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1058)

作品数:16 被引量:307H指数:11
相关作者:郝明德魏孝荣党廷辉邱莉萍张春霞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陇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土壤
  • 7篇施用
  • 5篇小麦
  • 5篇黄土高原
  • 5篇旱地
  • 4篇干旱
  • 3篇养分
  • 3篇玉米
  • 3篇土壤微量元素
  • 3篇锌肥
  • 3篇黄土高原旱地
  • 3篇长期施用
  • 2篇冬小麦
  • 2篇玉米生长
  • 2篇施用微肥
  • 2篇施用锌肥
  • 2篇土壤肥力
  • 2篇微肥
  • 2篇微量元素肥
  • 2篇微量元素肥料

机构

  • 1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1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陇东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5篇郝明德
  • 11篇魏孝荣
  • 6篇党廷辉
  • 3篇邱莉萍
  • 3篇张春霞
  • 2篇刘建新
  • 2篇田梅霞
  • 2篇胡浩斌
  • 1篇李军超
  • 1篇樊军
  • 1篇王永功
  • 1篇王鑫
  • 1篇苏蕾
  • 1篇来璐
  • 1篇赵国林
  • 1篇李丽霞
  • 1篇王改玲
  • 1篇彭令发

传媒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4篇2004
  • 7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旱地长期轮作与施肥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变化被引量:29
2004年
土壤微生物量是土壤中植物有效养分的储备库,在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中具有重要作用[1].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微生物量磷为P 12.4~15.5μg/g[2],南方红壤的微生物量磷为P 12.2~31.5μg/g[3].Brookes[4]根据土壤微生物量的周转速率计算英国土壤年周转通量,发现微生物量磷周转足以提供草地所需要的磷素,即使在含量比较低的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磷也能够提供70%左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磷.可见,微生物量磷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磷素营养来源.
来璐郝明德王永功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轮作黄土高原旱地
干旱胁迫下多裂骆驼蓬(Peganum multisectum Bobr)叶片乙烯释放和多胺含量变化与活性氧积累的关系被引量:16
2008年
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多裂骆驼蓬(Peganum multisectum Bobr)叶片乙烯释放、多胺含量、活性氧水平及细胞膜透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干旱强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多裂骆驼蓬叶片内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呈递增变化趋势;轻度胁迫下,乙烯产生速率、多胺(Pu、tSpm、Spd)、活性氧(O-2.、H2O2)和MDA含量及多胺氧化酶(PAO)活性随胁迫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中度和重度胁迫初期(胁迫后0~30d)腐胺(Put)、精胺(Spm)和亚精胺(Spd)含量快速提高,乙烯生成速率下降,而O2^-.、H2O2、MDA含量和PAO活性相对平稳;胁迫后期(胁迫后45~75d)乙烯生成速率增高,Put、Spm和Spd含量下降,O2-.、H2O2和MDA含量大幅度增加,膜透性增大,且乙烯释放与O2-.、H2O2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中度和重度胁迫下多裂骆驼蓬叶片存在乙烯和多胺合成的相互制约,乙烯释放增加诱导活性氧积累导致膜透性急剧增大。
刘建新胡浩斌赵国林
关键词:干旱胁迫乙烯多胺活性氧
干旱条件下锌肥对玉米生长和光合色素的影响被引量:19
2004年
 采用盆栽试验,以黑垆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用锌肥对玉米生长及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供水和土壤干旱条件下,施用锌肥能明显改善玉米的生长状况。与不施锌肥的对照相比,干旱情况下施锌处理的玉米株高增加10.9%,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较对照分别增加26.1%和51.5%;正常供水条件下,施锌处理的玉米株高、地上部及地下部干物质分别较对照增加9.4%,8.0%和26.0%;正常供水条件下,施锌使玉米叶片叶绿素a增加18.6%,叶绿素b增加13.8%,总叶绿素含量增加13.8%;干旱情况下,施锌使玉米叶片叶绿素a较对照增加7.0%,叶绿素b增加8.0%,总叶绿素含量增加7.5%。通过对玉米光合色素含量和玉米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认为玉米光合色素含量对玉米生长有很大影响,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必然引起作物光合作用的差异,导致产量降低。
魏孝荣郝明德邱莉萍郝舰艇
关键词:干旱锌肥玉米生长光合色素
黄土高原沟壑区高产高效农业综合发展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长武王东沟小流域试验示范区围绕高原沟壑区区域特点 ,探索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模式 ,进行深层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由历史上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一元结构发展到现在的粮、果、工副三元产业结构阶段 ;根据不同降水年型旱作生产力的特性 ,提高水肥资源的利用效率 ,实现旱作产量潜势的高实现率 ,15 a平均粮食单产达到 4 10 0 kg/km2 ,在人均旱作粮田仅为 733m2 的条件下 ,做到粮食基本自给 ;根据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特点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建设 ,高标准地完成了塬、坡、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林草覆盖率达 4 3% ,水保治理度达 92 % ,土壤侵蚀模数降至 5 0 4 t/(km2·a) 。
郝明德李军超党廷辉
关键词:黄土高原沟壑区农业综合开发农村产业结构
旱地长期施用锌肥对小麦吸锌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8
2003年
以17年的微量元素肥料定位试验为背景,研究了长期施用锌肥条件下小麦的需锌特点和增产效应。施入锌肥后,小麦对微量元素锌的吸收明显增加,籽粒中含锌量增加率为18.8%,秸秆含锌量增加率为41.1%。小麦吸锌量在收获期达最大值,收获期籽粒多吸收13.99 g/hm2,秸秆多吸收23.67 g/hm2,常态年锌肥增产率为4.3%,干旱年增产率为3.7%,丰水年增产率为4.1%。应根据小麦需锌特点和效应,合理施用锌肥。
郝明德魏孝荣党廷辉
关键词:长期定位试验土壤微量元素锌肥小麦
土壤干旱条件下锰肥对夏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1
2004年
在盆栽条件下进行了土壤干旱时夏玉米施用微量元素锰的试验。通过测定拔节期玉米叶片气孔导度(Cs)、细胞间隙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R)等指标,探讨了干旱胁迫下外源锰对夏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锰肥能降低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显著提高夏玉米光合能力。锰肥对夏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土壤干旱时尤为显著。土壤干旱情况下,锰肥可使玉米叶片Cs增加58 11%,Pn和WUR分别增加42 07%和50 00%,从而减轻了土壤干旱对玉米光合作用的抑制。
魏孝荣郝明德邱莉萍
关键词:土壤干旱夏玉米光合特性
干旱条件下锰肥对玉米生长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条件下施用微量元素锰对夏玉米生长及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在正常供水和土壤干旱条件下,锰肥的施用明显地改善了夏玉米的生长状况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干旱情况下,施锰处理的玉米株高、地上部及地下部干物质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2.6%、24.8%和29.5%。正常供水条件下,施锰处理的玉米株高、地上部及地下部干物质分别依次增加了9.0%、7.6%和21.6%。正常供水和土壤干旱条件下,施锰处理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增加了31.7%和16.3%、40.0%和11.7%、35.8%和12.6%。
彭令发郝明德邱莉萍魏孝荣
关键词:干旱锰肥玉米光合色素
长期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02年
黄土高原旱地 17a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长期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增强了作物对土壤剖面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 ,增加了土壤中相应微量元素的含量 ,促进了作物对其他元素的吸收利用 ,导致其他元素有效态含量有所降低。土壤剖面中 ,有效锌含量为 :施 Zn>施 B>施 Cu>CK>施 Mn,有效铜含量为 :施 Cu>CK>施 B>施 Zn。各处理土壤有效铁、锰含量均有所降低 ,有效铁含量为 :CK>施 Cu>施 Mn,B。
魏孝荣郝明德张春霞
关键词: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微量元素肥料黄土高原
旱地小麦长期施用锌肥的增产作用及土壤效应被引量:55
2003年
郝明德魏孝荣党廷辉
关键词:旱地小麦锌肥增产作用土壤效应生育期
外源一氧化氮供体对镉胁迫下黑麦草幼苗活性氧代谢、光合作用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被引量:40
2009年
为了探讨外源NO对镉胁迫下牧草生理响应的调节作用,采用溶液培养方法,以多年生黑麦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对镉胁迫下黑麦草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光合作用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150μmol·L-1SNP能明显缓解100mg·L-1Cd2+对黑麦草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幼苗的生长速度.与单纯镉胁迫相比,外源150μmol·L-1SNP显著抑制镉胁迫下黑麦草幼苗根系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下降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升高,促进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提高,降低抗坏血酸(ASA)、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同时,外源SNP处理不仅降低了镉胁迫下黑麦草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绿素最大荧光(Fm)、PSII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I)、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速率(PCR)的下降及初始荧光(F0)的上升幅度,还提高了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和叶绿素含量及叶黄素循环库(V+A+Z)的大小,使叶黄素循环脱环氧化状态(A+Z)/(V+A+Z)升高.由此表明,外源NO可通过提高活性氧清除能力和增强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非辐射能量耗散,保护由镉胁迫引起的黑麦草幼苗叶片光合机构的破坏,从而提高光合效率.
刘建新胡浩斌王鑫
关键词:镉胁迫叶绿素荧光叶黄素循环黑麦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