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689)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唐胜利刘志苏钱群何跃明艾中立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大兴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羟基磷灰石
  • 5篇羟基磷灰石纳...
  • 5篇米粒
  • 5篇纳米
  • 5篇纳米粒
  • 3篇肿瘤
  • 3篇肝癌
  • 3篇肝肿瘤
  • 2篇内注射
  • 2篇注射
  • 2篇细胞
  • 2篇瘤内
  • 2篇瘤内注射
  • 2篇肝癌模型
  • 2篇VX2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动脉灌注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机构

  • 7篇武汉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刘志苏
  • 7篇唐胜利
  • 4篇钱群
  • 3篇何跃明
  • 3篇艾中立
  • 2篇王雄飞
  • 2篇胡军
  • 2篇江从庆
  • 2篇刘俊
  • 1篇袁玉峰
  • 1篇刘权焰
  • 1篇刘春庆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肝动脉灌注对兔VX2肝种植瘤生长和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Nano HAP)在体内对兔VX2肝种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肿瘤细胞bax/bcl-2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6只VX2肝荷瘤兔随机分成四组,通过肝动脉灌注Nano HAP溶胶、5-Fu以及5-Fu与Nano HAP的混合液,并与生理盐水组对照。观察各组动物的一般情况,对肿瘤体积进行监测并比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各治疗组对肿瘤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ano HAP溶胶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肿瘤生长抑制率达到28.1%;5-Fu组抑瘤率达到43.7%,但动物表现出明显毒副作用;联合治疗组抑瘤率达到51.2%,而且毒副反应明显小于5-Fu组。Nano HAP组及联合治疗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1.7%(5/12)、38.5%(5/13),较对照组72.7%(8/11)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率为50.0%(6/12)、61.5%(8/13),明显高于对照组27.3%(3/11)。结论Nano HAP在体内对兔VX2肝种植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能明显降低5-Fu的毒性作用。其抑瘤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bax/bcl-2的表达加速肿瘤细胞凋亡。
胡军刘志苏唐胜利何跃明刘俊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BCL-2BAX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生长的体外实验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HAP)在体外能否诱导人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并从凋亡角度探讨其抑癌机制。方法:用HAP以不同浓度作用于人结肠癌SW-480细胞,以诱导其凋亡。用MTT比色法观察其细胞毒性,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及流式细胞术(FCM)等方法来检测凋亡,观察其形态学和生化方面的变化。结果:HAP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生长。25 mg/L,50mg/L HAP作用72 h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是49.71%和61.03%。12.5-100 mg/L的HAP处理48 h后,结肠癌细胞表现为细胞皱缩、核质浓缩、核碎裂、细胞起泡以及凋亡小体形式等凋亡特征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均能检测到凋亡峰,12.5,25,50,100 mg/L HAP作用48 h,凋亡率分别是3.57%,21.45%,37.10%和49.45%。结论:HAP在体外能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王雄飞刘志苏钱群唐胜利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结肠癌流式细胞仪
改良兔VX_2肝癌模型及其生长特性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改良的肿瘤种植方式,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并分析该肿瘤的生长特性。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的分为3组,每组10只。再将瘤块组织经剖腹途径植入肝脏,观察肿瘤7,10,14,21,28,34 d时的体积(B超测量),并计算肿瘤生长率,大体及光镜下瘤组织形态特征以及VX2移植性肝癌的CT影像特征。结果:2-3周生长最旺盛,其体积迅速增大。进行实验研究时,不宜太晚,一般不超过4周为宜,以免因肿瘤坏死和转移影响实验结果。结论:改良的肿瘤种植方式是建立兔肝癌模型的可靠方式,该模型是肝癌的基础及临床的理想动物模型。
刘俊刘志苏艾中立何跃明唐胜利胡军
关键词:肝癌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瘤内注射对兔肝VX_2肿瘤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NanoHAP)瘤内注射对兔肝VX2种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用改良种植法成功接种VX2肝肿瘤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A组:注入含0.2%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生理盐水1ml;B组:注入20g/L5-Fu1ml;C组:注入20g/LNanoHAP溶胶1ml;D组:注入同样浓度5-Fu和NanoHAP的混合液1ml。4组实验动物于注药后第7、14、21天行肝脏B超扫描,测量肿瘤大小;记录生存时间,动物死亡后切取肿瘤、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第7、14、21天A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4.93,15.67和52.36cm3;B组:4.16,10.26和18.89cm3;C组:1.43,3.69和9.51cm3;D组为:2.80,3.77和8.46cm3。B、C、D3组肿瘤体积均小于同期对照组,D组肿瘤体积最小。4组动物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4,41,51和44d。B、C、D3组生存期较对照A组延长。B组与D组无显著性差异,C组较其他3组明显延长。超声监测显示C、D组NanoHAP溶胶瘤内注射时可见肿瘤内强回声光点。多次注射后瘤体内可见钙化样强回声光团。B组在药物注射后第21天可出现低回声的液化坏死区。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见A组和B组肿瘤组织出现多处片状坏死,C、D组注射区域呈片状坏死,被条索状或片状钙化灶分隔。结论: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瘤内注射治疗兔VX2肝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对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亦未见毒性反应。
王雄飞刘春庆刘志苏唐胜利
关键词:肝肿瘤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瘤内注射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的机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nano—HAP)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处理BEL-T402细胞后,免疫印迹法检测p53、c—myc蛋白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链免疫吸附反应法(TRAP-ELISA)方法测定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处理BEL-7402细胞使抑癌基因p53的表达上升、癌基因c-myc的表达下降。随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浓度的递增(0、50、75、100、150、200mg/L),端粒酶活性降低(1.94、1.26、1.21、1.14、0.86、0.59),随着作用时间延长(0、12、24、36、48h)端粒酶活性降低(1.94、1.73、1.57、1.43、1.26),并激活Caspase-3。结论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能通过上调p53、下调c-myc基因表达,抑制端粒酶活性及激活Caspase-3等途径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唐胜利刘志苏钱群江从庆艾中立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肝细胞P5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端粒酶
康派特医用胶改良兔VX2肝癌模型的种植方法及其生长特性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采用康派特医用胶改良的肿瘤种植方式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探讨其生长特性.方法 将45只新两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A组采用瘤组织悬液注射法;B组将瘤组织块种植于肝左内侧叶膈面;C组将瘤组织块种植于肝左内侧叶脏面,用康派特医用胶将其与左外侧叶的重叠面封闭.B超、CT观察3组兔肿瘤的生长和异位种植状况,检测肝功能变化.结果 A、B、C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26.7%、33.3%、86.7%;异位种植率分别为73.3%、60.0%、6.7%.肿瘤超声表现多为低回声;CT示肿瘤为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见病灶不均匀强化.结论 采用康派特医用胶封闭的改良兔VX2肿瘤种植方法可明显提高肝癌模型的种植成功率,有效减少肿瘤的异位种植.
唐胜利袁玉峰钱群何跃明刘权焰刘志苏
关键词:康派特医用胶肝肿瘤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瘤内注射对兔肝VX2种植瘤生长的影响
2010年
目的 研究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瘤内注射对兔肝VX2种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接种VX2肝肿瘤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A组:肝种植瘤内注入含0.2%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生理盐水1 ml;B组:注入20 mg/ml 5-Fu 1 ml;C组:注入20 mg/ml Nano-HAP溶胶1 ml;D组:注入同样浓度5-Fu和Nano-HAP混合液2 ml.四组实验动物于注药后7、14、21 d行肝脏B超扫描,记录生存时间,取肝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7、14、21 d A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4.93±0.76)cm^3、(15.67±2.75)cm^3和(52.36±10.57)cm^3 ; B组为(4.16土0.33)cm^3、(10.26±1.60)cm^3和(18.89±4.65)cm^3;C组为(1.43±0.13)cm^3、(3.69±0.77)cm^3和(9.51±2.09)cm^3;D组为(2.80±0.46)cm^3、(3.77±0.91)cm^3和(8.46±0.95)cm^3.B、C、D三组肿瘤体积均小于同期对照组,D组肿瘤体积最小.四组动物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4、41、51和44 d.B、C、D三组生存期较对照A组延长.超声监测显示C、D组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溶胶瘤内注射时可见肿瘤内强回声光点.多次注射后瘤体内可见钙化样强回声光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见A组和B组肿瘤组织出现多处片状坏死,C、D组注射区域呈片状坏死,被条索状或片状钙化灶分隔.结论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瘤内注射治疗兔VX2肝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对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未见毒性反应.
唐胜利刘志苏钱群江从庆艾中立
关键词:肝肿瘤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瘤内注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