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8000158)

作品数:14 被引量:100H指数:6
相关作者:赵建成汪琛颖郑云普张丙昌张元明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真藓
  • 8篇植物
  • 6篇真藓科
  • 4篇藓类
  • 3篇原丝体
  • 3篇原丝体发育
  • 3篇生物结皮
  • 3篇藓类植物
  • 3篇结皮
  • 3篇荒漠
  • 3篇BRYACE...
  • 2篇大叶藓
  • 2篇芽孢
  • 2篇适应性
  • 2篇系统发育
  • 2篇核糖体DNA
  • 2篇发育
  • 2篇发育特征
  • 2篇分类学
  • 2篇分类学意义

机构

  • 16篇河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新...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郑州师范学院
  • 2篇郑州师范高等...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衡水学院
  • 1篇邢台学院

作者

  • 15篇赵建成
  • 7篇汪琛颖
  • 5篇曹娜
  • 4篇张元明
  • 4篇张丙昌
  • 4篇郑云普
  • 2篇李利博
  • 1篇李琳
  • 1篇牛玉璐
  • 1篇王丹
  • 1篇于淑玲
  • 1篇商艳艳

传媒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植物研究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广西植物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衡水学院学报
  • 1篇植物学报
  • 1篇Journa...
  • 1篇中国植物学会...

年份

  • 3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北方真藓科植物分类学研究
本文基于对中国北方真藓科植物标本的整理和鉴定,重点对该地区的真藓科进行以下分类学研究和修订: (1)统计真藓科有8属,54种、2变种。发现1中国新纪录种:Bryum amblyodon C.Muell.,
曹娜赵建成汪琛颖
文献传递
Phylogeny of Ptychostomum (Bryaceae,Musci) inferred from sequences of nuclear ribosomal 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and chloroplast rps4被引量:3
2009年
摘要 Ptychostomum 的发展史首先基于内部抄录分隔符的分析被承担(它的) 原子 ribosomal (nr ) 的区域 DNA 并且由从 nrDNA 联合数据,它的 and 叶绿体 DNA rps4 定序。最大的吝啬,最大的可能性,和贝叶斯的分析都支持使复原的类 Ptychostomum 不是单音的结论门。Ptychostomum funkii (Schwägr.)J. R。Spence (≡Bryum funkii Schwägr.) 被放在包含 Bryum 的类型种类的 clade 以内, B。argenteum Hedw。在现在的学习调查的 Ptychostomum 的留下的成员组成另一支持得好的 clade。结果与以前的分子的分析适合。根据种系发生的证据,我们同意转的 B。amblyodon M ü l l。哈尔。( ≡B。inclinatum (Brid ) Turton ≡Bryum 天使长嗯 Bruch 与 Schimp ) , Bryum lonchocaulon M ü l l。哈尔, Bryum pallescens Schleich。前 Schwägr. ,和 Bryum 伙伴透镜 Sw。到 Ptychostomum。
Chen-Ying WANGJian-Cheng ZHAO
关键词:内转录间隔区核糖体DNAITSNRDNA
荒漠藓类结皮层中齿肋赤藓形态结构适应性及其原丝体发育特征被引量:11
2009年
在实验室内通过光镜与扫描电镜相结合的手段观察了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藓类结皮层的优势物种——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 Mitt.)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原丝体发育的全过程,并分别从藓类植物生长发育所必经的配子体和原丝体两个阶段对齿肋赤藓形态结构与荒漠干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植物体密集丛生;叶片边缘强烈背卷,两面均具马蹄形细疣;中肋粗壮并突出叶尖成白色长毛尖。②原丝体系统的细胞短粗,细胞质高度浓缩,液泡较小,细胞壁较厚;原丝体系统具有短枝群。
郑云普赵建成张丙昌张元明
关键词:适应性原丝体发育
真藓科植物原丝体发育的实验研究
本实验选取真藓科植物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及配子体发生过程中的9个特征,21个指标来反映真藓科植物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的特点。这9个特征包括:孢子萌发方式、萌发极向、初生假根的有无、原丝体细胞形状、次生原丝体的有无、是否出...
王丹赵建成曹娜汪琛颖
文献传递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层藓类物种多样性及适应性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生物结层皮中藓类植物的物种组成以及对荒漠生态环境的适应机制。[方法]分别对各种藓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及适应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荒漠地表生物结皮中的藓类植物群落均呈垫状丛生。优势种刺叶墙藓(Tortula desertorumBroth.)的叶片强烈背卷且具长毛尖,上下表面密被透明的马蹄形细疣,茎皮部细胞壁明显增厚;绿色流苏藓[Crossidium squamiferum(Vi-viani)Juratzka]的叶片强烈内凹且具有专门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丝体;真藓(Bryum argenteumHedw.)的叶片上部无色透明,茎的外皮部细胞强烈加厚,内皮部细胞壁薄,中轴部细胞仅角隅处加厚;双色真藓(Bryum bicolorDicks.)的叶片覆瓦状排列,外皮部细胞壁强烈加厚,内皮部细胞壁稍有加厚,中轴部分不明显;泛生墙藓(Tortula muralisHedw.)与泛生墙藓无芒变种(Tortula muralilsHedw.var.aestiva Bird.exHedw.)的叶片均具马蹄形疣,无明显的中轴分化,细胞壁强烈增厚。[结论]该研究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郑云普赵建成张丙昌张元明
关键词:生物结皮藓类物种多样性适应性
丝瓜藓属(Pohlia Hedw.)的系统位置及属内种间关系探讨被引量:3
2010年
丝瓜藓属的系统地位及属内种间关系存在争议。本研究首次利用核糖体DNA内转录间区(ITS)序列数据对丝瓜藓属及相关科属植物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及贝叶斯推论法构建的系统树均表明,ITS序列数据不支持将丝瓜藓属划归提灯藓科。丝瓜藓属植物与缺齿藓属植物构成一个单系分支。Brotherus(1903),Ochi(1959),Shaw(1984)及Hill等(2006)等学者提出的丝瓜藓属属下分类均不是单系类群。
汪琛颖赵建成
关键词: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真藓科提灯藓科
狭边大叶藓(Rhodobryum ontariense)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狭边大叶藓[Rhodobryum ontariense(Kindb.)Paris]为真藓科大叶藓属植物,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功效。本研究选用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于河北、河南、四川和陕西四省的9个狭边大叶藓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揭示狭边大叶藓居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水平,为其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用8个ISSR引物对9个居群共58个样品进行扩增,共获得47条清晰的扩增位点。POPGENE分析表明,狭边大叶藓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多态性位点比率为37.75%,Nei’s基因多样性为0.153 0,Shannon’信息指数为0.222 8,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299 7,居群间的基因流为1.168 2)。AMOVA分析表明,大多数遗传变异(84.07%)存在于居群内,15.9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Φst=0.159 3)。UPGMA聚类分析表明,狭边大叶藓居群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r=0.404 95,p=0.979 1)。
汪琛颖赵建成
关键词:ISSR遗传分化
3种藓类植物的原丝体发育特征被引量:2
2010年
将硬叶净口藓(Gymnostomum subrigidulum(Broth.)Chen)、仙鹤藓多蒴变种(Atrichum undulatum var.gracilisetum Besch.)和尖叶湿地藓(Hyophila acutifolia Saito.)3种藓类的孢子接种于Knop培养基上,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及配子体发生的全过程.结果表明:硬叶净口藓的孢子萌发类型是真藓型(Bryum-type),仙鹤藓多蒴变种的孢子萌发类型是真藓型(Bryum-type),而尖叶湿地藓的孢子萌发类型是短茎藓型(Di-physcium-type).藓类植物原丝体的发育特征是其对生长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于淑玲商艳艳赵建成
关键词:原丝体发育
藓类植物真藓科(Bryaceae)系统发育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回顾了真藓科植物经典分类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根据基因组的结构特性,选择适用于不同分类阶元的基因及内含子或基因间隔区DNA序列,并开展多基因联合分析,再结合形态学研究提供的系统发育的信息证据,以期最终合理解释真藓科的系统发育规律。
汪琛颖赵建成
关键词:真藓科形态学DNA序列系统发育
狭边大叶藓(Rhodobryum ontariense)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被引量:5
2009年
研究目的是获得适用于狭边大叶藓(Rhodobryum ontariense)遗传多样性研究的ISSR—PCR反应标准化程序。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对Mg^2+、dNTPs、Taq DNA聚合酶、模板、引物浓度,以及退火温度、循环次数等影响ISSR扩增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和优化。结果表明,UBC808、UBC811、UBC812、UBC825、UBC826、UBC841、UBC888及UBC891引物适用于该研究;20μL ISSR—PCR最适反应体系包括:6ngDNA模板、0.4μmol/L引物、2.25mmoL/LMg^2+、0.6U Taq DNA聚合酶、0.4mmol/LdNTPs。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min;然后94℃变性1min,48~50℃(根据不同引物确定)复性2min,72℃延伸1min,共进行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7min,4℃保存。
汪琛颖赵建成
关键词:ISS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