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JA790057)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张连城李建伟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中国经济
  • 1篇中国经济波动
  • 1篇剩余劳动力
  • 1篇资本
  • 1篇资本供给
  • 1篇经济波动
  • 1篇经济增长
  • 1篇经济增长率
  • 1篇经济周期
  • 1篇经济走势
  • 1篇就业
  • 1篇劳动力
  • 1篇劳动力就业
  • 1篇宏观经济
  • 1篇宏观经济走势

机构

  • 1篇国务院发展研...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作者

  • 1篇张连城
  • 1篇李建伟

传媒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经济学动态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趋势及其周期性波动特征被引量:3
2006年
一、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估计及其阶段性演变特征 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潜在产出增长率被定义为充分就业或就业水平达到自然失业率状态下的经济增长率。这一定义包含了如下两大假定前提:(1)经济发展中不存在资本与其他资源不足的约束,资本与其他资源总能满足充分就业状态下劳动力就业的需要。(2)经济发展中不存在需求总量不足与需求结构性不足的约束,充分就业状态下的产出总有市场需求,即产出总是有效产出。但实际产出总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是资本与其他资源不足的约束。对众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本供给不足;同时,许多国家的自然资源不能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从资源丰富的国家进口,但全球资源的供给能力在特定时期是有限的.时常会发生如石油危机等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二是需求不足的约束。经济发展会经常面临总量需求不足或结构性需求不足的制约。因此,在估计潜在产出水平时,单纯由产业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生产要素所决定的潜在产出能力仅是一种理论抽象,对现实经济的参考意义不大,如我国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如果剩余劳动力均与相应的产业资本结合,则潜在产出能力远大于实际产出能力,但这部分产出能力不仅受资本不足的约束而难以实现,即使能够实现,也会因受到市场需求不足的约束而成为无效供给能力。鉴于此,各国在估计潜在产出水平时,通常将实际产出的长期发展趋势作为潜在产出水平的替代指标,我们在估计我国潜在产出水平时,也采用以耶滤波估计的实际产出发展趋势作为我国潜在产出水平的替代指标。
李建伟
关键词:经济增长率资本供给劳动力就业剩余劳动力
中国经济波动的新特点与宏观经济走势被引量:17
2008年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在长期增长的路径、周期的波长和波幅、扩张期和收缩期的长度以及失业和通胀的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以及我国当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可以认为,2007年的中国经济已经过热,并运行到了本轮周期的波峰;2008年将掉头向下,进入收缩阶段,但物价水平还会持续上升。本轮收缩阶段的时间不会很长,有可能在2009年进入本轮周期的谷底。同时,经济收缩的幅度也将有限,有可能保持在8%或8.5%以上。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适时、适度的经济政策调控。只有科学地把握经济政策的走向和力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政策效果。
张连城
关键词:经济周期宏观经济走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