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400504)

作品数:29 被引量:941H指数:16
相关作者:马柱国戴新刚高霞江志红符淙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保定市气象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气候
  • 9篇降水
  • 8篇干旱
  • 6篇水汽
  • 6篇水汽输送
  • 6篇干旱化
  • 4篇特征线
  • 4篇气候特征
  • 4篇极端降水
  • 3篇增暖
  • 3篇水汽输送特征
  • 3篇年代际
  • 3篇极端降水事件
  • 3篇降水事件
  • 3篇PDO
  • 2篇多尺度
  • 2篇多尺度特征
  • 2篇雨水
  • 2篇雨水资源
  • 2篇湿润指数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保定市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江西省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河北省气候中...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新疆气象局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上海气候中心

作者

  • 11篇马柱国
  • 7篇戴新刚
  • 5篇江志红
  • 4篇高霞
  • 3篇符淙斌
  • 2篇刘晓东
  • 2篇钱维宏
  • 2篇于成文
  • 2篇张雪梅
  • 1篇李明星
  • 1篇汤绪
  • 1篇罗德海
  • 1篇张宇
  • 1篇封国林
  • 1篇杜继稳
  • 1篇高霞
  • 1篇李维京
  • 1篇梁萍
  • 1篇欧廷海
  • 1篇汪萍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高原气象
  • 3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Advanc...
  • 2篇Atmosp...
  • 2篇第27届中国...
  • 1篇气象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山东气象
  • 1篇灾害学
  • 1篇气象学报
  • 1篇Scienc...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Resear...
  • 1篇第八届全国优...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强、弱年水汽输送的异同
利用1950002年NCAR/NCEP再分析逐日平均资料,计算全球格点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分析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强、弱年候平均水汽输送的异同点。研究发现:水汽输送强、弱年都存在一条行星尺度水汽输送带,但是又有显著的差异,一是...
张雪梅江志红刘晓东兰博文
关键词:水汽输送特征线
文献传递
1951~2004年中国北方干旱化的基本事实被引量:263
2006年
利用月降水及月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中国区域地表湿润指数、Palmer干旱指数和反演的土壤湿度,通过对上述3个指标及降水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中国北方近54年干湿变化的时空结构,特别是对北方干旱化事实的分析.结果指出:(1)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北东部和华北以干旱化趋势为主要特征,这种干旱化的趋势在近15年不断加剧,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2)在54年间,西北东部和华北在年代际尺度上仅发生一次干湿转换,转折点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末期,这与1977/1978全球气候背景的转折性变化有关.而东北地区却有3个转折点,最近的一个产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另两个分别发生在1965和1983年;(3)与北方其他地区的变化趋势相反,西北西部当前正处在一个相对湿的时段,但温度的升高削弱了这种变湿趋势;(4)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北东部、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极端干旱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这与这些地区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密切相关.
马柱国符淙斌
关键词:干旱化干旱指标气候背景
西北地区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
中国西北是全球同纬度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于西北地区或西北局部地区年平均或季节平均水汽输送特征的研究[2-5],对于候平均水汽输送特征研究较少;而且,由于以往观测资料缺乏等原因,计算大气整层水汽输送时,多...
张雪梅江志红兰博文
关键词:水汽输送特征线
文献传递
东亚季风边缘带上的植被变化被引量:28
2006年
早期的工作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对气候与植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表现在区域上存在差异.本文集中于东亚季风边缘带上植被变化与季风季节与年际变化的关系分析,分季风区、非季风区和季风边缘区等3个区域做比较分析,结果得出季风边缘区域的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
欧廷海钱维宏
关键词:气候因子年际变化
Zonal Mean Mode of Global Warming over the Past 50 Years
2010年
Zonal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trends were estimated using four reanalysis and three analysis grid datasets.The trends over land and for the entire globe were estimated from 1958-2001 and 1979-2007,respectively.Estimates of temperature trends over land from Climate Research Unit (CRU) analysis data indicate more intense warming moving northward,at a rate of about 3.5℃ per century at 65°N,then declining further to the north.CRU estimates indicated dramatic warming over the latitudes of the Antarctic Peninsula,with a localized cooling trend at 45°S.A global estimate was conducted by comparing estimates of the reanalysis datasets.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rends of the reanalysis data were similar to those generated by land observations but with large bias in the Polar Regions.The bias could be reduced by comparing these estimates with those from the analysis data at high latitudes.Extreme warming trends were estimated at rates of 2.9℃-3.5℃ per century in the Arctic and 3.2℃-4.7℃ per century in the Antarctic for 1958-2001.Surface warming was even more intense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for 1979-2007,with extreme arctic warming rates ranging from 8.5℃-8.9℃ per century,as estimated by the analysis and reanalysis datasets.Trends over Antarctica for this period were contradictory,as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JMA) reanalysis (JRA-25) indicated a cooling trend at about 7℃ per century,while other reanalysis datasets showed sharp warming over the continent.
DAI Xin-GangWANG Ping
关键词:高纬度地区南极半岛日本气象厅
1951-2006年中国区域干旱化特征被引量:117
2007年
利用1951-2006年中国区域160个站的月降水及月平均气温资料,对中国区域近56a气候要素的变化及其与干旱化联系的事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减少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北方的西北东部、华北及东北;在南方,西南的降水减少趋势与上述地区具有类似特征。气温基本为增温趋势,而西北东部及西南地区气温也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转折性变化,由80年代中期以前的降温趋势转为其后的增温趋势。地表湿润指数分析的结果指出:我国西北东部、华北、东北及西南地区当前正处于一个干旱化过程,但不同地区干湿变化特征及干旱化的持续时间和位相却有差别。
马柱国任小波
关键词:气候变化干旱化地表湿润指数
华北干旱化趋势及转折性变化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被引量:79
2007年
基于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通过计算地表湿润指数分析了中国华北地区1951-2005年干湿变化的年代际趋势特征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PDOI)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气候及环境干湿变化存在显著的年代际趋势和突变特征,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今处于一个暖而降水少的干旱时段:近55a经历了一个由湿向干转换的过程,其中转折点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这应与全球大尺度气候背景的转折性变化有关.相关分析表明:在年代际尺度上,四季和年的PDOI与气温、降水和区域平均地表湿润指数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表现为正的PDOI位相(PDO暖位相)对应华北地区高温、少雨和干旱时段,而负的PDOI位相(PDO冷位相)对应低温、多雨和湿润的时段,不同位相的持续时间在25a以上,与降水和气温年代际趋势密切相关的北太平洋海温的年代际变化是该地区年代际干湿趋势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
马柱国
华北干旱化趋势及转折性变化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
基于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通过计算地表湿润指数分析了中国华北地区1951~2005年干湿变化的年代际趋势特征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PDOI)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气候及环境干湿变化存在显著的年代际趋势和突变特...
马柱国
文献传递
西北地区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被引量:16
2010年
利用1950-2002年NCAR/NCEP再分析逐日平均资料,计算了我国西北地区格点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分析了西北地区水汽输送在推进过程中逐候的气候特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北疆和河西走廊常年为偏西风水汽输送,渭水流域中上游、陕西和高原东北侧偏西风和西南风水汽输送交替出现,高原和南疆的水汽输送常年都很弱;西南风水汽输送主要集中在6-10月,8月达到38°N附近的北界;近50年西北地区水汽输送在逐渐减弱,大值区开始的时间在逐渐拖后,结束的时间变化不大,春季的水汽输送明显减少。
张雪梅江志红兰博文
关键词:水汽输送特征线
20世纪下半叶全球干旱化的事实及其与大尺度背景的联系被引量:84
2007年
利用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的全球格点月降水及月平均气温资料,通过计算地表湿润指数分析了1951~2002年全球干湿变化趋势.重点对比研究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及澳洲大陆干湿变化的特征及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大陆乃至全球的干湿变化与影响气候变化的大尺度背景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增暖背景下,20世纪下半叶全球干湿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非洲大陆、欧亚大陆、澳洲大陆和南美大陆近52年主要以干旱化趋势为主,尤以非洲大陆和欧亚大陆最为剧烈.北美大陆在1976年以后表现为变湿趋势,南美大陆存在30年左右的干湿振荡周期,但最近仍然处于干化的时段,澳洲大陆的变化与之类似.研究还表明,增暖已经改变了全球环境干湿变化的分布格局,南美大陆和澳洲大陆尽管降水为增加趋势,但仍然表现为干旱化趋势,其中温度升高是其表现为干旱化特征不可忽视的原因.全球环境的干湿变化与大尺度背景密切相关:非洲大陆、欧亚大陆的干旱化趋势、北美大陆的湿化趋势与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显著相关;而南美大陆、澳洲大陆干湿的年代际振荡与南方涛动指数(SOI)的年代际变化一致.
马柱国符淙斌
关键词:干旱化大尺度背景年代际变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