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63119)

作品数:13 被引量:78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斌飞蒋崇慧谢钢宁晔尹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氧合
  • 13篇体外膜肺氧合
  • 13篇外膜
  • 13篇膜肺
  • 13篇肺氧合
  • 5篇心肺
  • 5篇急诊
  • 4篇骤停
  • 3篇动脉
  • 3篇心肺复苏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脏
  • 3篇心脏骤
  • 3篇心脏骤停
  • 3篇休克
  • 3篇救治
  • 3篇梗死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心搏

机构

  • 11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东省中山市...

作者

  • 10篇宁晔
  • 10篇李斌飞
  • 10篇谢钢
  • 10篇蒋崇慧
  • 8篇尹刚
  • 7篇赵双彪
  • 7篇吴美英
  • 7篇郑伟华
  • 5篇侯六生
  • 5篇黄子通
  • 4篇李建伟
  • 3篇吴桂深
  • 3篇连丽虹
  • 3篇徐雪影
  • 3篇张励庭
  • 2篇姜海明
  • 2篇袁勇
  • 1篇叶红雨
  • 1篇李云
  • 1篇赵湛元

传媒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响体外膜肺氧合救治成人心源性休克预后的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总结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在成人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shock,CS)中的临床救治经验,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药物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无效而行ECMO辅助的C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合并严重颅脑损伤、晚期恶性肿瘤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排除在外,据出院时的预后将其分为康复出院组与院内死亡组,先通过组间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预后的可能危险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辅助时间(41.56±43.07)h,31例成功脱机,22例康复出院,与预后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ECMO前血乳酸水平、ECMO前心脏射血分数、弥漫f生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P〈0.05)。结论ECMO患者心功能的可逆性及其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尽早识别及防治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侯六生谢钢蒋崇慧袁勇李斌飞郑伟华宁晔赵双彪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心源性休克预后
体外膜肺氧合在成人心原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成人心原性休克(CS)中的临床救治经验,探讨ECMO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影响脱机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因药物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无效而行ECMO救治的成人cs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辅助前合并重型颅脑损伤、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例,根据患者是否脱机将其分为成功脱机组(n=31)与脱机失败组(n=23),通过组问单因素比较筛选出影响脱机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54例ECMO患者的辅助时间为24.16(14.12,56.75)h,成功脱机31例,其中康复出院22例,脱机后死亡9例(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与脱机失败组比较,辅助前心脏射血分数、平均动脉压高于脱机失败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乳酸水平低于脱机失败组[(8.64±3.17)mmol/L比(14.44±2.52)mmol/L,t=-7.235,P〈0.01];脱机成功组心脏骤停患者(n=10)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16.70±5.29)min比(35.64±5.89)min,t=-7.721,P〈0.01]、胸外按压到辅助开始时间[(29.40±5.19)min比(38.64±4.20)min,t=-4.502,P〈0.01]均小于脱机失败组心脏骤停者(n=11),ECMO辅助时间大于脱机失败组,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低于脱机失败者[0比17.4%(4/23),)(2=5.643,P〈0.05]。结论ECMO是目前救治成人CS的较有效手段,选择恰当的病例并尽早行ECMO是提高总体救治率的决定性因素,而患者的心功能及其心肌的可逆性是影响脱机的可能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影响脱机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提高脱机成功率。
侯六生谢钢李建伟蒋崇慧袁勇李斌飞姜海明宁晔吴桂深郑伟华赵双彪
关键词:休克心原性体外膜肺氧合
急诊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危重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对急性危重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01~2007-12期间住院的25例诊断AMI并心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在ECMO支持下行急诊PCI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均在ECMO支持下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成功行PCI,梗死相关动脉全部再通,20例血流达到TIMI3级,5例患者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血流TIMI0~2级)。急诊介入术中无一例死亡,介入治疗术后住院期内死亡7例,住院期间总的死亡率为28%(7/25)。结论ECMO支持使高危AMI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为高危患者进行PCI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赢得了时间,明显提高了危重AMI患者的存活率。
蒋崇慧谢钢张励庭宁晔尹刚连丽虹吴美英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体外膜肺氧合
体外膜肺氧合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比较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辅助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008年住院的54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其中23例行ECMO辅助,31例行IABP辅助,观察ECMO和IABP辅助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以及行PCI治疗的情况。结果心脏指数,心排出量在ECMO辅助后明显增加,高于IABP辅助下的心脏指数和心排出量增加量,P<0.05。ECMO对患者动脉血压的改善作用也明显优于IABP(P<0.05)。结论与IABP相比,ECMO能更好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为患者进行PCI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有望提高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
蒋崇慧谢钢吴丽英张励庭宁晔尹刚连丽虹吴美英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体外膜肺氧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急诊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脏骤停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急诊体外膜肺氧合(extrae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心搏骤停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6月至2007年7月,应用急诊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心搏骤停患者16例,患者男10例,女6例,均采用股动、静脉插管技术,应用离心泵和肝素涂敷管道。ECMO辅助8~73h,平均19h。监测治疗前后动脉血压及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平均动脉压在ECMO后10min比ECMO前明显升高(P〈0.01),ECMO后1h比ECMO后10min有所升高(P〈0.05),CVP在ECMO后10min比ECMO前有所降低,ECMO后1h比ECMO后10min又有所降低(P〈0.05)。经ECMO辅助治疗后低氧血症均迅速改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较转流前明显上升(P〈0.05),动脉血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ECMO治疗可辅助心脏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明显改善低氧血症,改善机体氧代谢,为大脑提供稳定的氧合血灌流,对心肺复苏有利。
蒋崇慧谢钢李斌飞宁晔吴美英郑伟华尹刚赵双彪黄子通
关键词:心搏骤停体外膜肺氧合心肺复苏
急诊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07年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呼吸循环支持技术,其原理是经导管将静脉血引到体外,在血泵的驱动下,经过膜式氧合器氧合,再输回患者体内。本研究采用股动-静脉体外氧合技术,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急诊救治,就治疗前后循环的稳定性及血氧状况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急诊ECM0在心肺复苏(CPR)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CPR提供一种新的高级生命支持方法。
蒋崇慧谢钢李斌飞宁晔吴美英郑伟华尹刚赵双彪黄子通
关键词:心搏骤停体外膜肺氧合心肺复苏
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期间,本院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心脏骤停15例患者,按照美国心脏学会《2005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的标准诊治方案进行救治,同时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监测ECMO治疗前、ECMO治疗后10min、1h、6h、12h、24h,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CVP);并抽取桡动脉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酸碱度、动脉血乳酸含量等指标;统计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就患者的神经性后遗症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结果平均动脉压在ECMO治疗后10min比ECMO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ECMO治疗后1h比ECMO治疗后10min有所升高(P〈0.05);CVP在ECMO治疗后10min比ECMO治疗前,ECMO治疗后1h比ECMO治疗后10min有所降低(P〈0.05);经ECMO治疗后10min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较ECMO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pH明显升高(P〈0.01),动脉血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1)。15例患者中,11例康复出院,其中5例完全康复,没有后遗症,2例有部分记忆障碍,无躯体后遗症;2例有精神障碍,2例有肢体偏瘫。结论ECMO治疗可辅助心脏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明显改善低氧血症,为大脑提供稳定的氧合血灌流,对心肺脑复苏有利。
蒋崇慧黄子通谢钢李斌飞宁晔吴美英郑伟华尹刚赵双彪
关键词:心脏骤停体外膜肺氧合心肺脑复苏
ECMO成功救治2018年广东省首例重症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被引量:5
2018年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易诱发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传统机械通气无法纠正低氧血症,患者因而死于持续低氧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体外膜肺氧合(ECMO)能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可为重症H7N9的救治赢得时间。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了广东省2018年首例重症H7N9患者,该患者因H7N9诱发重症ARDS,传统机械通气无法纠正低氧血症,在ECMO辅助下肺部情况逐步改善,辅助13d后成功脱离ECMO,55d后转入普通病房,102d后康复出院,出院随访2个月,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良好。本文详细介重症H7N9的诊治经过,为今后重症H7N9的救治提供经验。
李建伟姜海明李斌飞梁宏开吴桂深徐雪影侯六生陈妙莲阮宗发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体外膜肺氧合致下肢缺血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成人心源性休克(CS)中的临床救治经验,探讨ECMO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导致下肢缺血损伤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因传统药物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无效而行ECMO救治的成人C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辅助前合并颅脑损伤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例排除在外,根据患者是否合并下肢缺血将其分为缺血损伤组(n=9)与无缺血损伤组(n=49),通过组间单因素比较筛选出影响脱机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入选的58例ECMO患者中,建立循环时间15-25 min,辅助时间132.5±89.2h,成功脱机35例(60.4%),康复出院26例(44.8%)。与无下肢缺血损伤组比较,患者平均年龄、糖尿病比例、心跳骤停比例、血乳酸水平以及ECMO辅助时间显著高于血运正常组(P<0.05),但心脏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血运正常组(P<0.05)。组件插管口径、插管深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CMO是救治成人心源性休克的较有效手段,肢体远端缺血损伤可直接影响疗效,尽早识别发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治,是降低肢体远端缺血发生率,提高ECMO辅助成功的关键。
陈妙莲李建伟徐雪影李云李斌飞叶红雨侯六生杨婷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缺血损伤
体外膜肺氧合在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成人因肺部感染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救治经验,探讨ECMO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5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机械通气效果欠佳的重症ARDS患者。使用ECMO救治的ARDS患者为研究组(7例),使用传统方法救治的为对照组(7例)。选择经皮切开颈内静脉-股静脉(V—V)进行ECMO插管置管,采用V—V ECMO模式进行辅助转流。通过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及氧代谢指标综合评估ECMO的辅助疗效。结果本研究共有7例因肺部感染引起ARDS的患者行ECMO支持,其中细菌性肺炎4例,H7N9感染2例,H1N1感染1例。ECMO辅助时间(21.00±10.06)d,成功脱机2例,康复出院1例。对照组为7例重症细菌性肺炎引起的ARDS患者,所有患者均未康复出院。研究组治疗后心率(HR)、肺动脉楔压(PCWP)、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vCO2)、动脉血乳酸(Lac)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HR(次/min)为100±12比120±19,PCWP(mmHg,1mmHg=0.133kPa):8.8±2.6比11.6±3.8,PvCO2(mmHg):40.8±13.1比48.9±16.2,Lac(mmol/L):2.1±0.8比5.2±0.6,均P〈0.05];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指数(CI)、动静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输送(DO2)、氧耗指量(VO2)及氧摄取率(ERO2)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MAP(mmHg)为83.6±8.2比72.2±94,CI(mL·s^-1·m^-2):93.35±3.33比81.68±8.33,动脉血pH值:7.4±0.1比7.1±0.3,PaO2(mmHg):98.5±20.4比49.3±12.6,PaCO2(mmHg):38.9±16.2比26.1±17.4,SaO2:0.95±0.02比0.58±0.04,静脉血pH值:7.1±0.2比6.4±0.3,PvO2(mmHg):88.9±9.6比33.4±8.9,SvO2:0.75±0.07比0.49±0.08,DO2(mL·min^-1·m^-2):651±36比4
李建伟梁宏开吴桂深李斌飞赵湛元李云徐雪影李丽嫦侯六生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