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5020)

作品数:6 被引量:179H指数:6
相关作者:陈力强周小珊杨森张立祥潘向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东北冷涡
  • 4篇冷涡
  • 2篇强对流
  • 2篇降水
  • 2篇MCS
  • 1篇地面气压
  • 1篇地面气压场
  • 1篇定量降水
  • 1篇定量降水预报
  • 1篇对流有效位能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辐合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分析
  • 1篇能量锋
  • 1篇能量锋区
  • 1篇气压
  • 1篇气压场
  • 1篇强对流风暴
  • 1篇强风

机构

  • 5篇中国气象局沈...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5篇陈力强
  • 3篇周小珊
  • 3篇杨森
  • 2篇张立祥
  • 1篇陈受钧
  • 1篇潘向党
  • 1篇周晓珊

传媒

  • 2篇气象学报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构建PC-Cluster系统实现精细数值模式业务运行被引量:8
2006年
介绍了应用微机等设备构建PC-Cluster硬件系统以及完全应用免费开放软件配置PC-Cluster软件系统的方法,并以MM5并行模式为例,概述了并行模式在PC-Cluster系统的调试、运行技术。通过试验分析了PC-Cluster系统的性能后认为,PC-Cluster是一般用户高性能运算很好的解决方案,对提高我国数值预报业务和科研水平有重要意义。
杨森陈力强周晓珊
东北冷涡诱发的一次MCS结构特征数值模拟被引量:66
2005年
应用MM5模式对2002年7月12日东北冷涡诱发的强风暴进行了数值模拟,较成功地模拟出了MCS强对流风暴结构.东北冷涡南部锋区斜压扰动及有利的潜在不稳定层结为MCS产生提供了环境条件.MCS在发展阶段,天气尺度抬升使不稳定能量积累,低层中尺度能量锋区及中尺度气旋性环流加强使中尺度辐合加强,产生中尺度强上升气流冲破中层稳定层结,倾斜上升逐渐发展为垂直上升.MCS强风暴成熟阶段地面气压场表现为强的雷暴高压,并有弱的前导低压和尾随低压配合.对应于雷暴高压的边界层冷丘与南部的暖湿气流形成的θe不连续线加强了低层气流的辐合抬升.前导低压与800~700 hPa暖心低压扰动合并在一起,是由地面辐合、上升气流抽吸、潜热增温共同形成的低压扰动,对对流系统的维持和移动有重要作用.
陈力强陈受钧周小珊潘向党
关键词:东北冷涡MCS强对流风暴中尺度辐合地面气压场能量锋区
一次东北冷涡MCS边界层特征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边界层是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动力和水汽的主要来源。针对东北冷涡中MCS的边界层特征及边界层对MCS的触发和维持机理,应用MM5模式耦合Noar陆面模式对2004年7月5日发生在辽宁中西部的强对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MCS不同发展阶段边界层三维气流结构、边界层冷丘、边界层层结结构及其在MCS触发和维持中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次MCS在边界层有3股明显的气流汇合于雷暴区,1股是来源于东北部长白山稳定气团的东北气流,1股是西北部的西北下沉气流,1股是西南气流,浅薄的东北部底层冷空气有利于西南气流的上升,形成对流。MCS初期边界层低层的辐合强于边界层高层辐合,边界层气流旋转作用较弱,边界层辐合线是对流触发的重要因素之一。MCS边界层上层的中尺度辐合涡旋主要由环境场辐合,边界层摩擦抽吸形成,是对流重要的能量、水汽输送系统,它伴随着强对流的发展而出现,同时对对流的维持、发展有重要的反馈作用,是边界层与自由大气进行交换的重要系统,是对流系统维持的入流的主要入口。MCS边界层冷丘内部为潜在稳定层结,特别在近地面层形成了非常稳定的层结,其温湿层结及气流结构改变了边界层入流。
张立祥李泽椿
关键词:MCS边界层
东北冷涡诱发的一次连续强风暴环境条件分析被引量:46
2006年
从深对流发展必须满足的对流层低层有足够强的湿层、层结不稳定和足够强的触发机制出发,对2002年7月11~15日由东北冷涡诱发的一次连续强风暴生成的环境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层暖湿条件是冷涡强对流预报的关键.强大的冷涡由于冷性层结深厚难以诱发强的对流性天气,而其分裂的次涡度中心或弱的冷性低涡配合低层暖湿气流常常产生突发性强对流性天气;强的风垂直切变引发的斜压不稳定和垂直运动是强对流触发和维持的重要条件,风暴发生前边界层到500hPa风向随高度顺转超过90°,随着对流性天气的发展,850hPa以上风垂直切变逐渐减小,而850hPa以下可能受低层冷丘产生中高压的影响,切变有增大的趋势;冷涡诱发的强对流性天气常常位于高空急流出口区左侧,但在实际预报业务中需要配合散度场来进行综合判断。
陈力强张立祥杨森
关键词:东北冷涡强风暴强对流
东北冷涡不稳定能量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落区的关系被引量:36
2008年
应用地面自动站1 h雨量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以一次典型的东北冷涡过程(2005年7月8~14日)为例,根据冷涡环流特征,将冷涡过程划分为发展期、成熟期、减弱期3个阶段。发现冷涡发展阶段降水主要由其南部西风锋区湿斜压不稳定产生,属于大范围混合型降水;而其他阶段降水主要由对流不稳定产生,以局地对流性降水为主。冷涡的不同发展阶段均可对应不稳定能量区,但其分布有较大差异,对流层低层的暖湿输送及辐合是不稳定能量积累的关键。发展阶段不稳定能量区分布于离冷涡中心较远的东南部;成熟期位于接近冷涡中心东南部;减弱期位于冷涡减弱形成的低压槽中。不同发展阶段不稳定能量与对流降水有不同的对应关系,冷涡发展期对流有效位能与较大的水汽通量是影响降水落区的主要因素;成熟期对流降水基本发生在对流有效位能区和925 hPa湿区的重叠区域;减弱期对流降水不但与对流有效位能、低层相对湿度有关,而且还取决于对流层低层辐合线。
陈力强张立祥周小珊
关键词:东北冷涡对流有效位能降水落区
短期集合预报中定量降水预报集合方法初探被引量:29
2005年
针对短期集合预报中集合平均等方法对极端天气事件预报能力低下的缺陷,提出一种定量降水预报集合方法,简称两步法。该方法首先采用逐级归并法确定集合成员的总体相似度,进而确定集合成员预报场的延伸半径,对各成员的预报场进行修正,然后根据每个成员与其他成员的相似程度,确定各成员的权重系数。这个方法既考虑了集合成员总体的差异性又考虑了降水的概率分布。试验证明,通过上述两步得到的定量降水预报,对提高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报确率有一定效果。本方法无需历史资料,能很好适应集合成员的改变,实现方便快捷。
陈力强周小珊杨森
关键词:定量降水预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