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201191156)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杨顺娥李妍胡欣梁霄赵振慧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细胞淋巴瘤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瘤
  • 4篇弥漫
  • 3篇免疫
  • 2篇新疆维
  • 2篇维吾尔族
  • 2篇弥漫大B细胞...
  • 2篇弥漫性大B细...
  • 2篇免疫学
  • 1篇新疆维吾尔族
  • 1篇易位
  • 1篇预后
  • 1篇基因
  • 1篇基因易位
  • 1篇汉民
  • 1篇汉民族
  • 1篇汉族
  • 1篇MYC基因

机构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杨顺娥
  • 3篇李妍
  • 3篇胡欣
  • 2篇刘炜
  • 2篇马小平
  • 2篇赵振慧
  • 2篇梁霄
  • 1篇李迅
  • 1篇赵盼盼
  • 1篇郭莉
  • 1篇赵兵
  • 1篇李研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4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维吾尔族和汉族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免疫亚型与预后的关系
2014年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汉族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不同免疫亚型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确诊的维吾尔族、汉族DLBCL患者167例,应用Hans分型方法分为GCB和non-GCB型,研究维吾尔族、汉族两免疫亚型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IPI评分、结外受侵情况、Ann Arbor分期、CD10、Mum-1及免疫亚型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年龄、结外受侵及免疫亚型可独立影响DLBCL患者的预后,P值分别为0.007、0.000和0.001。结论 GCB型较non-GCB型预后好;民族与预后之间无相关性;老年、高IPI评分、有结外受侵、Ⅲ期和Ⅳ期、CD10阴性、Mum-1阳性及non-GCB型的DLBCL患者预后差;年龄、结外受侵情况和免疫亚型是DLBCL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赵盼盼胡欣郭莉刘炜李妍杨顺娥
关键词:淋巴瘤维吾尔族预后
新疆维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6 c-myc基因易位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Bcl-6、c-myc基因易位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原位杂交(FISH)方法,对233例DLBCL活体石蜡切片进行Bcl-6、c-myc基因检测。观察Bcl-6、c-myc基因易位与DLBCL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并对不同民族在不同亚型DLBCL中Bcl-6、c-myc基因易位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33例DLBCL中,Bcl-6基因重排51例,占21.89%;c-myc基因重排39例,占16.74%;Bcl-6基因易位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临床分期和LDH水平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民族、IPI评分、结外侵犯、B症状、DLBCL不同亚型和近期疗效有相关性(P<0.05);c-myc基因易位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临床分期、LDH水平和DLBCL不同亚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民族、IPI评分、结外侵犯、B症状和近期疗效有相关性(P<0.05);维、汉不同民族GCB中Bcl-6、c-myc基因易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不同民族非生发中心活化B细胞(non-GCB)中Bcl-6、c-myc基因易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6,C-myc基因易位的表达与维、汉不同民族、IPI评分、结外侵犯、B症状和近期疗效有相关性;维、汉民族non-GCB亚组中Bcl-6、c-myc基因易位存在差异。
赵兵李迅刘炜李妍赵振慧杨顺娥
关键词:BCL-6基因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维吾尔族和汉族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与免疫学亚型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汉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学亚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为DLBCL的患者167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Hans法则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两类免疫亚型,采用2检验分析临床资料与免疫亚型的相关性。结果维吾尔族中GCB亚型占34.4%(22/64),non-GCB亚型65.6%(42/64)。汉族中GCB亚型占33.0%(34/103),nonGCB亚型占67.0%(69/103)。维、汉族DLBCL患者免疫亚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6)。汉族DLBCL年龄、IPI评分与免疫学亚型有关(P<0.05),Non-GCB亚型的维、汉DLBCL患者临床特征在年龄、B症状、IPI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DLBCL不同亚型中年龄、IPI评分比较有差异;NonGCB亚型中维、汉在年龄、IPI评分、B症状方面比较有差异。
朱君涵胡欣李妍梁霄马小平杨顺娥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学亚型的差异性研究
2014年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免疫学亚型在新疆维吾尔族(维族)、汉族患者中的分布、发病特点及其与免疫学相关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07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维族、汉族DLBCL患者233例,应用免疫组化法,采用Hans和Choi 2种免疫表型分型法则进行免疫学分型,观察维族、汉族DLBCL免疫表型分布及与免疫表型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1)采用Hans法则对142例汉族DLBCL进行分型,31例(21.1%)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111例(78.9%)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型)。采用Choi法则进行分型,26例(18.30%)为GCB型,116例(81.70%)为non-GCB型。91例维族DLBCL经Hans法则分型后显示20例(21.98%)为GCB型,71例(78.02%)为non-GCB型;经Choi法则分型后显示15例(16.48%)为GCB型,76例(83.52%)为non-GCB型。维族、汉族DLBCL均以non-GCB型多于GCB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LBCL中non-GCB型Ann Arbor临床分期、LDH、B症状、结外侵犯者均多于GC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族、汉族DLBCL均以non-GCB免疫学分型占绝对优势,无民族差异;DLBCL中临床分期、LDH、B症状和结外脏器侵犯与免疫学分型相关。
赵振慧李研胡欣梁霄马小平杨顺娥
关键词:维吾尔族汉族DLBCL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