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07-01z-01-02)

作品数:11 被引量:33H指数:5
相关作者:易定红裴明利曹正林袁剑英吴武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盆地
  • 10篇柴达木盆地
  • 4篇下段
  • 4篇勘探
  • 3篇盆地西部
  • 3篇物源方向
  • 3篇下干柴沟组
  • 3篇下干柴沟组下...
  • 3篇古近系
  • 3篇柴达木盆地西...
  • 2篇东段
  • 2篇重矿物
  • 2篇勘探潜力
  • 2篇矿物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条件
  • 1篇新近系
  • 1篇旋回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地质

机构

  • 11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1篇易定红
  • 8篇裴明利
  • 6篇袁剑英
  • 6篇曹正林
  • 5篇吴武军
  • 3篇马新民
  • 3篇倪祥龙
  • 3篇田光荣
  • 3篇赵凡
  • 2篇马峰
  • 1篇王斌婷
  • 1篇陈启林
  • 1篇周惠文
  • 1篇石亚军
  • 1篇杨柳
  • 1篇王朴
  • 1篇郑希民
  • 1篇万传治
  • 1篇程玉红
  • 1篇杨露

传媒

  • 3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达木盆地西部英雄岭东段下油砂山组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被引量:3
2014年
勘探实践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英雄岭地区中浅层上干柴沟组(N1)至上油砂山组(N22)地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通过对英雄岭东段英东断背斜砂37井以东至乌东斜坡下油砂山组(N12)河口坝、远砂坝砂体发育的规模、平面分布特征、变化规律,骨干断层平面形态、延伸范围、圈闭发育条件、油源条件和油气显示情况等方面的系统分析,认为研究区英东断背斜砂39井以东至乌南断鼻乌28井以北区域具有较好的油气地质条件,具备发育构造圈闭和构造背景上的岩性圈闭的地质条件,勘探潜力较大,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区域。
易定红石亚军倪祥龙马新民吴武军
关键词:油气地质条件柴达木盆地勘探潜力
柴西油泉子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物源方向与沉积体系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前普遍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泉子地区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31)沉积时处于滨浅湖泥坪环境,砂岩不发育。但是对油6井E31的沉积微相研究表明,第一,该井在MSC1旋回至MSC3上升半旋回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累计发育111.0m厚的棕红色细砂岩和粉砂岩;第二,在MSC1上升半旋回的4579.0~4598.5m井段发育19.5m厚的棕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主水道细砂岩;第三,在MSC3上升半旋回的4429.5~4441.0m井段发育11.5m厚的棕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流水道粉砂岩;第四,在MSC4旋回发育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其中滩坝包括砂质滩坝和鲕粒滩。在综合研究该地区及其邻区的测井、录井资料和连井沉积体系演化剖面后排除了研究区物源的几种可能的来源方向,结合区域古地理背景,首次明确提出研究区E31的早期和中期物源是来自其东北的大风山西部—黑梁子地区,这一新认识对于深化该地区的石油地质认识、重新评价与预测优质碎屑岩储层具有重要的勘探实践意义。
易定红袁剑英裴明利曹正林赵凡张丽萍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下干柴沟组下段物源方向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新近纪沉积体系演化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6
2012年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新近纪发育阿尔金斜坡西段物源和阿尔金斜坡东段物源,其中,西段物源包括干柴沟水系、咸水泉水系、红沟子水系和月牙山水系,主要发育陡坡型扇三角洲—浊积扇—湖泊沉积体系;东段物源包括红三旱一号水系和牛鼻子梁水系,主要发育缓坡型扇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湖盆内部主要发育内源碳酸盐岩—膏岩沉积体系。研究认为,阿尔金断裂及其派生的各次级断裂活动的阶段性、多期性与复杂性控制了位于湖盆边缘的各类沉积体系的发育与演化;而内源碳酸盐岩—膏岩沉积体系的发育与演化则受控于湖盆内部发育的多个水下低凸起和多个沉积中心并存的古地理背景。
易定红裴明利曹正林袁剑英田光荣王朴吴武军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
阿尔金斜坡东段古近纪路乐河组物源体系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岩芯观察、砂岩骨架组分、重矿物类型与组合特征、ZTR指数变化趋势等方法,对阿尔金斜坡古近纪路乐河组物源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并恢复了母岩区性质。结果表明:路乐河组沉积时,阿尔金斜坡东段发育3大物源体系,自西向东依次为①月牙山物源,母岩主要为中性岩浆岩和变质岩,其次为酸性岩浆岩;②红三旱一号物源,母岩主要为中性岩浆岩,其次为酸性岩浆岩和变质岩;③鄂博梁物源,母岩主要为中性岩浆岩和酸性岩浆岩,其次为变质岩。其中红三旱一号物源分为两支,一支经红三旱一号Ⅰ高点主体向西南方向流入尖顶山地区,另一支经牛鼻子梁西口主体向东南方向流入碱山以北地区。
易定红杨露马峰马新民倪祥龙
关键词:重矿物物源体系
柴西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路乐河组物源与沉积体系被引量:1
2013年
柴达木盆地西部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在路乐河组沉积时期的物源方向和沉积体系类型尚不明确。通过岩心观察、砂岩骨架组分和重矿物类型及其组合特征分析、连井砂体对比、古地理背景分析等方法,对该区路乐河组沉积时期的物源方向和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展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三旱一号物源分为3支水系,自西向东依次为尖顶山水系、长尾梁水系和碱北水系;尖顶山水系经红三旱一号一高点主体向西南方向流入尖顶山地区,长尾梁水系经红三旱一号三高点主体向南偏西方向流入长尾梁地区,碱北水系经红三旱一号五高点主体向东南方向流入碱山以北地区。牛鼻子梁西口物源主体向东南方向流入伊北凹陷。在路乐河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由红三旱一号物源和牛鼻子梁西口物源共同控制形成的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其扇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分布面积较大,向南延伸至尖顶山—黑梁子地区以北、东坪北部以及牛参1井以南;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分布面积较小,向南延伸至长尾梁地区。
易定红马新民马峰程玉红裴明利倪祥龙
关键词:重矿物古地理背景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西部大风山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物源方向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前普遍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大风山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13)只发育向西南方向流动的牛鼻子梁物源所形成的冲积扇-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对于物源方向的这种认识难以解释以下事实:第一,风2井在E31发育厚层辫状水道砂岩,而位于上倾方向碱1井的对应层位则发育薄、中厚层河口砂坝砂和分流水道砂;第二,在E13沉积时,牛鼻子梁地区是阿尔金山向东南方向延伸的古鼻梁,该古鼻梁是牛鼻子梁以北地区物源向西南方向流动的屏障;第三,牛参1井位于长期继承性发育的一里坪凹陷的西北边缘,大风山地区的古地貌要高于一里坪凹陷;第四,坪东F1断层与坪东F2断层所夹持的区域在E31时是一个继承性发育的小型断陷。在综合研究该地区的钻井、测井、二维地震资料和古地理背景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在E13沉积时,大风山地区的物源来自红三旱一号以北地区,而一里坪坳陷是牛鼻子梁物源汇聚区的新认识。这一新认识对于重新认识大风山地区的沉积体系及寻找优质有效碎屑岩储层具有重要的勘探实践意义。
易定红袁剑英裴明利曹正林张菊梅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下干柴沟组下段物源方向勘探意义
柴达木盆地西部小梁山地区新近纪沉积演化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柴达木盆地新近纪上新世晚期(N23)湖盆沉积中心迁移至碱山—一里坪地区,位于阿尔金山前的小梁山地区处于滨浅湖环境。这种认识难以解释以下事实:小梁山地区多口探井在N22—Q1+2地层中发育多层薄层膏岩,其中梁深2井在井深14.5~558.0m的地层中发育41层共147.3m厚的膏岩。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及其周缘地面构造的单井沉积特征(含露头剖面)及连井沉积相剖面后认为,小梁山地区在新近纪上新世中期至第四纪中更新世是一个持续发育的局部沉积中心。结合已有的勘探成果,认为该地区及其邻区新近系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易定红袁剑英曹正林裴明利田光荣吴武军赵凡
关键词:勘探潜力柴达木盆地
柴西乌南-绿草滩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物源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在综合研究该地区的钻井、测井、三维地震资料和古地理背景的基础上,特别提出工区在E1 3沉积时,绿参1井区是铁木里克物源发育区,而南参2井区是铁木里克物源、昆仑山物源和东柴山物源汇聚区。这一新认识拓展了铁木里克物源所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向东的延伸范围。.
易定红陈启林王斌婷裴明利田光荣周惠文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勘探
柴西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新近系沉积演化与有利区带预测被引量:7
2009年
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方法指导下,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钻井、测井和二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新近系中识别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Ssq1和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Sq1、Sq2、Sq3和Sq4。识别出2种主要的沉积体系类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各基准面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及其发育演化。综合分析认为:红三旱一号三高点至不整合地面构造之间的区域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Sq1旋回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有利储集体集中发育层段。
易定红裴明利袁剑英曹正林吴武军赵凡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新近系基准面旋回
柴西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上干柴沟组物源与沉积体系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目前普遍认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的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在新近系上干柴沟组(N1)沉积时主要发育向西南方向流动的牛鼻子梁物源所形成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这种认识难以解释以下事实:第一,在红三旱一号地面构造第一和第三高点南翼露头剖面均发育一套约350~1 470 m厚的N1杂色砾岩、砂砾岩和含砾砂岩;第二,不整合地面构造南翼露头剖面表明,在N1沉积时,该区域发育厚层灰绿色泥岩夹薄层褐色石膏沉积,为弱水动力条件的浅水湖湾环境;第三,在N1沉积时,牛鼻子梁地区是阿尔金山向东南方向延伸的古鼻梁,该古鼻梁是牛鼻子梁以北地区物源向西南方向流动的屏障。在综合研究该地区的野外露头、钻井、测井、二维地震资料和古地理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在N1沉积时,研究区发育由红三旱一号物源、牛鼻子梁西口物源和牛参1井以北物源所控制的扇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这一新认识对于重新认识与评价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石油地质条件及寻找优质有效碎屑岩储层具有重要的勘探实践意义。
易定红裴明利袁剑英曹正林吴武军
关键词:物源方向柴达木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