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8DFA11020)

作品数:17 被引量:68H指数:6
相关作者:阚瑷珂高志勇彭培好王绪本李国庆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西藏自治区科技信息研究所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植被
  • 2篇植被覆盖
  • 2篇植被覆盖变化
  • 2篇植物
  • 2篇湿地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区系
  • 2篇区系地理
  • 2篇峡谷
  • 2篇GIS
  • 1篇地景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游客
  • 1篇游客认知
  • 1篇元数据
  • 1篇沼泽
  • 1篇沼泽湿地
  • 1篇植被变化

机构

  • 17篇成都理工大学
  • 10篇西藏自治区科...
  • 3篇西藏职业技术...
  • 3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成都东软信息...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铁道第二勘察...
  • 1篇四川省遥感信...

作者

  • 10篇阚瑷珂
  • 8篇高志勇
  • 6篇王绪本
  • 6篇彭培好
  • 5篇李国庆
  • 4篇李景吉
  • 4篇陈露
  • 3篇陈文德
  • 3篇汪刘艳
  • 3篇管磊
  • 3篇覃建雄
  • 2篇石松林
  • 2篇吴旭
  • 2篇汪涵
  • 1篇韩子钧
  • 1篇王娟
  • 1篇陈晓琴
  • 1篇马飞
  • 1篇陈颖锋
  • 1篇龚建辉

传媒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科技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工程勘察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西藏科技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湿地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喜马拉雅南翼吉隆-聂拉木山地景观成因研究
2012年
分析了中喜马拉雅南翼吉隆-聂拉木山地地学景观特征及成景地质要素,证明区域逆冲推覆构造地质形变是研究区景观形成主要原因。景观组合及分布规律受地层、断裂与褶皱、新构造运动约束,表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区域环境演化事件中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区地学景观构成喜马拉雅地学景观大道,具有极高的科考旅游价值。
陈露覃建雄管磊
基于地理处理建模的珍稀特有植物空间分布识别方法被引量:8
2009年
基于ArcGIS地理处理建模与模型集成技术,提出一种在生态环境GIS中整合植物生境建模的实现方法。依据提取经验知识中的生境因子建立模型,提供交互工具在电子地图上勾画调查范围,再由系统驱动生境模型完成植物空间分布识别。最后,对珠峰自然保护区3种珍稀特有树种分布进行了模型识别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地理处理的生境建模在大量基础资料匮乏的情况下,可对物种保护规划、资源量调查和估算、巡护路线制定等提供辅助和参考。同时,结合GIS实现建模工具集成,在模型运行效率、模型的交互性与可扩展性、模型集成的灵活度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在实地调研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阚瑷珂王绪本高志勇汪刘艳龚建辉
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南北坡植被覆盖变化被引量:10
2010年
利用2000—2009年MODIS NDVI数据,基于每个像元的生长季NDVI峰值进行了像元水平的线性趋势分析,研究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南坡和北坡的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保护区内植被覆盖显著改善区域和轻微改善区域NDVI-Max的年平均增加率分别为3.06%和1.25%;显著退化区域和轻微退化区域NDVI-Max的年平均减少率分别为2.82%和1.09%。②2000—2009年,保护区南坡的植被覆盖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2.59%的区域显著改善,19.05%的区域轻微改善,24.75%的区域保持稳定;北坡的植被覆盖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19.5%的区域严重退化,24.43%的区域轻微退化,38.12%的区域保持稳定。③南坡有植被覆盖的8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山区旱地植被覆盖呈现退化趋势,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都呈现上升趋势;北坡有植被覆盖的10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植被覆盖都呈现退化趋势。
马飞李景吉彭培好高志勇阚瑷珂
关键词:NDVI植被覆盖变化
“数字流域”网络门户的研究和设计被引量:1
2010年
分析和研究了目前国内外河流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以"数字流域"建设为背景,为西藏"四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监测、评价和规划的研究成果展示,设计开发一套基于W eb G IS技术、JavaPortal技术的数字流域网络门户系统。描述了实现系统的关键技术、设计思想和系统结构,实现了从数据共享、数据交换层面到基于网络门户的数据服务集成的飞跃,网络门户的建设增强了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和数据集成,也为生态环境建设的决策支持工作提供了良好环境。
吴旭阚瑷珂汪刘艳彭培好陈文德
关键词:WEBGIS可持续发展网络门户
基于游客认知景点排序的西藏旅游资源信息服务
2013年
该研究以西藏自治区旅游景点数据库为数据源,基于游客对各景点认知的知名度,进行景点整体排序和数据库优化,设计景点查询模块;基于MVVM+RIA Service架构设计GIS平台,实现了旅游资源信息服务。
曾维周其米次仁
关键词:游客认知
工布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及功能区划被引量:8
2012年
以典型青藏高原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为例,针对工布保护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构建了1套适合该区的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及GIS技术,对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和功能分区研究.其研究表明:工布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整体偏高,且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其中极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的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5.6%,中度敏感区占26.8%,轻度敏感区占6.7%,不敏感区(米瑞乡)占0.9%;依据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划分的生态功能区与采用定性方法划分的原保护区功能区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类似高原地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敏感性评价,评价结果可用于保护区的功能区划.
王娟王娟韩子钧彭培好陈文德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功能区划
整合GIS的生态环境建模与EDSS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围绕生态环境的空间问题建模及模型集成机制,综合评述了环境建模及其应用软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比分析了生态环境模型与GIS集成的多种方式,重点讨论了当前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策略和研究热点,并结合本体技术和语义网服务展望了未来环境决策支持系统解决方案的特征。
阚瑷珂王绪本李国庆高志勇汪涵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决策支持系统本体
珠峰自然保护区吉隆-波曲峡谷地学景观成景过程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近年来在珠峰自然保护区开展的景观资源调查,分析保护区南坡吉隆-波曲峡谷地学景观系统,在喜马拉雅地质演化研究基础上,详细剖析5期成景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学景观形态是第四纪时间序列演化的地表响应.研究区地学景观资源完整连续,构成中喜马拉雅南翼地学景观大道,在青藏高原南斜面景观体系中独成一体.提出结合地学景观资源特色和南亚贸易陆路大通道口岸优势,开展国际通道型旅游,促进山区可持续发展,对国际社会研究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陈露覃建雄管磊
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标本整理以及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进行研究,为探讨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起源以及该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资料。结果表明:(1)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193种,隶属于31科59属,其中优势科为鳞毛蕨科(51种)、水龙骨科(41种)、蹄盖蕨科(22种)、铁角蕨科(10种),优势属为耳蕨属(27种)、鳞毛蕨属(20种)、瓦韦属(17种)。(2)科的分布区类型有8种,以泛热带分布型(55.56%)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4种,以泛热带分布型(23.81%)、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型(19.05%)为主;蕨类植物以土生(55.88%)为主,石生(24.35%)和附生(21.76%)也占有一定比例,缺乏水生蕨类。(3)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成分与南迦巴瓦峰地区联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横断山地区和尼泊尔,与九塞沟自然保护区、秦岭地区有一定的联系,与西双版纳地区的关系较为疏远。
石松林彭培好李景吉陈文德高志勇
关键词:蕨类植物区系地理分布型
2000—2007年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时空变化与驱动因子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珠峰自然保护区2000—2007年之间的植被时空变化过程和驱动机制问题。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斜率计算获取了基于EVI数据的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趋势,以及表现2000—2007年植被变化的矢量图层。利用GIS时间动画技术,建立了7个时间点内不同间隔的植被时空演化过程快照,并结合ArcEngine构建了植被变化监测的时序分析流程,提取和分析了植被变化过程的时空特征。依据年平均温和年降水量观测记录进行了植被变化的气候因子分析,依据道路、河流缓冲区的居民点密度与植被退化面积比例的相关性,分析了人类活动影响,并讨论了不同植被退化区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变化驱动因子。拟合了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与植被变化的相关性,从统计数据方面讨论了珠峰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植被变化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的总体趋势以稳定为主,但植被退化趋势超过了变好趋势。同时,核心区植被变好趋势明显,实验区植被退化趋势严重。保护区南坡植被受气候变化干扰小,保持了大部分变好趋势;北坡由于降水减少造成湿地植被退化,对草地的长势带来消极作用。人类活动与植被状态变化有密切关系,在沟谷地带的破坏作用明显。并且,植被退化趋势与农业耕地面积扩大以及放牧影响关联紧密,而牲畜饲养与林业发展都未对保护区植被变化造成明显影响。
阚瑷珂王绪本高志勇李国庆罗永
关键词:植被变化时空变化特征气候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