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39905)

作品数:49 被引量:946H指数:22
相关作者:张兴洲刘永江迟效国韩国卿温泉波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9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锆石
  • 12篇年代学
  • 9篇地球化
  • 9篇地球化学
  • 8篇佳木斯地块
  • 7篇碎屑
  • 7篇古生代
  • 6篇地球化学特征
  • 6篇地质
  • 6篇地质意义
  • 6篇碎屑锆石
  • 6篇变质
  • 5篇盆地
  • 5篇晚古生代
  • 5篇化学特征
  • 4篇地块
  • 3篇地质年代
  • 3篇地质年代学
  • 3篇岩石
  • 3篇杂岩

机构

  • 46篇吉林大学
  • 8篇中国地质科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国土资源部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长春工程学院
  • 2篇金日成综合大...
  • 2篇金策工业综合...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航天建筑设计...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沈阳地质矿产...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 1篇日本岛根大学

作者

  • 22篇张兴洲
  • 13篇刘永江
  • 12篇迟效国
  • 10篇韩国卿
  • 9篇温泉波
  • 8篇赵英利
  • 7篇张凤旭
  • 7篇梁琛岳
  • 6篇赵亮亮
  • 6篇赵芝
  • 6篇周建波
  • 5篇孟令顺
  • 5篇胡兆初
  • 5篇刘建峰
  • 5篇李伟
  • 4篇孙巍
  • 4篇熊小松
  • 4篇马志红
  • 3篇李伟民
  • 3篇王祝文

传媒

  • 13篇吉林大学学报...
  • 7篇岩石学报
  • 7篇地质通报
  • 4篇地质与资源
  • 2篇世界地质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Acta G...
  • 1篇Scienc...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9篇2012
  • 12篇2011
  • 6篇2010
  • 10篇2009
  • 6篇2008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区域构造演化被引量:205
2010年
东北地区主要由东部佳木斯地块、中部兴安—松嫩地块和西部额尔古纳地块构成,各地块之间主要构造带拼合时代的研究表明,晚古生代之前各地块之间已经完成拼合,形成了统一的佳—蒙地块。晚古生代开始东北地区进入统一的盖层演化阶段,在佳—蒙地块南缘发育了晚古生代具有大陆边缘沉积特征的盖层建造。晚古生代早期佳—蒙地块南缘为活动陆缘,在~320Ma向北的俯冲过程中古亚洲洋板块发生断离,形成火山弧,同时导致其北侧"贺根山"弧后洋的拉开,持续的向北俯冲导致弧-陆碰撞,并于~280Ma贺根山洋已经完全闭合。佳—蒙地块南缘开始由活动陆缘向被动陆缘环境转化,最后在晚二叠世末期古亚洲洋完全闭合转入内陆环境。
刘永江张兴洲金巍迟效国王成文马志红韩国卿温泉波赵英利王文弟赵喜峰
关键词:晚古生代古亚洲洋
位场归一化差分法的边界检测技术被引量:12
2013年
针对常规位场数据处理存在场源边界定位精度低和识别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识别边界位置的归一化差分法。根据x、y、z3个方向的差分算子与构造边界位置位场异常特征间的关系,给出了突出异常梯级带的n阶归一化差分表达式。单体模型试验表明:z方向和经90°相移的x、y方向的一阶差分可以对模型体边界位置的异常梯级带进行紧缩;一阶归一化差分的异常等值线较为集中地分布在模型体边界位置,说明对边界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但精度稍低。为此,采用二阶差分进行进一步试算。结果表明:3个方向的二阶差分在一阶差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对边界的识别能力,而且二阶归一化差分的异常梯度带与模型边界位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含噪声组合模型重力异常对比分析表明:与常规边界识别方法相比,差分半径较小的二阶归一化差分对地质体的边界识别能力强、定位精度高;差分半径较大的二阶归一化差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噪声干扰的问题,且等值线梯级带可以相对地突出大型地质体的边界。在实例应用中,归一化差分法检测出了黑龙江虎林盆地28条断裂,其中13条断裂通过盆地已有单元构造格局和DB1线电阻率剖面得到了证实。
王彦国张凤旭王祝文孟令顺张瑾
关键词:差分法归一化
吉林—延吉—朝鲜咸北地区晚古生代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意义被引量:8
2012年
中国吉林东部与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对比研究,无疑对揭示朝鲜半岛的地质属性、中朝板块北缘东延及演化有着重要的贡献。针对中国吉林东部延边地区和朝鲜咸北地区的晚古生代地层进行化石组合、沉积特征、基底性质以及岩浆序列等方面的对比研究认为:朝鲜二叠纪鸡笼山腕足动物群与中国北方二叠纪哲斯腕足动物群有明显差异,与吉林地区范家屯组,尤其是延边地区庙岭组有较强的可对比性;中国吉林—延吉褶皱带和朝鲜咸北地块均以元古宇为基底,没有太古宙岩石出露;在晚古生代期间,中国吉林东部—延边地区和朝鲜咸北地区沉积环境、岩浆活动相似;朝鲜咸北地块和狼林地块的边界断裂——输城川断裂带应与华北地块和吉黑造山带之间缝合线的东端—古洞河断裂相连接,吉黑造山带东部地块和朝鲜咸北地块在晚古生代时期应处于同一个大地构造单元。
金炳成刘永江韩国卿金才英
关键词:沉积物
吉林珲春三叠纪高镁闪长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被引量:24
2010年
吉林珲春地区首次发现的高镁闪长岩对于讨论东北地区岩石圈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该类岩石的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241~240Ma,SiO_2和MgO的含量分别介于51.93%~55.85%和3.97%~10.38%之间,具有较高的Mg~#(0.45~0.70),属于钠质钙碱性系列。轻稀土略微富集,但稀土配分曲线近于平坦型,富集Rb,亏损Ba、Nb、Ta、P和Ti等元素。该类岩石的锆石^(176)Hf/^(177)Hf值和ε_(Hf)(t)值分别变化于0.282672~0.283085和1.78~15.95之间,显示地幔来源的特征,最小单阶段模式年龄(t_(DMI)=246Ma)与其侵入年龄(t=240~241Ma)相一致,表明该区乃至延边地区在240Ma左右的中三叠世存在一次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Sr/Y(3.19~12.48)-Y(19.3×10^(-6)~81.1×10^(-6))和(La/Yb)_N(1.00~3.51)-Yb_N(4.15~14.62)判别图解显示其形成可能与赞岐岩有相似的岩浆过程,即形成于消减带之上的地幔楔环境,由地幔橄榄岩与消减洋壳板片部分熔融产生的富Si质熔体平衡反应形成。综合研究表明,延边地区早三叠世之前为活动陆缘环境,古亚洲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
付长亮孙德有张兴洲魏红艳苟军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地壳增生
大兴安岭北部红水泉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6
2012年
红水泉组广泛出露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主要由杂砂岩、砂板岩、碳酸盐岩和凝灰岩组成,含腕足、珊瑚和苔藓虫化石,时代为早石炭世。对额尔古纳右旗和扎兰屯地区的红水泉组砂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87个谐和-近谐和年龄主要分布在4个年龄区间:353~379Ma,峰值年龄约为366Ma;428~473Ma,峰值年龄约为441Ma和464Ma;487~521Ma,峰值年龄约为502Ma;1790~1 943Ma,峰值年龄约为1 848Ma。其中:约366、441、464和502Ma的峰值年龄与额尔古纳、兴安地块的岩浆事件基本吻合,1 848Ma的峰值年龄普遍存在于2个地块,说明红水泉组的沉积物主要来自额尔古纳—兴安地块;约366Ma的峰值年龄反映沉积物部分来自大兴安岭北部晚泥盆世火山弧,物源区具有双向性(古老陆壳和火山弧)。结合区域早石炭世沉积特征认为红水泉组为一套弧后盆地沉积。
赵芝迟效国赵秀羽孙巍潘世语胡兆初
关键词:碎屑锆石U-PB年代学
内蒙古科右前旗大石寨组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形成背景被引量:29
2011年
对大石寨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和形成背景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分歧。对采自建组剖面底部英安岩样品中的锆石进行阴极发光照相、微区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和U-Pb测年。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锆石发育典型的岩浆震荡环带,高Th/U(0.51~1.57),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具有强烈的正Ce异常和强烈的负Eu异常等特征,表明锆石均属于岩浆成因。22个分析点获得的谐和年龄为(314±1)Ma(MSWD=0.88),代表了大石寨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结合前人的资料,认为大石寨组火山岩为裂陷早期的产物,而晚古生代的沉积岩石组合为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裂陷盆地性质的沉积组合。
曾维顺周建波张兴洲邱海峻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古生代
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显生宙构造演化的有关问题被引量:78
2012年
以国家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项目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近年来该区积累的大量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已发表的数据,对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早古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性质及其演化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东北地区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以稳定的大陆地块为主体,而非两大板块间多岛洋演化形成的造山带。东北地区的各地块均具有前寒武纪—早前寒武纪、甚至是太古宙的古老基底,它们在早古生代早期(490~510Ma)同时遭受了区域变质作用和花岗质岩浆侵入。350~450Ma,各地块均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以普遍缺失这一时期的花岗质岩浆活动记录为标志。从早古生代晚期开始,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至少已存在2个早古生代早期固结的微陆块,即额尔古纳—兴安微陆块和松嫩—佳木斯微陆块,这2个微陆块向北分别与俄罗斯境内的额尔古纳微陆块和布列亚微陆块相连。二者在早石炭世沿北北东向展布的开鲁—嫩江—黑河—诺拉—索霍提(Nora-Soukhotin)一线碰撞拼合,形成统一的东北亚晚古生代大陆板块。西拉沐伦河断裂西端被北北东向构造所截,向东延至开鲁—嫩江断裂,并没有延伸到松辽盆地内,说明西拉沐伦河断裂可能与开鲁—嫩江碰撞带的形成有关。从晚石炭世开始,东北亚大陆板块整体处于伸展构造背景,至少在中国境内具有北陆南海的构造-沉积古地理格局,早期发育以火山岩为主的断陷盆地,到中二叠世演化成一个规模巨大的海相沉积盆地。中生代以来,东北地区的构造体制转换及物质成分演化不仅仅是古亚洲洋构造域和西太平洋构造域叠加转换的结果,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的演化对该区现今构造体制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地质和地球物理综合证据显示,大兴安岭北部的得尔布干断裂、内蒙古中部的贺根山断裂和黑龙江省东部的跃进山断裂可能并不是�
张兴洲马玉霞迟效国张凤旭孙跃武郭冶曾振
关键词:显生宙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本巴图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意义被引量:26
2011年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本巴图组的野外地质特征、岩石类型、岩石组合、锆石年代学等进行了研究。镜下特征显示本巴图组砂岩主体为岩屑晶屑含砾砂岩;碎屑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它们多具有震荡生长环带或条痕状吸收.Th/U比值为0.06~1.03(平均0.55),具有岩浆锆石的典型特点。应用LA—ICP—MS测年技术对本巴图组进行了碎屑锆石分析.其^206Pb/^238U年龄可以分为5组:①319~451Ma,峰期年龄为363Ma;②457~543Ma,峰期年龄为513Ma;③724-996Ma,峰期年龄为945Ma:④1031~1836Ma,峰期年龄为1572Ma;⑤2469-2505Ma,峰期年龄为2487Ma。年龄分布的意义:研究区本巴图组沉积的时间下限应为319Ma之后;457-543Ma发生泛非期构造热事件,沉积物源主要来源于佳~蒙地块;另外几组峰值年龄945Ma、1572Ma和2487Ma主要反映了佳-蒙地块基底的年龄信息。
郭晓丹周建波张兴洲邱海峻
关键词:碎屑锆石年代学
黑龙江嫩江地区科洛杂岩伸展构造特征被引量:30
2011年
黑龙江省嫩江县科洛杂岩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详细的构造解析揭示,科洛杂岩内发育一处大型滑脱构造,其中包括鞘褶皱、层间柔皱、不对称褶皱、S-C组构、眼球状构造等构造样式,整体反映杂岩体向SE伸展滑脱的特征。结合年代学和岩石学方面的证据,认为科洛杂岩伸展滑脱始于中侏罗世晚期或稍后,其隆升机制应源于大兴安岭地区中、晚侏罗世岩浆的强烈底侵作用,导致整体隆升造山,伴随区域伸展滑脱,形成变质核杂岩。这为大兴安岭北段隆升机制和构造样式的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梁琛岳刘永江李伟韩国卿韩国卿温泉波
关键词:滑脱构造变质核杂岩
黑龙江跃进山杂岩中砾岩的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黑龙江省饶河县石场一带分布的跃进山杂岩为一套富含晚三叠世化石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砾岩样品中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样品中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具有4组年龄,分别为800 Ma以上、500 Ma、251~284 Ma和219~222 Ma.前三者与佳木斯地块中的热事件年龄完全一致,表明其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佳木斯地块;后者为砾岩最小年龄组,大致可将这组最小年龄视为这套砾岩的沉积时代下限,与西侧松辽地块东缘的张广才岭地区广泛分布的210~228 Ma的晚三叠世早期花岗岩基本一致,说明具有最小年龄组的碎屑锆石可能来自松辽地块东部.碎屑锆石年龄及其源区特征表明,在晚三叠世之前,跃进山增生杂岩已经就位在佳木斯地块东缘,并成为佳木斯地块东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
曾振曾振孙雷张兴洲蒋力李焓
关键词:砾岩碎屑锆石地质年代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