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QN-290)

作品数:6 被引量:159H指数:5
相关作者: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揣小伟张真铭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碳减排
  • 2篇土地利用
  • 2篇足迹
  • 2篇减排
  • 2篇
  • 2篇碳足迹
  • 1篇低碳校园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碳储量
  • 1篇碳排放
  • 1篇碳通量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篇问卷
  • 1篇问卷调查
  • 1篇校园
  • 1篇捕集
  • 1篇不同土地利用
  • 1篇不同土地利用...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 4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作者

  • 6篇赵荣钦
  • 4篇黄贤金
  • 2篇揣小伟
  • 2篇钟太洋
  • 2篇马林
  • 2篇王梁
  • 2篇张帅
  • 2篇杨文杰
  • 2篇张真铭
  • 1篇高珊
  • 1篇丁明磊
  • 1篇赵志凌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黄河水利职业...

年份

  • 5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问卷调查的校园碳足迹计算平台设计研究
2013年
校园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各类资源消耗集中。目前,我国各类学校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碳排放量也剧增。为建设低碳校园,促进节能减排,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核算了校园的碳足迹,探讨了校园碳足迹计算软件的设计流程、思路及实现方法,设计了面向学生、教师和管理部门的碳足迹计算软件,以期为低碳校园建设提供碳核算平台。
张帅杨文杰马林张真铭王梁赵荣钦
关键词:低碳校园问卷调查碳足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碳足迹核算及减排潜力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碳足迹是对人类活动碳排放的度量.开展校园碳足迹调查分析对于低碳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例,从衣、食、住、行及学校运行等方面对教师、学生和管理、后勤部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1 a的总碳足迹为32 491.04 t.其中,学生碳足迹为23 600.24 t,占72.6%;教师碳足迹为4 083.4 t,占12.6%;学校运行、办公及管理部门的碳足迹为4 807.4 t,占14.8%.另外,通过学校教室节能、交通方式改变、节约用纸、植树造林和空调节能等方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总碳减排潜力为1 205.7 t,碳减排比例为3.7%.因此,今后应重点在学校运行管理、校园绿化、交通节能和低碳生活方式等方面开展低碳校园建设.
赵荣钦杨文杰马林张帅张真铭王梁
关键词:碳足迹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政策体系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面临全球碳排放量的大幅增长和全球碳减排的压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被认为是有望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新兴技术。在总结CCUS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关键驱动要素的基础上,结合该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优势和挑战,提出了中国CCUS技术发展的政策体系框架和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发展规划与协调政策体系、大规模及商业化应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及生态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碳金融及碳补偿政策体系、社会效应评估与公共宣传政策体系等。对于中国CCUS技术的未来发展,建议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一方面加强其环境影响和生态风险的监测与评估,另一方面重视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完善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框架,以引导该技术的健康发展。
赵荣钦丁明磊黄贤金
关键词:碳减排生态风险
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储量与碳通量被引量:25
2012年
通过集成区域碳储量和碳通量的核算方法,建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碳过程的对应关系,并以南京市为例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储量和碳通量状况。主要结论为:(1)南京市2009年总碳储量为6 936.79万t,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38%,单位面积碳储量最大(184.00t/hm2)的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这主要归因于城市住宅建筑木材和城市绿化碳储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建筑容积率提高带来的城市单位建筑面积碳蓄积量的增加;(2)南京市碳输入和碳输出通量最大的地类均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009年分别达到3 126.95万t和3 283.20万t,两者的强度分别为218.65t/hm2和229.58t/hm2,这表明,作为人为活动强烈集中的地类,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与外界的碳交换远远高于其他地类;(3)南京市人为碳排放强度增幅明显,2009年达到46.63t/hm2,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高达200.52t/hm2,这说明南京市建成区碳代谢强度明显提高,碳循环压力逐渐增大。
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揣小伟
关键词:碳储量碳通量土地利用
江苏省碳排放清单测算及减排潜力分析被引量:36
2013年
基于省域层面,构建了碳排放清单的核算框架和计算方法。以江苏省为例,对2000—2010年的碳排放清单进行了全面测算,并对江苏省碳减排潜力进行了情景分析。江苏省碳排放总量从2000年的8 005.29万t上升到2010年的20 888.88万t,涨幅为160%,其中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占86%;江苏省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呈波动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0.94 t/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71 t/万元,降幅达24%;人均碳排放则呈逐年增长态势,从1.09t/a增长到2.69 t/a;在低碳情景下,江苏省2015年和2020年碳减排量分别为4 930.75万t和16 101.13万t,碳减排比例分别达15%和29%;在江苏省"十二五"低碳经济规划中,应重点加强工业能源与交通能源消耗、垃圾焚烧与填埋等部门的碳减排力度,切实降低区域碳排放强度,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效应。
赵荣钦黄贤金高珊赵志凌
关键词:碳排放碳减排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碳效应评估及低碳优化被引量:86
2013年
区域土地利用是引起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能在一定程度改变土地利用的碳源/汇格局,并引导区域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基于线性规划方法,该文建立了区域土地利用碳效应综合评估及优化调控的方法,并以南京市为例,提出了3种土地利用低碳优化方案,并对其碳减排潜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及蒙特卡洛模拟,最后提出了低碳土地利用优化的政策建议。结果发现,2020年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使区域的总碳蓄积量有所提升,但预期碳排放远远大于碳蓄积的增加值,同时也将会导致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降低;在3种优化方案中,基于碳排放最小化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比2020年规划方案的碳排放减少了73.75万t,碳减排潜力为8.50%,表明该方案起到了较好的预期减排效果;因此,该文建议将基于碳排放最小化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作为南京市未来土地结构调整和产业规划的参考,该方案不仅有助于实现碳减排的目标,而且对于控制建设用地的过快增长、增加生产性土地面积、引导农地整理和居民点用地整理等土地利用规划和开发活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揣小伟
关键词:土地利用碳减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