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09ZXD009)
-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 相关作者:陈继红更多>>
-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分”与“惠”的辩证——先秦儒家分配伦理的价值路向解析被引量:1
- 2010年
- 先秦儒家分配伦理中存在着两条并行的价值路向:"分"与"惠"。"分"涉及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分配,以孔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皆表达了对"分"的认同,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分"的合理性依据。"惠"涉及国家与庶民之间的利益分配,主要体现在先秦儒家所设计的种种分配调节机制中。"分"与"惠"之间是一种相互交融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分"内在地涵蕴了"惠",以"惠"作为其获得合理性的评判底线;另一方面,"惠"以认肯"分"为前提,并最终强化了"分"。二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分配的理想状态:中道。
- 陈继红
- 关键词:先秦儒家
- 职业分层·伦理分殊·秩序构建——论先秦儒家“四民”说的政治伦理意蕴被引量:2
- 2011年
- 先秦儒家所谓"四民"即"士"、"农"、"工"、"商"之职业分工,四者之间的序列层次表征了一种以等级为特征的政治秩序模式。先秦儒家以"四民"职分之等级分殊作为这种秩序模式的内在价值支撑,这就使"四民"说具有了浓重的政治伦理意蕴。"四民"之伦理分殊中隐含了一条共同的伦理义务:"尽分守职",对这一伦理义务的认同与遵奉不但可以使"四民"之伦理殊分殊得以强化,更可进一步对政治秩序构建达成支持。
- 陈继红
- 关键词:先秦儒家政治伦理
- 名分·秩序·和谐——先秦儒家名分思想的一种解读方式被引量:8
- 2010年
- 在先秦典籍中,"名分"、"名"、"分"是三个具有关联性与差异性的范畴,"名"与"分"是解读先秦儒家名分思想的两个基本维度,基于以等级分殊为内涵的秩序建构这一价值目标,先秦儒家以"名"作为秩序构建的原点,以"分"作为秩序认同达成的一种价值路径。所谓先秦儒家名分思想,实乃以一种整体性的视角把握"名"与"分"。基于这一视角,便可以体察到涵蕴于"名分"的一条价值进路:由分殊而和谐。而促成这两种目标之间渐进转换的中介环节是:以"二分性"为特点的"名"之双方皆能各谨其"分"。
- 陈继红
- 关键词:先秦儒家名分秩序
- 知识与道德的安顿——《论语》论“学”的内在逻辑线索探微被引量:5
- 2011年
- 知识与道德何者优先、如何安顿的问题,中西价值取向不同。一直以来被忽略的是: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正是贯穿于《论语》论"学"中的一条内在逻辑线索。孔子虽然承认道德价值的优先性,但并不像后儒所理解的那样以道德价值否定知识价值。在孔子那里,知识系统与道德系统既分立而自足,又内在地融通为一体;知识价值与道德价值既为共存关系,亦可能在现实的境遇中趋向对立;正确把握知识接受与德行训练之间的权重与互动关系,则可以使知识价值与道德价值皆有安顿之所。孔子的思想被后儒片面地加以取舍,以道德取代知识成为"学"之主流。于是,知识价值被淹没在对道德价值的过度张扬中,故而引发了近代以来对于儒家文化阻碍科学理性的批判。还原孔子思想的本来面目,不但有正本清源之功效,亦可以为消除当下存在的道德价值被知识价值逐渐消解之偏弊提供有益的思路。
- 陈继红
- 关键词:孔子《论语》道德
- 情感·人伦·秩序——解码先秦儒家情论中的秩序情结被引量:6
- 2011年
- 在儒家典籍中,“情”是一个具有多重义项的范畴,“情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义项,与“情”的其他义项如情实、情理、情欲等都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关于“情感”之“情”在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地位,学界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认同:在相关研究中,学者们大多将“情”归于人性论或人生哲学的框架内,视“情”为一个关于“人生之艺术”的理论(张岱年,第422页),
- 陈继红
- 关键词:先秦儒家秩序解码人伦中国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