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球环境基金(GF2712-03)

作品数:10 被引量:234H指数:9
相关作者:张树清李晓峰张柏孔博于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环境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湿地
  • 3篇遥感
  • 2篇遥感影像
  • 2篇生态
  • 2篇景观
  • 1篇丹顶鹤
  • 1篇淡水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动态特征
  • 1篇信息融合
  • 1篇信息系统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图像处...
  • 1篇扎龙湿地
  • 1篇三江平原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安全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长春工业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10篇张树清
  • 5篇李晓峰
  • 5篇张柏
  • 4篇孔博
  • 3篇那晓东
  • 3篇王宗明
  • 3篇于欢
  • 3篇王志强
  • 2篇秦喜文
  • 2篇卢晓宁
  • 2篇刘春悦
  • 1篇孙妍
  • 1篇潘欣
  • 1篇江红星
  • 1篇韩富伟
  • 1篇于磊
  • 1篇胡茂贵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测绘学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遥感学报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扎龙湿地火烧严重度分析及火灾对丹顶鹤生境的影响被引量:18
2007年
利用ETM+遥感影像资料,分析了扎龙湿地火烧严重度及火灾对扎龙湿地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生境的影响。采用火灾前、后的ETM+影像数据,计算差异性归一化燃烧率(dNBR)和制作扎龙火烧严重度分布图,用综合燃烧指数(CBI)分析植被死亡率对生境变化的影响程度,并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利用两种燃烧指数与对应的高程、植被类型、坡度、功能分区和丹顶鹤巢位等因子叠加分析作为火烧区的评价指标;再根据火烧严重度分类图定量化分析火灾对丹顶鹤生境和巢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BI与dNBR之间有非线性关系(n=59,R^2=0.8724);判定高程在148.3—154.6m和坡度在0°~0.185°之间,且分布有大量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的核心区低洼地易发生火灾;在火烧强度较高的情况下,迫使丹顶鹤选择次适宜的栖息环境,降低了丹顶鹤对隐蔽条件和食物资源的标准,导致丹顶鹤重新选择巢址的位置,其种群数量迅速减少。研究结果对扎龙湿地动物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孔博张树清张柏那晓东李晓峰卢晓宁
基于TM影像的典型内陆淡水湿地水体提取研究被引量:56
2008年
水是维系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的决定性因子,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快速、准确地提取湿地水体信息已经成为湿地调查、研究与保护的重要手段。鉴于TM遥感影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极为丰富的信息量、较高的定位精度和相对较低的价格,其必然成为近一段时期湿地调查、研究与保护的重要数据源之一。研究基于TM遥感影像,运用多种方法针对典型内陆淡水湿地的水体信息进行了提取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在面积的准确性、提取的准确度以及视觉效果3种指标下,光谱分类法较其它方法效果要好,其次为单波段阈值分析法与植被指数法,较差的是多波段谱间关系法与水体指数法;影响提取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湿地水体提取不够完全,这是由影像的分辨率及湿地特殊的水文条件所造成的,采用像元分解及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将成为提高水体提取精度的重要手段。
于欢张树清李晓峰那晓东孔博
关键词:TM遥感影像湿地水体
基于多重信息融合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信息提取被引量:48
2008年
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进行道路提取一直被认为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但很困难的工作。尤其一些与道路光谱相近的地物,分类后与道路相互连接,难以区分。基于面状道路和边缘相互验证和辅助的思想,提出一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提纯道路信息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在面状和边缘两个方面同时提高提取精度,然后由他们之间的逻辑互运算分割道路与非道路对象,并应用有效的形状指数(如:极惯性矩和狭长度指数)刻画和区分道路与非道路面状目标(如楼房等),最终达到提纯道路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在去除非道路目标,提纯道路网络方面的有效性。
李晓峰张树清韩富伟秦喜文于欢
关键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极惯性矩
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湿地生态安全响应被引量:18
2006年
以ARCGIS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利用吉林西部1930-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研究了该区景观组分变化、景观结构变化、景观组分转移过程及湿地生态安全响应。结果表明:草地、湿地、林地、水域等景观组分的面积比重呈递减趋势,湿地几乎在每个阶段都是净损失,除了被大量开垦为耕地外,湿地还大量转化为草地。LUCC的湿地生态安全响应主要表现为湿地大面积丧失、湿地植被变化、湿地需水量不足、湿地景观异质性变化和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等,这为理解LUCC与湿地生态安全响应机制和区域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志强张柏于磊张树清王宗明
关键词:LUCC湿地生态安全RS景观生态
基于Voronoi图的丹顶鹤巢址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依据1996年、2003—2007年扎龙保护区丹顶鹤巢址数据,利用Voronoi图理论,分析了巢址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了其拓扑指数—Voronoi图面积。结果表明,丹顶鹤巢址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类特征。以扎龙保护区的2006年巢址、居民点、国道和铁路为对象,构成其Voronoi图,较好地说明了人类活动对丹顶鹤巢址的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丹顶鹤栖息地的保护将起到重要作用。
秦喜文张树清李晓峰那晓东刘春悦
关键词:VORONOI图巢址
吉林省西部景观动态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安全响应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吉林省西部景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生态环境出现了不断恶化的趋势。探讨其景观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响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基于吉林省西部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研究了该区景观组分变化、景观结构变化、景观组分转移过程及其生态环境安全响应。结果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景观组分的面积比重变化显著;景观破碎度、分离度增大,而连接度减小;研究区景观动态变化的主要贡献组分是耕地、草地、湿地和盐碱地,土地荒漠化趋势明显。农业政策和农业需求是景观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水文变化与环境因子对组分变化有重要的影响。本区不合理的景观变化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和区域安全格局提供了依据。
王志强张柏张树清王宗明
关键词:景观动态GIS生态环境安全
形态学图像处理方法在湿地破碎化格局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为研究单元,应用形态学图像处理技术在基于像元水平的二元沼泽湿地图上对沼泽湿地类型进行分类,并应用形态学模型和类型统计模型系统分析了三江平原1980—2000年间沼泽湿地景观破碎化的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20年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面积由快速下降趋于缓慢下降。核心湿地面积急剧减小,由大面积分布逐步向三江平原东北部的别拉洪河和挠力河流域集中。孔隙湿地面积减小比例最大,目前处于消亡状态,由原来的沼泽湿地内部异质景观向同质景观过渡。核心和孔隙湿地大部分转化为斑块湿地,主要位于三江平原西北部、中部和南部,有逐步取代东北部核心湿地的趋势。边缘湿地面积比例年增长最快,且边缘像元宽度越来越宽,三江平原西部、南部和东部地区的核心湿地几乎全部由边缘湿地取代,易产生一定的边缘效应,导致种群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孔博张树清卢晓宁潘欣胡茂贵
关键词:三江平原形态学图像处理
吉林省西部湿地动态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分析被引量:19
2006年
湿地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引起了严重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定量分析湿地退化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本文选择吉林省西部地区为研究区,基于1930年、195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厦1986年、1996年、200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利用ARCGIS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研究了该区湿地从1930年-2000年的时空变化规律,计算了湿地在各个阶段的动态度和湿地的转出贡献率。结果表明,从1930年到2000年的70年间,本区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沼泽湿地面积从1930年的123.7×10^4hm^2,2000年仪为22.8×104hm^2,湿地从一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总面积27%)下降为微量类型(5%);从湿地的空间变化来看,各阶段的湿地都在减少,但各阶段的湿地减少程度和方式差别较大;从湿地转出贡献率看,湿地不仅被大规模开垦,而且也在迅速退化,以及大量转化为盐碱地。随着湿地的大量丧失,湿地的调节气候、调节河川径流、降解污染物、防止侵蚀、抗洪减灾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多种环境功能大幅度减弱甚至丧失.加速恶化了研究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王志强张柏张树清王宗明
关键词:湿地RS和GIS生态环境效应
遥感和GIS技术的水禽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25
2008年
由于适宜水禽栖息的生境面积不断缩小,致使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生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通过野外采点调查建立可靠的栖息地适宜点群。基于遥感和GIS空间技术获取20个评价因子,并结合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构造出基于像元水平的栖息地适宜性模型,经过筛选后保留对适宜性影响力较大、拟合优度高的10个评价因子,分别从社会人文、植被长势和地形地貌三大方面分析。再应用K-means聚类分析法将适宜性点群分级,得到建三江区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分级图,有效分析适宜性5个等级的空间尺度,其中最适宜栖息,中适宜栖息,基本适宜栖息,不适宜栖息和不可用地分别占总用地的24.73%,17.69%,29.8%,17.62%和10.16%,前三类占总的72.22%。说明建三江区的适宜水禽栖息的用地较多,主要分布在流域、低河漫滩等人为干扰少的湿地沼泽平原,此研究对水禽生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
孔博张树清张柏李晓峰于欢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景观格局时空动态研究被引量:30
2009年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转移矩阵以及景观格局指数,对江苏盐城滨海湿地1992—2007年近15a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沿海经济发展和对土地需求的增加,江苏盐城滨海自然景观面积下降728.09km^2,人工景观面积增加735.18km^2;碱蓬滩、芦苇滩及草滩等自然湿地景观保留率偏低,向人工景观大面积转移,斑块数量下降,平均规模缩小,总周长减少,分维数降低,野生动物栖息地空间持续萎缩,破碎化程度增大;外来物种米草面积已达144.92km^2,占据射阳河至梁垛河之间大面积泥滩,对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优势转移类型贡献率显示,近年来人类对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的开发不断加强,参与区域环境改造活动强度在逐步加大。
刘春悦张树清江红星王会孙妍
关键词:互花米草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