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AJY011)

作品数:17 被引量:104H指数:6
相关作者:钟昌标黄远浙俞峰李秉强王晓燕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台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语言文字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企业
  • 6篇外资
  • 4篇绩效
  • 3篇制造业
  • 3篇企业异质性
  • 3篇外商直接投资
  • 3篇创新绩效
  • 2篇知识搜索
  • 2篇中国制造业
  • 2篇生产率
  • 2篇生产性服务业
  • 2篇搜索
  • 2篇面板数据
  • 2篇国制
  • 2篇服务业
  • 2篇产业转移
  • 2篇出口
  • 2篇出口贸易
  • 1篇行业间
  • 1篇演进

机构

  • 11篇宁波大学
  • 6篇云南财经大学
  • 4篇台州学院
  • 3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12篇钟昌标
  • 7篇黄远浙
  • 7篇俞峰
  • 4篇李秉强
  • 2篇王晓燕
  • 1篇徐天祥
  • 1篇江新会
  • 1篇刘伟
  • 1篇冯丹卿
  • 1篇张强
  • 1篇张梦婷
  • 1篇蔡永明
  • 1篇魏凡

传媒

  • 2篇世界经济
  • 2篇世界经济研究
  • 2篇统计与信息论...
  • 2篇管理世界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科技与管理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国际商务研究
  • 1篇科技与经济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融制度质量的时空演变提升的是TFP还是GDP?被引量:1
2021年
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需要怎样高水平的金融制度支撑?从时空二维视角刻画金融制度质量演化特征,构建将金融制度、技术进步内生化的总量生产函数,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实证研究发现:中国金融制度质量发展具有时间趋势上的同步性和空间布局上的异质性双重特性,东、中、西部金融制度水平间的"马太效应"渐显。金融制度及其内部变量助推经济产出质和量的提升,金融制度质量对TFP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明显要大于国内生产总值(GDP)。金融开放的经济高质量增长效应最为显著,银行次之,普惠金融和资本市场改革之路仍然任重道远。研究突破传统金融与经济理论视角,为实现经济与金融共生共荣提供政策启示。
李冲龙帼琼钟昌标徐天祥
关键词:金融制度全要素生产率
我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判断及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产业梯度转移是我国破除经济发展相对困境的重要举措。构建测度指标和采取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东部向中西部进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明显、进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不显著,西部的高端制造业有向东部转移的趋势。对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部的用工成本、资本存量、科技投入、经济总量等因素的影响明显,而西部的劳动力数量、用工成本、资本存量、消费额等因素的影响相当显著。
李秉强黄乐娜
关键词:产业转移制造业
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产生中时间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探究了时间在外资溢出效应产生中的作用及模仿壁垒的调节作用,并结合企业异质性理论分析了内外资企业异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外资流入程度正向影响内资企业绩效,随着外资流入程度的增加该正向作用逐渐减弱;(2)快速进入的外资、较高的无形资产比重会增加内资企业的模仿壁垒,从而负向调节外资流入程度对内资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3)短期内西方外资流入程度对国有以及非国有内资企业不利于内资企业绩效的提高,但是随着其流入程度的增加,正向溢出效应逐渐增强;(4)港澳台外资短期内可促进非国有内资企业绩效的提高,但是随着流入程度的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而对国有内资企业绩效影响不明显。
钟昌标俞峰黄远浙
出口贸易方式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出口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早已成为学者的共识,出口转型升级是中国出口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出口贸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出口发展潜力。通过对1998-2013年中国27个省际数据的分析,得出了出口贸易方式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1)总体来说,出口促进经济增长,不同贸易方式的作用存在差别。一般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于加工贸易,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不再主要依赖于加工贸易,有一定自主性,出口贸易结构优化潜力较大;(2)出口对于地区的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按东中西递减。基于理论和实证的分析,本文提出政府在东部地区应制定中长期战略,鼓励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在中西部地区出台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带动下,为其建设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张梦婷钟昌标
关键词:出口贸易方式经济增长一般贸易加工贸易
时间演进下外资进入程度对内资企业绩效的影响
2014年
利用中国制造业1997—2007年间企业层面数据,分析了行业内、行业间外资进入程度对内资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模仿壁垒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外资进入程度对同行业和上游行业的内资企业绩效均有正向影响,而对下游行业的内资企业绩效的影响较弱;在行业内,当模仿壁垒较高时,即FDI不规律进入、无形资产比重更高和出口程度更高时,负向调节外资进入程度对内资企业绩效的影响;在行业间,出口程度与行业内得出的结论一致,而外资不规律地进入负向调节作用不明显,无形资产比重更高却有利于外资进入程度对内资企业绩效的影响。该研究结果进一步拓展了外资溢出效应的研究边界,为深化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提供了新的方向。
俞峰钟昌标黄远浙
外资进入速度、企业异质性和企业生产率被引量:34
2015年
本文运用1999—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将外资进入速度、企业异质性和生产率整合在统一框架中,分析了外资进入速度对外资与中国制造业内资企业生产率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外资进入速度负向调节外资对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2)不同来源外资进入速度对各自的外资与内资企业生产率关系调节作用的方向一致,无论是港澳台外资还是西方外资,其进入速度对各自的外资与内资企业生产率关系的影响均呈“U型”;(3)外资进入速度对外资与中国不同所有制内资企业生产率关系的调节作用有所区别,其对外资与国有企业生产率关系的调节作用呈“倒U型”,而对外资与非国有企业生产率关系的调节作用则呈“U型”。
钟昌标黄远浙刘伟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生产率企业异质性
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耦合发展是中国破除经济发展相对困境的重要路径。采取协调度指标分析后发现,中国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程度不高,且发达区域的耦合程度显著高于欠发达区域。构建数理模型,从动力层面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的因素,表明市场动力、内生动力对全国及各区域的影响较大,而内源动力、外部动力、竞争动力、政策动力的影响较小,并从挖掘内生动力、激活内源动力、拓展市场动力、引导外部动力、刺激竞争动力、调整政策动力等方面提出了加快耦合发展的对策。
李秉强
关键词: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动力
共同语言是否利于企业从全球知识搜索中获取创新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首创性地引入多维度语言因素,利用中国创新企业数据,从文化制度层面全面考察语言因素对全球知识搜索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外部搜索过程中,企业需摒弃单一维度的共同语言搜索思路,采用多维共同语言视角,拓宽全球搜索范围,以实现创新绩效最优。
蔡永明俞峰
关键词:创新绩效共同语言
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性判断被引量:9
2014年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耦合发展,是中国经济破除发展相对困境的重要路径,而产业相对断裂是重要的阻碍。在分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后发现,中国不同区域和产业内部的发展差异性较为明显,同时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各区域不同类型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性总体处于濒临失调与中级协调状态,尤其是中部地区的产业协调程度较低。因此,要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融合。
李秉强
关键词: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耦合性
研发国际化对中国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政治关联”视角被引量:21
2017年
文章基于"政治关联"视角,以新产品销售作为企业创新绩效的代理指标,利用2008~2011年中国科技部400多家创新企业数据库的数据,考察企业与政府建立政治关系对企业海外研发战略的影响及机制。双向固定效应的估计结果表明:政治关联能够补偿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研发成本,利于其通过海外研发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研究发现:(1)政治关联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科学技术导向的海外研发促进创新绩效;(2)非政治关联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市场技术导向的海外研发促进创新绩效。研究结果对理解当前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的现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王晓燕俞峰钟昌标
关键词:政治关联创新绩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