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062006)

作品数:16 被引量:337H指数:10
相关作者:王淑莹彭永臻白璐高守有郭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溶解氧
  • 8篇低溶解氧
  • 7篇脱氮
  • 6篇硝化
  • 5篇污泥
  • 4篇丝状菌
  • 4篇反硝化
  • 4篇除磷
  • 3篇脱氮除磷
  • 3篇污水
  • 3篇节能
  • 3篇活性污泥
  • 2篇低氧
  • 2篇短程硝化
  • 2篇氧化沟
  • 2篇渗滤
  • 2篇渗滤液
  • 2篇同步脱氮
  • 2篇同步硝化
  • 2篇污泥膨胀

机构

  • 16篇北京工业大学
  • 7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市市政工...

作者

  • 14篇王淑莹
  • 10篇彭永臻
  • 5篇白璐
  • 4篇高守有
  • 3篇郭建华
  • 3篇孙治荣
  • 3篇杨庆
  • 3篇张树军
  • 2篇宋乾武
  • 2篇孙洪伟
  • 2篇时晓宁
  • 2篇郑雅楠
  • 2篇黄惠珺
  • 2篇陈滢
  • 2篇闫骏
  • 1篇侯红勋
  • 1篇张玥
  • 1篇马斌
  • 1篇丁峰
  • 1篇令云芳

传媒

  • 5篇环境科学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环境污染治理...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年份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温SBR反硝化过程亚硝态氮积累试验研究被引量:24
2009年
采用SBR法处理经缺氧/厌氧UASB预处理的渗滤液,在SBR反硝化过程观察到明显的亚硝态氮积累现象.在此基础上,为深入了解反硝化过程亚硝态氮积累的机制,考察低温条件下5种类型碳源(甲醇、乙醇、乙酸钠、丙酸钠和葡萄糖)对SBR反硝化过程亚硝态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3.9℃情况下,甲醇、乙醇、乙酸钠、丙酸钠为反硝化碳源时,系统内均发生明显的亚硝态氮积累.此外,4种不同初始NO3--N浓度(64.9、54.8、49.3、29.5 mg/L)还原过程中,NO2--N最大积累浓度分别为37.8、21.5、25.2、18.8 mg/L,积累速率(N/VSS.t)分别为0.117、0.136、0.235、0.068 g/(g.d),并且ORP曲线先后出现"nitrateknee"和"nitrite knee"2个拐点,可分别指示NO3--N、NO2--N还原反应结束.
孙洪伟王淑莹王希明时晓宁杨庆彭永臻张树军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反硝化碳源SBRORP
利用微型生物指示评价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8年
目前基于理化指标和出水水质来调控污水处理厂运行工况存在一定滞后性,且建立的控制策略不利于系统长期稳定地运行。活性污泥工艺运行状态对微型生物的种群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可利用微型生物种群结构来指示和评价污水处理厂运行,且有利于建立面向种群优化的控制系统。在介绍微型生物分类、鉴定、计数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微型生物种群结构与污水处理厂运行状态的相关性与内在联系,力求为今后利用微型生物种群结构特性来指示、评价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奠定基础,并对此方面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郑雅楠王淑莹郭建华黄惠珺孙治荣彭永臻
关键词: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生物指示
两级UASB-SBR处理高氨氮垃圾渗滤液的快速启动及稳定运行被引量:4
2009年
在严格控制试验条件的基础上,首次采用缺氧/厌氧UASB-SBR生化系统处理高氨氮垃圾渗滤液.结果表明,经过5个阶段(116 d)的连续运行,获得了稳定的工艺性能.在进水COD为1 237.2-12 596.8 mg/L的条件下,出水COD稳定在108.4-528.26 mg/L;在进水NH4+-N为155.8-1 298.0 mg/L的条件下,出水NH4+-N稳定在0.12-4.1 mg/L,实现了有机物及氨氮的深度去除.SBR采用硝化出水回流的运行方式,对原水既有一定的稀释作用,又可使富含NOx--N的硝化液借助原水中丰富的有机碳源在缺氧UASB内进行反硝化,实现生物脱氮及降解有机物的双重目的.缺氧UASB1、厌氧UASB2和SBR反应器的OLRmax(以COD计)分别为13、2.09、2.14 kg/(m3.d).UASB1、UASB2和SBR的OLR与相应的OLRrem均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SBR的NLR(以氮计)与NLRrem也呈现较好线性相关.此外,3个反应器的OLR与去除率(η)呈二次相关.另外,SBR实现了氨氮的真正去除.整个试验过程中,SBR反应器在室温下运行,硝化阶段溶解氧低于1.0 mg/L,进水温度从20.7℃逐渐降低至10.3℃,SBR的硝化率和反硝化率始终维持在98.5%和97.7%以上,实现了深度脱氮.
孙洪伟彭永臻时晓宁王淑莹张树军杨庆陈莹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SBR低溶解氧
内循环对Orbal氧化沟系统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试验采用实际生活污水,利用改进的Orbal氧化沟中试系统(其中,氧化沟主体容积460L),在低溶解氧条件下研究了内循环对系统的影响,实现了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增加内循环回流比,可以增强系统对氨氮负荷的抗冲击能力,提高脱氮效果,但是除磷效率降低.考虑COD、氮和磷等指标,控制系统内循环回流比为1,可得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对系统进行物料平衡计算,结果表明,聚磷菌约吸磷0.18 mg P/mg COD,与文献值接近.试验发现,系统中存在着反硝化聚磷菌(DPAOs),其比吸磷速率为13.2 mg P/(g VSS·h),根据缺氧与好氧比吸磷速率之比计算DPAOs约占总PAOs数量的23%.
王淑莹闫骏侯红勋殷芳芳杨庆娟
关键词:脱氮反硝化除磷氧化沟内循环
低C/N比条件下高效生物脱氮策略分析被引量:82
2009年
针对低C/N比污水传统生物脱氮碳源不足、脱氮效率不高,提出从充分利用碳源和减少生物脱氮碳源需求量两个方面,来实现高效生物脱氮.在充分利用碳源方面,介绍了好氧缺氧分段进水工艺、脉冲式SBR工艺等改进型生物脱氮工艺;在减少生物脱氮碳源需求量方面,介绍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完全自养脱氮等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并对这些技术和工艺的原理、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彭永臻马斌
关键词:高效脱氮
低溶氧下低C/N值生活污水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被引量:29
2007年
采用改良的Orbal氧化沟中试系统处理低C/N值生活污水,考察了溶解氧浓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外沟溶解氧浓度为0.3 mg/L时,约有29.97 mg/L的总氮在氧化沟的外沟通过SND去除,外沟对COD的实际去除量为9.03 mg/L,外沟的SND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内贮有机碳源或生物吸附碳源进行的。控制氧化沟的外、中、内沟溶解氧浓度分别为0.3、0.5和2.0 mg/L时,系统的SND率和总氮去除率最高。在优化的溶解氧条件下,系统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和平均SND率分别为66.0%和42.6%,分别比优化前提高了13.8%和24.3%。
闫骏王淑莹高守有程英睿
关键词:同步硝化反硝化C/N溶解氧氧化沟
低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节能方法被引量:22
2006年
为了节省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运行费用,降低供氧能耗,通过小试试验研究低溶解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节能方法.采用缺氧/好氧(A/O)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溶解氧pDO维持在0.5~0.7mg·L^-1时。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状态可维持长期稳定,污泥容积指数在130~180mL·g^-1之间.低溶解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期间。沉淀池没有发生污泥流失,系统处理效果稳定.与pDO=2.5mg·L^-1,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时相比,出水变得更清澈。出水悬浮物pSS低于5mg·Ls^-1;化学需氧量和总氮的去除率不受影响;在现有试验设备条件下,曝气量平均从0.75m^3·h^-1下降到0.28m^3·h^-1,曝气量节约了60%.
王淑莹白璐宋乾武邓彦君王之晖张玥
关键词:低溶解氧沉降性能
缺氮和不同pH值对活性污泥膨胀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探讨了啤酒废水中缺少氮以及进水pH值不同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竞争、增殖、类群变化、底物的利用和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3个尺寸相同的SBR反应器,进水pH值分别为7.0、6.0和5.0,P始终充足。当BOD5/TN在100/5与100/2之间时,多数微生物的营养要求被限制,底物的去除率降低,当BOD5/TN大于100/2时,会出现污泥膨胀;在P始终充足的情况下,只有N含量很低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污泥膨胀。
杨庆丁峰王淑莹白露
关键词:污泥膨胀底物丝状菌
低溶解氧条件下活性污泥沉降性的研究被引量:40
2006年
采用连续流A/O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不同溶解氧(DO)浓度条件下的污泥沉降性,同时考察了系统除磷脱氮功能对于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O从2 mg/L逐渐降低至1、0.5、0.4 mg/L的过程中,系统的硝化效果逐渐恶化,氨氮去除率从100%降低到15%左右,长期低DO条件运行导致系统基本丧失脱氮功能,逐渐转化为单纯去除有机物的系统。期间污泥容积指数(SVI)有小幅波动,维持在145 mL/g以下,污泥沉降性良好。将DO继续降至0.2 ̄0.3 mg/L,在缺氧段和好氧段分别有了一定的放磷和吸磷效果,SVI从130 mL/g降低到99 mL/g。说明系统除磷功能的增强有利于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对比实验中,将DO从2 mg/L直接降低到0.5 mg/L,氨氮去除率下降到54%,脱氮良好,总氮去除率稳定在50%左右;SVI从110 mL/g上升至160 mL/g左右,显微镜检发现丝状菌增殖。分析认为,脱氮系统比单纯去除有机物的系统容易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
白璐王淑莹彭永臻高守有
关键词:低溶解氧丝状菌污泥膨胀除磷
溶解氧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的影响被引量:33
2006年
采用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设置0.9,0.6,0.4,0.3m3/h4组曝气量,相应的好氧区溶解氧(DO)浓度约为2.8,1.7,0.8,0.5mg/L左右.结果表明,在好氧区DO为0.5mg/L左右的低氧条件下,通过对系统进行适当的控制,可以取得较好的硝化效果,氨氮去除率可达98%以上.同时,由于低曝气量下混合液从好氧区到缺氧区携带的DO量减少,并且在好氧区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使得TN去除效果明显优于高曝气量的情况.另外,由于工艺结构的特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系统可长期在低氧条件下运行,且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王伟彭永臻王海东张树军令云芳
关键词:分段进水DO浓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