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062020)

作品数:12 被引量:181H指数:8
相关作者:李宁史培军李春华杨慧娟杜子璇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河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城市
  • 2篇灾害
  • 2篇沙尘
  • 2篇沙尘暴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土壤
  • 2篇热环境
  • 2篇热像仪
  • 2篇雷电
  • 2篇风速
  • 2篇表面温度
  • 2篇尘暴
  • 1篇登陆台风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映射
  • 1篇映射网络

机构

  • 1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河南省气象科...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省气象局

作者

  • 12篇李宁
  • 4篇李春华
  • 4篇史培军
  • 3篇杜子璇
  • 3篇吴吉东
  • 3篇顾卫
  • 3篇黄树青
  • 3篇杨慧娟
  • 2篇宋培国
  • 1篇李宁
  • 1篇任学慧
  • 1篇张鹏
  • 1篇刘永兵
  • 1篇崔维佳
  • 1篇牛定炜
  • 1篇张明军
  • 1篇张鹏
  • 1篇雷飏
  • 1篇许英军

传媒

  • 4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气象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生态经济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灾害学
  • 1篇中国灾害防御...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湿度与风速对沙尘暴发生的贡献程度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在沙尘暴研究中,大风和下垫面的土壤湿度是影响沙尘暴发生的两个重要因子,它们分别以数值形式定量记录,但这种定量因子与沙尘暴发生的定性特征之间难以建立联系,从而影响了沙尘暴的定量研究。利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二连浩特、乌拉特中旗和乌海等3个观测站点2001年4月至2004年4月的土壤湿度、风速及相应的沙尘暴记录资料,采用数量化理论Ⅱ这种可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沙尘暴发生时风速和土壤湿度对沙尘暴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区、不同地貌的自然条件下,风速和土壤湿度对沙尘暴发生的贡献程度相差甚远,乌拉特中旗和二连浩特地区风速的贡献大于土壤湿度的影响,而对乌海地区来说,土壤湿度对沙尘暴的贡献要大于风速的影响。
李宁杜子璇许英军崔维佳吴吉东
关键词:沙尘暴风速土壤湿度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下土壤水分的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以2002—2003年连续两年自行观测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二连浩特、乌拉特中旗和乌海的土壤水分为基础,重点分析了沙尘暴发生季节反映下垫面特征的土壤水分的时间变化以及大气影响对不同土壤类型(棕钙土,灰漠土,栗钙土)水分的作用。土壤水分的变化被分为3个阶段进行分析,分别是解冻期至沙尘暴开始的春季、雨期的秋季和冰雪覆盖的冬季。土壤水分受气象条件和土壤类型的影响较大。在气象条件的影响下,土壤水分含量在土壤融化期最低,在雨季达到最大值,其中以栗钙土受的影响最明显。沙尘暴发生依赖于土壤融化时间、土壤融化期的土壤条件和上年冬季的冻土深度。
李宁顾卫杜子璇史培军任学慧Kevin Levy
关键词:土壤水分土壤温度风速沙尘暴
红外热像仪在公路小气候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6年
2004年9月对太原环城高速公路西北环一路段进行了环境调查,用红外热像仪和电子温度计对生态重建后的公路边坡、路面的表面温度及气温进行了定位动态观测。通过对观测数据的修正和比较,分析了路段的热环境状况,对生态重建对小气候的改善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有非接触、可成像优势的热像仪是动态测量表面温度和分析热环境的有力工具;多数时间路面温度高于气温,是空气热量的“源”,植被则相反,是空气热量的“汇”;植被护坡后的坡面温度的日较差比护坡前降低了15℃,明显改善了小气候。
李宁黄树青顾卫刘永兵
关键词:环境影响公路边坡生态重建小气候
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本文在介绍通径分析原理的基础上,采用该原理对1978~2002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11个影响因子进行了实证研究,力图剖析各影响因子对耕地面积的直接影响及其间接影响关系。结果显示,农业结构调整、市场化和粮食安全的因素对耕地的直接影响作用明显,而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耕地利用的比较利益和人口因素的间接作用也不能忽视。结果意味着和耕地面积相关系数大的影响因子不一定是直接作用最大的因子,而直接作用小的影响因子的间接作用也可能比较大,可见耕地保护必须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采取综合的措施。
李春华李宁史培军
关键词:耕地变化通径分析
基于GIS的城市雷电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雷电灾害是一种严重的城市气象灾害,与其它城市气象灾害相比,具有发生时间短,影响范围广,局地受害,发生频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对城区内的雷电活动进行有效地监测、分析和研究,对城市雷电灾害的预测预警...
宋培国李宁
关键词:雷电灾害城市GIS监测预警
文献传递
基于Elman神经网络模型的我国农业受灾面积预测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农业受灾面积预测是从以往受灾面积的数据中总结受灾面积变化的规律性,并用这个规律动态地预测未来的受灾面积。人工神经网络的诸多特性能较好地处理农业灾害预测问题。为此,介绍了E lm an神经网络的结构、算法和基于E lm an神经网络的农业受灾面积预测。实验结果和自回归预测对照表明,E lm an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更精确。
李春华李宁史培军
关键词:ELMAN神经网络
热红外热像仪测量温度的误差分析和修正被引量:5
2007年
红外热像仪具有非接触、精度高、直观、可实时大范围地观测表面温度的优势,对表面温度的测量研究较为适合。但由于环境和被测物体的材质、表面几何结构和观测角度的影响,会使成像上表现的温度测量值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多次使用热像仪进行公路热环境观测的经验.总结了野外应用热像仪进行精确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降低误差的手段,并借鉴遥感图像处理方法提出了对整幅热像的温度进行逐像元修正的方法.得到较好的订正效果。
黄树青李宁顾卫
关键词:表面温度热像仪热环境温度反演
退耕对粮食生产灾情的间接影响分析--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为例被引量:4
2008年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契机。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及对气候和农业自然灾情的了解,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退耕前后气候背景、自然灾害发生和粮食生产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退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土地利用的优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系统总体的抗灾能力,特别是对缓解成灾率为3-5成的那部分粮食作物的受灾有较大的作用。
吴吉东李宁牛定炜张明军黄树青张鹏
关键词:退耕粮食生产农业自然灾害灾情
深圳市海岸带湿地变化及存在的威胁被引量:8
2008年
以深圳市为研究区域,借助遥感、GIS技术、野外调查及海洋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城市化前后深圳市海岸带湿地的面积及分布的变化,对海岸带湿地存在的威胁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恢复及重建海岸带湿地的对策。结果表明:⑴深圳市海岸带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与1980年相比,2005年潮间淤泥海滩和红树林沼泽面积减幅超过60%,相反,三角洲湿地面积增加了近一倍;⑵城市化前海岸带湿地沿海岸呈带状连续分布,且有相当宽幅的纵深,城市化后受人工影响程度的明显加大,湿地主要呈片状分布,且纵深较窄;⑶深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增加,是导致海岸带湿地被占用、破坏及海岸带湿地面积减少的根本原因;⑷海岸带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经济建设需要及围海造陆对湿地的占用和破坏,生活及工业污水排放导致的近海海域水质污染加剧对湿地水质净化负荷的加重;⑸文章对如何保护深圳市海岸带湿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吴吉东李宁李春华
关键词:城市化
我国沿海地区近54a台风灾害风险特征分析被引量:59
2007年
台风严重影响着我国东南沿海省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选取南方沿海八个省市为研究区,利用1949—2002年共54 a登陆台风次数和1985—2002年的18 a经济损失的数据库信息,结合社会经济条件,对比分析了研究区台风易损性,及登陆台风的年内分布特征。探讨登陆台风的规律性及研究区台风易损性,将有利于合理部署救灾工作,合理分配救灾资源,并为社会减灾工作,尤其是长期的救灾规划提供指导作用。
杨慧娟李宁雷飏
关键词:登陆台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