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WYA001)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李圣传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主题

  • 2篇诗学
  • 2篇文化诗学
  • 1篇中国文化
  • 1篇中国文化诗学
  • 1篇审美文化
  • 1篇思潮
  • 1篇中文
  • 1篇文化研究
  • 1篇文艺
  • 1篇文艺理论
  • 1篇国文
  • 1篇后理论时代

机构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2篇李圣传

传媒

  • 1篇社会科学
  • 1篇天府新论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审美文化:文化诗学建构的支点与方向--兼谈“后理论时代”中文学理论的危机及面对
2014年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大体经历了三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即:哲学认识论思维模式;"泛文化研究"模式以及"文化诗学"研究模式。只有针对前两种模式基础上变革、更新后所提出的"文化诗学"研究范式,才是"—后学"语境思潮中文学理论摆脱现实危机的路径选择。但"文化诗学"之所以始终不温不火、难以纵深发展,其原因在于自身理论建设方向不明确,且缺乏理论的核心支点。只要先将地基牢牢嵌入"审美文化"的土壤中,再引入"文化研究"的视野,进而再坚持走跨学科综合整体性的研究道路,"文化诗学"必将蓬勃发展,并有效肩负起"理论之后"文艺理论的时代职责。
李圣传
关键词:文化诗学审美文化文化研究
“文化诗学”流变考论被引量:6
2012年
在世界文论话语体系中,"文化诗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美国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俄苏文化诗学和中国文化诗学。"文化诗学"这一术语率先发难于美国,随后被"移植"到中国文论体系中。中国文化诗学借用的仅仅是西方的名词术语,在进入中国语境之后便被不断的内化、同构于传统诗学内,并在谱系化的"本土性"构建中逐渐建构起了"中国文化诗学"的理论体系。巴赫金的文化诗学不但在时间上早于美国新历史主义学派,更被后者借鉴与吸收,而且对中国文化诗学也形成了重大影响。文化诗学是作为一种"反抗"与"回归"的世界性思想理论思潮而席卷全球的。
李圣传
关键词:文化诗学中国文化诗学文艺理论思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