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AJY018)

作品数:62 被引量:1,205H指数:16
相关作者:郑联盛尹振涛胡滨星焱程雪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语言文字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4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6篇金融
  • 13篇金融监管
  • 13篇金融科技
  • 9篇消费金融
  • 7篇互联
  • 7篇互联网
  • 6篇金融风险
  • 6篇货币
  • 5篇银行
  • 5篇沙盒
  • 5篇审慎
  • 5篇金融创新
  • 5篇金融稳定
  • 4篇政府
  • 4篇系统性风险
  • 4篇宏观审慎
  • 4篇一带一路
  • 3篇预警
  • 3篇商业银行
  • 3篇普惠

机构

  • 46篇中国社会科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大学
  • 2篇国务院发展研...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潍坊学院
  • 1篇中国人民银行
  • 1篇商务部国际贸...
  • 1篇中国东方资产...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3篇郑联盛
  • 8篇胡滨
  • 7篇尹振涛
  • 4篇程雪军
  • 4篇星焱
  • 2篇刘亮
  • 2篇王刚
  • 1篇徐秀军
  • 1篇耿楠
  • 1篇卓丽洪
  • 1篇黄玉萍
  • 1篇钟震
  • 1篇董裕平
  • 1篇张明
  • 1篇李佳芮
  • 1篇杨小波
  • 1篇朱鹤
  • 1篇雷薇
  • 1篇王波

传媒

  • 5篇国际经济评论
  • 4篇经济纵横
  • 4篇金融评论
  • 3篇财会月刊
  • 2篇国际金融研究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消费经济
  • 2篇兰州学刊
  • 2篇金融博览
  • 2篇征信
  • 2篇金融监管研究
  • 1篇中国流通经济
  • 1篇开放导报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技术经济与管...
  • 1篇金融理论与实...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改革

年份

  • 2篇2022
  • 5篇2021
  • 14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11篇2015
  • 5篇2014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我国存款保险管理机构设立的基本思路
2016年
我国《存款保险条例》已于2015年5月1日正式实施,但是正式的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尚未设立。这显然不利于存款保险制度的高效运行。本文比较分析了国际上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设立的三种组织形式,探讨了我国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应该具有的主要职能,分析了我国设立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基本思路。
星焱
关键词:存款保险
宏观波动、市场冲击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基于中国92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发展进入新常态,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呈现出新的特征。以此为背景,本文总结并构建了2007~2013年间涵盖中国92家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指标体系,通过动态面板SYS-GMM方法,计量检验了宏观经济波动、金融市场冲击和货币政策调节三大外部因素对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人均GDP增长率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破产风险均为负向相关,即与银行业整体系统性风险负向相关;政府负债率与信用风险、以平均资产回报率度量的破产风险正向相关,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之间呈现出较大的正向关联;市场化程度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破产风险均负向相关,即市场化程度提高有助于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存贷息差、汇率和货币政策调节对不同二级风险指标的作用方向不同,对银行业整体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带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简明的政策启示。
星焱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银行业
新兴经济体与全球宏观审慎监管:一项适用性分析
2015年
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监管标准,并没有考虑新兴经济体金融体系的发展阶段和金融体系的特征。这使得新兴经济体在实施国际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认为新兴经济体并不完全适用目前的全球宏观审慎监管标准。究其原因,除了与新兴经济体金融体系的特性有关,还与现行的全球宏观审慎监管标准制定机制的缺陷相关。
耿楠徐秀军
关键词:新兴经济体宏观审慎监管
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被引量:431
2014年
目前国内存在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互联网支付清算、互联网信用业务以及网络货币等四大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目前在各自业务领域的影响整体较小,对银行部门影响短期有限但长期可能较为深远,对金融体系整体的影响是综合性的但目前极为有限。互联网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是传统金融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理念、思维、流程及业务等方面的延伸、升级与创新。互联网金融风险具有两面性,目前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主要风险环节在于强化了风险的内在关联性。互联网金融监管应兼具包容性和有效性,建立较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和发展框架。
郑联盛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金融监管金融风险
法律角力:阿根廷债务技术性违约与“钉子户”债权人
2015年
2014年,受美国最高法院判决的影响,阿根廷陷入债务违约困境。本次阿根廷的债务窘境实质上与其债务重组的制度安排息息相关。本文在全面介绍阿根廷债务违约始末的基础上,从法律角度分析了本次技术性违约的根源所在,并总结了违约事件对债券条款设计的诸项启示,以期对其他拟在国际市场发行债券的发行人有所帮助。
郑联盛
广义信贷与商业银行利率定价——兼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2022年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将广义信贷作为重要的宏观审慎监管指标。广义信贷监管要求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微观主体行为,也可能会对商业银行利率定价产生影响。基于2007年1月—2019年7月的宏观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广义信贷数量型和价格型代理变量,检验广义信贷和货币政策利率在信贷市场的传导渠道和传导效率。实证结果表明,自从央行实施MPA后,表内表外融资结构、融资溢价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等经营行为产生影响。未来,应不断提升我国MPA的监管效率,强化广义信贷监管,继续完善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培育市场化的定价基准,健全利率市场化机制,提升货币政策在信贷市场的传导效率。
范云朋郑联盛胡滨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定价
互联网消费金融:科技应用、问题与监管对策被引量:18
2020年
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崛起,推动了互联网与消费金融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科技应用日益广泛。金融科技可以有效提升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精准营销,增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客户准入以及提高行业的风险控制。然而,金融科技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应用过程中,也滋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金融科技滥用加剧行业竞争与监管套利问题,个人征信体系发展不健全与数据孤岛问题,风控模式拟合与过度授信引发的金融风险问题,以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严重不足问题。对此,文章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有关推进互联网消费金融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程雪军
关键词:消费金融金融科技金融监管数字金融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高级计量:国际经验和启示被引量:3
2015年
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是承担风险和管理风险的重要机构。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是操作风险,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计量操作风险关系到银行的监管资本要求、经济资本管理等方面。而操作风险资本计量中最具敏感性和复杂性的方法就是高级计量法。该方法能够实现操作风险管理和计量的有效结合,并能够对商业银行在其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改进方面起到激励作用。有关国外银行在操作风险计量的内部治理、数据搜集以及建模等方面所采用的计量方法方面,做出了系统性的介绍,总结了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计量的现状和问题,并给出了可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刘亮
关键词:商业银行巴塞尔协议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
信托行业风险状况、成因与应对被引量:1
2020年
近年来,在经济下行、监管趋严、行业转型等因素叠加影响下,信托行业风险不断上升,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趋势。现阶段,信托行业的风险资产规模、风险项目数量、资产风险率均明显上升,其中,集合资金、工商企业类、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东北地区等信托业务为风险较为集中领域。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外部的经济下行与疫情冲击以及不断趋严的金融监管,另一方面在于内部的行业发展脱离本源、自身抵御风险能力下降以及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欠缺。为应对风险,监管方需把握好监管力度与信托公司可承受度之间的平衡,信托行业需积极进行转型升级,信托公司需加大风险处置力度。
阎沭杉李姗晏
关键词:信托业信托风险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权衡与融合被引量:18
2018年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两个政策支柱相对分离的杰克逊霍尔共识在过去30年中经历了盛行、反思和回归三个阶段。杰克逊霍尔共识的回归本质是金融稳定机制及宏观审慎政策的制度安排,涉及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及微观监管等三个政策支柱。货币政策不是金融稳定的主导性政策,应该通过拓展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来缓释单一政策的多重目标均衡,同时发挥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互补性。基于央行职能的拓展可构建与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治理框架。在双支柱框架中,央行需要重点发挥两个政策的"链接"功能,实现央行职能与货币政策职能、法定职能与市场职能、合作博弈与均衡博弈等的有效融合。
郑联盛
关键词:货币政策宏观审慎金融稳定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