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228)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周卫军郭子川刘沛李娟谭洁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水稻
  • 6篇水稻土
  • 6篇古水稻土
  • 2篇洞庭湖
  • 2篇洞庭湖区
  • 2篇有机碳
  • 2篇埋藏
  • 2篇湖区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地表温度反演
  • 1篇地力
  • 1篇遥感
  • 1篇易氧化有机碳
  • 1篇有机质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数字农业
  • 1篇水溶性有机碳
  • 1篇碳循环
  • 1篇土地利用

机构

  • 10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 1篇湖南省文物考...

作者

  • 8篇周卫军
  • 6篇刘沛
  • 5篇郭子川
  • 4篇李娟
  • 3篇陈恋
  • 3篇谭洁
  • 2篇余德
  • 1篇顾海滨
  • 1篇向武
  • 1篇胡文敏
  • 1篇曹胜
  • 1篇余德
  • 1篇曾花雨
  • 1篇王凡荣

传媒

  • 2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网络信息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澧阳平原古水稻土铁形态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揭示埋藏古水稻土铁形态分布特征,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测定了澧阳平原古水稻土铁的形态。结果表明澧阳平原古水稻土的铁主要以有机质态铁、氧化物结合态铁和残渣态铁形态存在,占全铁量的99.9%。除有机物结合态铁,其他形态铁平均含量表现为:埋藏古水稻土>现代耕种水稻土,且古水稻土各形态铁分异明显,水溶态铁、交换态铁、氧化物结合态铁和有机物结合态铁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残渣态铁随埋深而增加。澧阳平原古水稻土的铁有明显的淋溶淀积特征,不同形态铁在各土层变异较大。
李娟周卫军顾海滨刘沛郭子川肖彦资
关键词:古水稻土全铁剖面分布
基于CLUE-S模型的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ETM+影像解译了湖南省洞庭湖区2001、2007和2011年三年的土地利用历史数据,运用CLUE-S模型,基于2001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对2007和2011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模拟,将模拟结果与2007年和2011年的土地利用解译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导致模拟结果误差的原因。结果表明:在(300m×300m)基本单元水平上,两期模拟的空间总体精度分别为82.45%和77.5%,Kappa系数分别是0.79和0.73,表明CLUE-S模型在洞庭湖区具有土地利用变化模拟能力,可用于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模拟;精度分析发现,随着时间尺度增大模拟精度逐渐降低,要实现长时期、高精度的土地变化预测,可将CLUE-S模型与其他模型结合使用,并适当的加入动态驱动因子。
胡文敏余德赵鹏程
关键词:洞庭湖区CLUE-S模型土地利用变化
澧阳平原古水稻土有机碳形态、转化及结构特征
土壤有机质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埋藏古水稻土由于古代“火耕水耨”条件与现代大量机械化耕作、化肥施用耕作方式的差异,经过了长期的封闭,其成土过程对有机质的影响存在不确定因素。本研究借助澧阳平原杉龙岗遗址水稻土序列剖面...
刘沛
关键词:土壤碳循环古水稻土
文献传递
GIS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进展及展望被引量:8
2015年
精准农业是近年来国际上农业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是现有农业生产措施与新近发展的高新技术的有机结合,其核心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该研究通过文献梳理,介绍了GIS在农田环境要素信息采集、农田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农田空间数据分析与专题制图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立等方面的应用概况,指出了当前GIS应用于精准农业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GIS在精准农业中应用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陈恋周卫军余德曾花雨王凡荣樊滕芳
关键词:GIS精准农业数字农业
澧阳平原古水稻土有机无机复合度及腐殖质结合形态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澧阳平原杉龙岗古水稻土和现代水稻土有机无机复合度及结合态腐殖质的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剖面深度的加深有机无机复合量减少,复合度则相反,且埋藏古水稻土复合度>现代耕作土复合度。古水稻土腐殖质结合形态以松结态为主,紧结态其次,稳结态最少,平均含量分别为12.75、4.07和0.42 g/kg,且埋藏古水稻土含量>现代耕作土含量。从剖面空间分布上看,各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变化幅度较大,现代耕作土松结合态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稳结合态呈下降趋势,紧结合态呈下降后平稳趋势;埋藏古水稻土松结合态含量呈下降趋势,稳结合态缓慢上升趋势,紧结合态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樊腾芳周卫军郭子川刘沛
关键词:古水稻土结合态腐殖质
县域耕地地力与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差异及关联性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探寻县域耕地地力评价与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的联系与差异,有助于二者可比衔接。采用叠置法划分评价单元,系统聚类法确定评价的定量指标,特尔菲法筛选影响评价结果的定性指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模糊数学法建立各参评指标与评价级别的关系模型,分别进行了湖南省衡东县县域耕地地力与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划分;采用GIS叠加分析法得到等别转移分布,并对等别转移分布规律及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衡东县农用地自然质量前5个级别所占面积比例达91.29%,而耕地地力只有74.37%,总体上耕地地力低于农用地自然质量1个级别;耕地地力和农用地自然质量高、中、低级别面积比例分别为32∶42∶26和33∶43∶24,均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规律;耕地地力相应级别在水田和旱地的分布比例具有明显差异,高等级(1、2、3级)基本分布在水田,而农用地自然质量比例比较稳定;两种评价结果的等别转移量能清楚地显示二者对应地块级别的差异程度及空间分布,呈平地区>丘岗区>山地区的变化规律。评价对象的不同及布点采样的差异导致同一图斑上的评价结果出现一定差异,评价指标及权重的差异是二者评价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向武周卫军肖彦资李娟郭子川崔宇
关键词:耕地地力县域
澧阳平原古水稻土有机质红外光谱特征被引量:7
2016年
澧阳平原杉龙岗古水稻土遗址剖面中不同耕作年限、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深埋的有机质的积累与迁移变化明显。以澧阳平原杉龙岗古水稻土遗址为研究对象,采用溴化钾压片法对剖面中古水稻土和现代耕作水稻土进行红外光谱测定,分析土壤中有机质的官能基团以及各基团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古水稻土官能基团的振动主要集中在卤素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有机质对古水稻土官能团影响很大,其中,古水稻土中波数1 882 cm-1(烯烃碳)在去有机质后吸收峰弱化;古水稻土中波数为1 631~470 cm-1段,逐渐形成苯环、烯烃化合物且芳构化程度增加,卤素和无机化合物的结合力增强。由一阶导数可知,古水稻土与现代耕作水稻土相差不大,在去有机质后,波峰均被弱化且FD值峰值均小于去有机质前FD值。
刘沛周卫军李娟郭子川谭洁樊腾芳陈恋曹胜
关键词:古水稻土有机质光谱特征
洞庭湖区地表温度反演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的淡水湖,对区域气候的调节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然而受全球变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洞庭湖区范围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并不一致。为了更好地认识洞庭湖区的地表温度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情况,同时为准确的判断该区温度未来的变化趋势奠定基础,利用1995年、2004年和2013年12景冬季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的热红外波段数据反演了洞庭湖区地表温度,并对反演的地表温度值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标准差分类法得到地表温度等级图。通过三时相温度等级图的面积统计与直观对比,分析了洞庭湖区在三峡蓄水前后的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降雨资料、DEM、坡度等数据对洞庭湖区的温度变化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洞庭湖区各温度等级面积成正态分布,主要以中温区、较高温区和较低温区为主。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低温区主要分布在水体,而高温区则没有明显的分布特征。(2)受雨雪天气影响,2004年的高温范围减少,减少情况为西洞庭湖区>南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面积变化比例分别是5.38%、2.12%、0.71%,表明冷气流对西洞庭湖区的温度变化影响最强,而东洞庭湖区最弱。(3)2013年高温范围增加,且变化强度呈现出西洞庭湖区<南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的空间特征,面积变化比例分别是2.21%、2.38%、2.68%,表明在三峡水库蓄水之后,东洞庭湖区的地表温度受到较大影响。(4)植被的覆盖情况与温度相关性不明显,而坡度、海拔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坡度可以有效的减少冷气流对温度的影响,地势较高地区与阳坡出现高温情况则表明地表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大。
余德周卫军谭洁郭子川李娟
关键词:洞庭湖区地表温度遥感
澧阳平原埋藏古水稻土不同形态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探明埋藏古水稻土不同形态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了杉龙岗埋藏古水稻土与现代水稻土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差异及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埋藏古代水稻土耕作层的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均比现代水稻土低,仅为现代水稻土耕作层的51.86%、28.24%、40.12%和34.17%,而犁底层、潴育层和母质层的与现代水稻土层含量差异较小;埋藏古水稻土耕作层的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占其总碳量的0.45%、37.34%和16.39%,比现代水稻土的平均含量低0.38、10.93和8.48个百分点;水溶性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呈下降趋势,易氧化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则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埋藏古水稻土中仍然保留着3000年前积累的有机碳,虽然其耕作层的含量比现代水稻土低28%~52%,但比其犁底层、潴育层和母质层要高。说明稻田湿地对土壤碳库的贡献是相对稳定的,在全球碳循环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肖彦资周卫军顾海滨刘沛谢天洋谭洁
关键词: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活性有机碳
澧阳平原古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特征
2015年
为探明古水稻土有机碳矿化过程与特征,采用恒温密闭培养方法研究了澧阳平原埋藏古水稻土有机碳的矿化累积量、矿化速率及其矿化势。结果表明,埋藏古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累积量明显低于现代耕作水稻土,耕作层、犁底层、潴育层和母质层的矿化累积量分别为0.11、0.10、0.10、0.09 mg/g,各层次之间差异较小;而现代耕作水稻土的分别为0.74、0.22、0.16、0.12 mg/g,各层次之间差异较大。埋藏古水稻土矿化速率在0.01-1.40 mg/(kg·d),现代水稻土的在0.02--4.74 mg/(kg·d)。埋藏古水稻土耕作层的矿化势为0.11 mg/g,仅为现代水稻土耕作层的13.58%。
肖彦资周卫军刘沛樊腾芳陈恋
关键词:矿化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