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无)

作品数:26 被引量:324H指数:10
相关作者:井大炜邢尚军刘方春杜振宇马海林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德州学院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杨树
  • 12篇土壤
  • 9篇107杨
  • 7篇配施
  • 6篇微生物
  • 6篇I
  • 5篇杨树苗
  • 5篇树苗
  • 5篇鸡粪
  • 4篇有机肥
  • 4篇水分
  • 4篇鸡粪有机肥
  • 4篇根系
  • 3篇地膜
  • 3篇地膜覆盖
  • 3篇杨树生长
  • 3篇养分
  • 3篇有机碳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特征

机构

  • 26篇山东省林业科...
  • 21篇德州学院
  • 4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济宁市农业科...
  • 1篇济宁市农业局

作者

  • 19篇井大炜
  • 14篇邢尚军
  • 14篇杜振宇
  • 14篇刘方春
  • 12篇马海林
  • 9篇马丙尧
  • 4篇刘春生
  • 3篇张敬敏
  • 3篇朱亚萍
  • 2篇于学斗
  • 1篇朱亚萍
  • 1篇褚秀梅
  • 1篇王明友
  • 1篇李夏
  • 1篇刘晓
  • 1篇肖勇强
  • 1篇付海丽

传媒

  • 9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山东林业科技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核农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1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杨树苗叶片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被引量:22
2014年
以鲁林1号杨扦插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处理对杨树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杨树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在轻度胁迫下缓慢降低,而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下迅速降低;胞间CO2浓度在轻度胁迫下缓慢下降,在中度胁迫下先降后升,而在重度胁迫下一直升高,表明Pn的降低在轻度胁迫下是由气孔因素引起,中度胁迫下是由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引起,而在重度胁迫下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的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在轻度胁迫下缓慢降低,而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下快速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在轻度胁迫下显著升高,而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下先升高后降低;叶片SOD和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因此,轻度胁迫下杨树苗通过热耗散和抗氧化酶活性调节的协同作用稳定了光合机构的功能,Pn降低主要受气孔限制因素影响;而中度和重度胁迫下光系统Ⅱ和抗氧化酶系统损伤,是Pn降低的非气孔限制因素。
井大炜
关键词:干旱胁迫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抗氧化酶
蚯蚓粪对杨树幼苗根系特性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F(单施化肥)、VC(蚯蚓粪)和VC+CF(蚯蚓粪和化肥各提供50%的氮)等处理对一年生欧美I—107杨根系形态特征、根系吸收面积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VC+CF处理显著提高了杨树幼苗的根系总根长、比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尖数,而根系直径却明显降低,其中根系总根长分别比CK,CF和VC处理提高161.70%,52.80%和14.79%;同时,VC+CF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根、茎、叶干物质量以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并且使氮素利用率达到59.07%,分别比CF和VC处理提高57.35%和27.09%。此外,施肥对杨树幼苗地上部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根系。同VC+CF处理相比,VC处理对杨树苗根系形态特征、根系吸收面积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较小。综合分析认为,蚯蚓粪与化肥配施对杨树幼苗的根系特性改善和养分吸收作用效果最佳。
肖勇强井大炜邢尚军马海林杜振宇刘方春
关键词:蚯蚓粪根系形态特征氮素利用率
配施味精废浆促进杨树生长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被引量:12
2016年
为探讨味精废浆改良林地土壤的生物学效应以及确定化肥与味精废浆配施的合适比例,以欧美I-107杨为试材,通过连续4 a的大田试验,研究了CK(对照,不施肥)、N100(尿素提供100%的氮)、M_(10)N_(90)(味精废浆和尿素分别提供10%与90%的氮)、M_(30)N_(70)(味精废浆和尿素分别提供30%与70%的氮)与M50N50(味精废浆和尿素各提供50%的氮)等处理对杨树林地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组分与其有效率、碳库管理指数(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CPMI)及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同N100处理相比,M_(10)N_(90)、M_(30)N_(70)和M_(50)N_(50)处理的总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升高,其中M50N50处理明显高于其他处理;M_(30)N_(70)处理的活性有机碳(active organic carbon,AOC)、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含量及其有效率均达最高值,其中AOC质量分数分别较CK、N100、M_(10)N_(90)和M50N50处理显著高出43.58%、59.35%、20.71%和9.65%,DOC质量分数分别显著高出62.71%、52.38%、28.00%和14.29%;同时,M_(30)N_(70)处理的CPMI达到192.56,分别比N100、M_(10)N_(90)和M_(50)N_(50)处理明显提高89.45、43.58和30.86。此外,M_(30)N_(70)处理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平均生长率分别为23.40%、21.62%和45.05%,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与M_(30)N_(70)处理相比,M_(10)N_(90)和M50N50处理对林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CPMI和林木生长率的作用效果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材积生长率与AOC、AOC有效率、DOC、MBC和CPMI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可见,味精废浆与化肥以3∶7比例配施能提高杨树林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并促进林木生长,从而为味精废浆在林业上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井大炜邢尚军刘方春马海林杜振宇马丙尧于学斗朱亚萍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杨树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
配施鸡粪有机肥对杨树苗光合特性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探讨鸡粪有机肥(M)与化肥(N)配施对杨树苗光合性能和养分吸收特性的作用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N100(尿素提供100%的氮)、M10N90(鸡粪和尿素分别提供10%和90%的氮)、M30N70(鸡粪和尿素分别提供30%和70%的氮)和M50N50(鸡粪和尿素各提供50%的氮)等处理对一年生杨树苗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构造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同N100处理相比,M30N70处理明显提高了杨树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分别提高了45.80%和36.39%。配施鸡粪有机肥有利于杨树苗根系的生长,尤其是增加了毛细根的重量和其在根系体系中的比例。此外,M30N70处理还明显提高了杨树苗根、茎和叶干物质的积累量,并显著增加了氮、磷和钾的养分吸收量,相比N100处理分别增加了44.99%,65.11%和65.04%。与M30N70处理相比,M10N90和M50N50处理对杨树苗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较小。综合分析认为,鸡粪有机肥与化肥以3∶7比例配施对杨树苗光合性能和养分吸收的作用效果最佳。
井大炜
关键词:鸡粪有机肥杨树养分吸收
灌溉方式对杨树根系分布及硝态氮运移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在传统灌溉模式的基础上探寻一种更实用有效的替代方式,以欧美I-107杨为试材,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常规漫灌(FI)和畦灌(BI)两种灌溉方式下I-107杨在0—1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水势、根系垂直分布特征及硝态氮运移的规律。结果表明,BI在0—40和60—100cm土层的含水量、水势均显著降低,且土层越深差异也越大,说明畦灌下的水分深层渗漏明显减弱;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BI和FI下的根系生物量均逐层降低,大量根系集中在0—40cm土层,其中在0—20cm土层中,BI的根量比FI减少8.28%,但在20—80cm土层中根量却增加35.87%,并且在0—80cm土层中的总根重增加5.52%,同时消根系数β也大于FI。此外,BI使0—40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显著升高,而60—100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却明显降低。综合分析,畦灌有利于杨树根系的合理分布,扩大了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空间,并能减少硝态氮的深层淋溶,这对于提高杨树潜在生产力、肥料利用率和保护地下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井大炜
关键词:灌溉方式根系生物量硝态氮
不同水分下腐殖酸对杨树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为了探索杨树高产栽培水肥措施,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低水(W1)、常规水分(W2)和高水(W3)3种水分条件下,配施腐殖酸(M)和单施无机肥对杨树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水条件下,配施腐殖酸与单施无机肥处理杨树总生物量无显著差异,而在常规水和高水条件下有显著差异。低水、常规水和高水条件下,杨树平均总生物量分别为14.60 g、96.03 g和230.00 g,差异明显。相同水分下,配施腐殖酸降低了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了铵态氮含量;提高土壤有机碳量,增加土壤腐殖质的活性;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脲酶活性在低水和常规水分下,施腐殖酸处理高于单施无机肥处理,差异显著,高水条件下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施腐殖酸在低水条件下发挥不了其活性作用,在常规水分和高水下施腐殖酸对杨树养分生长和土壤肥力产生显著影响。
张敬敏桑茂鹏刘春生邢尚军
关键词:水分腐殖酸杨树生长土壤肥力
施用蚯蚓粪对杨树苗根际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F(单施化肥)、VC(蚯蚓粪)和VC+CF(蚯蚓粪和化肥各提供50%的氮)处理对一年生欧美I-107杨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根系建造水平及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VC+CF处理有利于协调土壤C/N比,并且化肥的施入补充了土壤中氮的消耗,从而明显提高了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其中细菌数量分别比CK,CF和VC处理提高165.99%,67.34%和31.73%,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90.37%,45.31%和32.34%。施用蚯蚓粪有利于杨树苗细根的生长,但对地上部的增长速度显著快于地下部。此外,VC+CF处理使根际土壤pH值明显降低,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中养分离子的有效性。与VC+CF处理相比,VC处理对根际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较小。因此,蚯蚓粪与化肥配施更好地改善了杨树苗根际区域的微生态环境。
井大炜
关键词:蚯蚓粪微生物数量理化性质
地膜覆盖对杨树林下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地膜覆盖对杨树林下0—20cm和20—40cm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及活跃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cm土层,覆膜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和碱解氮含量,而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pH值却明显降低;土壤细菌数和真菌数分别增加了44.89%和42.58%,放线菌数变化不明显;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9.25%,83.66%和28.95%,而脲酶活性却降低了13.02%;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活跃微生物量分别增加了27.44%和31.87%,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分解和有效化。20—40cm土层与0—20cm土层土壤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但覆膜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变小,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覆膜的影响作用减小。综合分析认为,地膜覆盖对杨树林下土壤,尤其是表层土壤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井大炜
关键词:杨树地膜覆盖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
断根对欧美I-107杨光合作用和生长的短期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以5年生欧美I-107杨为试材,研究了6-2(六倍胸径两侧)、6-4(六倍胸径四侧)、8-2(八倍胸径两侧)、8-4(八倍胸径四侧)、10-2(十倍胸径两侧)、10-4(十倍胸径四侧)等不同断根处理对杨树叶片营养、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WUE)及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叶片N、P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在断根后第30天时均显著降低,而在断根后第172天时明显升高,以8-2处理的提高幅度最大,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8-2、8-4、10-2和10-4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和WUE在第30 d时均明显高于对照,并在第172天时显著升高,其中8-2处理最高,依次是10-2、10-4或8-4处理;而6-2和6-4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第30天时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第172天时显著高于对照,WUE在第30天和172天时均低于对照。此外,8-2处理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率也是最高,其次是10-2或10-4处理,均明显高于对照,而6-2和6-4处理显著低于对照,以6-4处理为最低。综合分析认为,八倍胸径两侧的断根措施对杨树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生长的作用效果最佳。
井大炜邢尚军朱亚萍马海林杜振宇刘方春马丙尧
关键词:断根光合作用水分利用效率生长率
畦灌配施保水剂改善杨树林下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微生物活性被引量:20
2015年
为指导杨树人工林节水灌溉和增产,通过大田试验,比较研究常规畦灌(720 m3/hm2)、常规畦灌量60%、常规畦灌量30%、60%常规畦灌量配施保水剂和30%常规畦灌量配施保水剂等处理对杨树林下土壤容重、微生物量碳和氮、微生物活性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常规畦灌相比,60%常规畦灌量配施保水剂处理明显降低了土壤容重,且显著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其土壤容重分别较常规畦灌、常规畦灌量60%、常规畦灌量30%和30%常规畦灌量配施保水剂处理下降6.62%、11.19%、16.45%和7.97%;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并明显增强了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其微生物呼吸速率较常规畦灌、常规畦灌量60%、常规畦灌量30%和30%常规畦灌量配施保水剂处理分别高出13.89%、24.24%、41.38%和12.33%;同时,60%常规畦灌量配施保水剂处理还降低了代谢熵,与其他4种处理相比其下降幅度分别为5.96%、8.84%、11.72%和4.78%。此外,该处理的材积生长率达到最大值,并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5)。与60%常规畦灌量配施保水剂相比,30%常规畦灌量配施保水剂处理对林下土壤及材积的作用效果较小。相关分析表明,材积生长率与毛管孔隙度、代谢熵有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容重、微生物量碳和氮、微生物呼吸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综合分析认为,适宜的节水灌溉措施(常规畦灌量60%与保水剂组合)有利于改善杨树林下土壤的物理环境,增强微生物活性,并促进杨树林木的生长。
井大炜邢尚军刘方春马海林杜振宇于学斗朱亚萍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杨树畦灌保水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