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0001110090)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乔杰杨艳马彩虹郭红燕李美芝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囊
  • 2篇多囊卵巢
  • 2篇多囊卵巢综合
  • 2篇多囊卵巢综合...
  • 2篇综合征
  • 2篇卵巢
  • 2篇卵巢综合征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多态
  • 1篇多态现象
  • 1篇雄激素
  • 1篇雄激素增多症
  • 1篇月经
  • 1篇月经稀发
  • 1篇增多症
  • 1篇增生
  • 1篇妊娠
  • 1篇子宫
  • 1篇子宫内膜
  • 1篇子宫内膜增生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4篇乔杰
  • 3篇杨艳
  • 2篇马彩虹
  • 1篇涂彬彬
  • 1篇韩劲松
  • 1篇李美芝
  • 1篇闫丽盈
  • 1篇郭红燕
  • 1篇张秋芳
  • 1篇杜晓果

传媒

  • 2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宫颈妊娠及宫内孕合并宫颈妊娠的保守治疗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宫颈妊娠的病因、诊断及保守性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收治的宫颈妊娠及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孕合并宫颈妊娠患者36例,探讨宫颈妊娠保守治疗方式的选择,并随访患者术后情况。结果:29例单纯宫颈妊娠:6例外院误诊为"难免流产",误诊率20.69%;10例经阴道B超引导下宫颈妊娠囊局部穿刺+MTX注射治疗,6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6例MTX肌内注射治疗,7例腰麻下宫腔镜检查宫颈妊娠清除手术。7例宫内孕合并宫颈妊娠:1例阴道B超引导下局部妊娠囊穿刺注入KCl 1ml,3例期待疗法后清除宫颈妊娠物,3例腹部B超引导下宫颈妊娠物清除术。结论:阴道彩超用于宫颈妊娠的早期诊断有较大的价值,术前应充分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宫内孕合并宫颈妊娠的患者在腹部B超监测下清除宫颈妊娠物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但要及时手术并且加强抗感染治疗。
杨艳马彩虹乔杰郭红燕韩劲松
关键词:宫颈妊娠保守治疗
自然流产后宫腔镜检查时机的探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患者宫腔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462例有1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史行宫腔镜检查的临床资料,对其宫腔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后宫腔镜检查的异常发生率,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462例中宫腔镜检查异常者占52.6%(243/462),其中子宫先天发育异常14.3%(66/462),以子宫不全中隔最常见8.7%(40/462);获得性子宫异常占38.3%(177/462),以宫腔粘连最常见17.1%(79/462)。发生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患者分别占26.0%(120/462)、41.1%(190/462)和32.9%(152/462)。各组宫腔镜检查结果为正常、先天发育异常和获得性异常者分别占50.0%(60/120)、15.8%(19/120)和34.2%(41/120)4,8.4%(92/190)、14.2%(27/190)和37.4%(71/190),以及44.1%(67/152)、13.2%(20/152)和42.8%(65/152),3组宫腔镜检查结果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χ2=2.272,P=0.686)。在获得性子宫异常中,宫腔粘连在发生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患者发生率为34.1%(14/41)、42.3%(30/71)和53.8%(35/65),随流产次数增加而升高。术后随访率95.5%(441/462)。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后进行宫腔镜检查治疗后再次流产率分别为0.8%(1/118)、2.7%(5/186)和9.5%(13/137),差异有显著性(χ2=13.531,P=0.001)。1次自然流产后进行宫腔镜检查治疗后再次妊娠超过28周占43.2%(51/118)。结论宫腔镜检查是自然流产患者早期诊治的简单、准确及必要的手段,建议自然流产患者在1次流产后尽早进行宫腔镜检查,及早干预。
杨艳杜晓果马彩虹乔杰
关键词:自然流产宫腔镜检查流产率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增生相关因素的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的发生率及相关预测因素。方法:以160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80例因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不孕的非PCOS患者为对照组。研究P-COS诊断要素在EH中的作用;比较两组EH的发生率及不同亚型PCOS患者EH的发生率;研究PCOS患者临床特征与EH的关系。结果:月经稀发和高雄激素血症组的EH发生率明显增高(P均<0.05);PCOS组EH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8.75%vs 7.5%,P=0.021)。PCOS患者月经周期>59天或超声子宫内膜回声异常时,EH发生率显著升高(P=0.005,P=0.003)。结论:月经稀发和高雄激素血症在EH中发挥重要作用,只存在月经稀发或高雄激素血症的可疑PCOS患者亦应重视其子宫内膜病变。PCOS患者EH发生率增高,尤其是月经周期>59天或存在子宫内膜回声异常者,应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病变。
涂彬彬张秋芳闫丽盈乔杰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增生月经稀发雄激素增多症超声检查
白细胞介素1与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 探讨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β亚型(IL-1β)和IL-1受体拮抗剂(IL-1ra)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肥胖发生的关系.方法(1)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选择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PCOS患者118例,根据WHO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2000年提出的亚太地区肥胖标准[体质指数(BMI)≥25 kg/m2]分为PCOS肥胖组56例,PCOS非肥胖组62例.采用PCR技术检测IL-1β基因-511位点、第5外显子位点和IL-1 ra基因第2内含子的基因多态性.(2)随机抽取PCOS肥胖组患者29例和PCOS非肥胖组患者31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1ra水平,并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计数.结果(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PCOS肥胖组患者IL-1β基因-511位点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44.6%和63.4%,PCOS非肥胖组患者分别为11.3%和39.5%,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肥胖组患者IL-1 ra基因Ⅰ/Ⅴ基因型频率及Ⅴ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9.6%和9.8%,PCOS非肥胖组分别为3.2%和1.6%,两组分别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学检测结果:PCOS肥胖组患者血清IL-1β水平为(149±36)ng/L,高于PCOS非肥胖组患者的(96±42)ng/L,PCOS肥胖组患者IL-1 ra水平为(284±97)ng/L,高于PCOS非肥胖组患者的(208±84)ng/L,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肥胖组患者FBG、FINS、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计数分别为(5.1±0.7)mmol/L、(17±9)mU/L、(1.5±0.6)mg/L、(7.0±2.3)×109/L,PCOS非肥胖组患者分别为(4.9±0.5)mmol/L、(11 ±8)mU/L、(0.9 ±0.4)mg/L、(5.9±1.3)×109/L,两组间各项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IL与BMI的相关性:PCOS患者血清IL-1β(r=0.673)、IL-1ra(r =0.557)与BMI呈线性正相关(P均<
杨艳乔杰李美芝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症白细胞介素1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