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0047102)
- 作品数:8 被引量:187H指数:6
- 相关作者:吴道祥王国强刘洋赵华宏叶朝汉更多>>
-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 辐射井技术在贫水地区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2年
- 本文通过安徽省蚌埠市某厂利用辐射井技术解决地下水贫水地区供水问题的工程实例 ,探讨了在花岗片麻岩风化带弱含水层中辐射井技术的应用问题。实践证明 ,采用辐射井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出水量 ,降低取水成本。这项成果 ,扩大了辐射井技术的应用范围 。
- 王国强徐万斌吴道祥刘洋程永胜阚连平
- 关键词:供水风化带含水层出水量取水
- 两淮矿区煤矸石的卫生填埋与生态恢复被引量:55
- 2001年
- 利用煤矸石填充塌陷区 ,对矿区土地复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煤矸石的淋溶渗滤液 ,已给地下水资源和土壤带来了极大的污染 .通过对淮南矿区煤矸石常规填埋法造成的危害及其污染途径进行讨论 ,提出对煤矸石进行卫生填埋 ,走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以恢复矿区生态环境的观点 .
- 王国强赵华宏吴道祥刘洋谢明贤
- 关键词:煤矸石卫生填埋防渗生态恢复土地复垦塌陷区
- 安徽省环境地质特征与地质灾害被引量:34
- 2004年
- 安徽省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度地带,过渡性气候特征明显。地形处于中国东部第三梯级内,区内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化。基岩山区山丘破碎,地形切割强烈,沟谷密集,形成深谷陡崖地貌景观;平原区岗坡、洼地地形突出;淮河、长江两岸支流发育,湖泊星罗棋布。多元化的自然、地貌和地质条件,加上人们不规范的生产活动而引发各种外生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如岩溶、土洞塌陷,崩塌,滑坡,地面沉降,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地方病,河、湖岸冲刷、塌岸等。其发育和分布受区域环境地质条件的制约,同时也受水文、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地质灾害是以岩土、水为载体,破坏和恶化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安徽省区域环境地质特征、岩土体组成及其工程性质研究为基础,从人类经济、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互馈作用分析入手,探讨区域环境地质作用规律,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对进行地质生态环境防护和塑造人地和谐的人类生存环境,对保证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 王国强徐威吴道祥刘洋叶朝汉
- 关键词:环境地质地质灾害
- 巢湖凤凰山滑坡形成机制和稳定性分析被引量:46
- 2002年
- 王国强吴道祥刘洋吴唱懂
-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
- 安徽省地下水水资源特征与水环境问题被引量:36
- 2002年
- 由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天然水体的改造作用以及地下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而产生环境地质问题。淮北地区阜阳、界首、淮北等城市由于超采深层地下水而形成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产生地面沉降。两淮矿区、沿江铜陵等矿区由于采矿疏干排水和开采岩溶水造成地下水枯竭、水资源污染、因地下水位下降而引发岩溶、土洞塌陷。淮北的界首—利辛—固镇一线以北地区由于区域高氟水分布而引发地带性氟病和龋齿等疾病,大别山区和皖南地区因地形切割强烈,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好,水交替快,水碘含量低,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淮河、巢湖水污染严重。江淮分水岭地区和淮北地区区域性缺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以及各种水环境问题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 王国强李瑛霞吴道祥葛晓光刘洋叶朝汉
-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位地面沉降
- 宁国市中溪滑坡成因及稳定性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安徽宁国市中溪滑坡是因工程切坡挖方而引起的大型滑坡。文章阐述了中溪滑坡的环境地质条件 ,重点讨论了该滑坡的地质特征、岩体结构、形成条件及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 ;分析了岩土的工程性质 ,计算了边坡的稳定性 ,最后对该滑坡的治理提出了综合治理方案。
- 王国强关峰吴道祥刘洋张虎平
- 关键词:滑坡岩体结构稳定性
- 安徽省S104线河唐公路边山滑坡工程地质研究
- 2002年
- 边山滑坡是公路施工切坡诱发的大型工程滑坡.在现场勘察的基础上,文章阐述了河唐公路边山滑坡的地貌学特征和产生滑坡的环境地质条件,重点对滑坡的地质特征、岩体结构、形成条件及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根据滑坡的成因和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的对滑坡的治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方案.
- 叶朝汉
- 关键词:滑坡岩体结构影响因素边坡稳定性
- 厚层含淤泥新杂填土地基强夯法处理效果分析被引量:20
- 2002年
- 以某工程厚层含淤泥新杂填土地基强夯法处理为例,根据试夯施工研究,提出了采用夯前预压,先轻后重,逐渐加能的强夯加固工艺,并根据强夯后质量检测以及工后长期观测资料对强夯法处理新杂填土地基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对强夯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有效加固深度进行了评价。
- 王国强李瑛霞吴道祥赵华宏刘洋
- 关键词:地基强夯法沉降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