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nyhyzx07-046)

作品数:15 被引量:193H指数:7
相关作者:王际英张利民李健柳学周徐永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大菱鲆
  • 4篇药代
  • 4篇药代动力学
  • 3篇星鲽
  • 3篇牙鲆
  • 3篇养殖
  • 3篇给药
  • 3篇给药方案
  • 2篇星斑川鲽
  • 2篇性类固醇激素
  • 2篇血浆
  • 2篇药代动力学研...
  • 2篇幼鱼
  • 2篇圆斑星鲽
  • 2篇人工养殖
  • 1篇形态性状
  • 1篇性腺
  • 1篇性腺分化
  • 1篇性状
  • 1篇休药期

机构

  • 9篇中国水产科学...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 4篇山东省海洋水...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4篇张利民
  • 4篇徐永江
  • 4篇柳学周
  • 4篇王际英
  • 4篇李健
  • 3篇梁俊平
  • 3篇王妍妍
  • 3篇常志强
  • 2篇黄炳山
  • 2篇刘海金
  • 2篇马晶晶
  • 2篇王清印
  • 2篇刘新富
  • 2篇丁立云
  • 2篇刘德月
  • 2篇李宝山
  • 2篇王世信
  • 2篇赵明
  • 2篇孙爱荣
  • 1篇陈超

传媒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中国兽药杂志
  • 1篇海洋水产研究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养殖圆斑星鲽血浆性类固醇激素表达与卵巢发育及温光调控的关系被引量:10
2011年
系统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亲鱼血浆性类固醇激素的年周期变化规律及其与卵巢发育成熟及温光调控的关系。结果表明,圆斑星鲽卵巢发育属非同步分批发育模式,一年一次成熟分批产卵类型。卵巢年周期发育过程中可见5个发育时相的卵母细胞,卵巢发育可化分为4个成熟阶段,6个发育时期。性腺指数(GSI)、肝脏指数(HSI)和肥满度(CF)在亲鱼的年周期发育中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亲鱼血浆中雌二醇(E2)在产卵期达峰值;排卵结束后,E2表达水平降至较低水平。血浆中睾酮(T)含量在10月达峰值,并在产卵期间保持相对较高表达水平。统计分析表明,血浆E2水平与GSI和HSI值的变化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水温和光周期对卵巢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并显著影响E2的表达,GSI与水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HSI与水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CF与光周期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认为,圆斑星鲽雌性亲鱼血浆性类固醇激素表达水平变化与性腺发育(卵母细胞成熟)、水温等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作为温光调控人工亲鱼性腺发育成熟、激素诱导亲鱼产卵的重要参考技术依据。
徐永江柳学周王清印赵明王妍妍曲建忠
关键词:圆斑星鲽卵巢发育性类固醇激素
达氟沙星在健康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在水温16±0.6℃条件下,以20mg/kg鱼体重剂量对健康大菱鲆静脉注射和口服达氟沙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96h内血浆和组织中的达氟沙星含量。DAS 2.0自动药动学软件分析表明,静注给药时,达氟沙星的血药经时过程符合零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达方程式为C静注=45.74le-1.927t+7.332e-0.019t,消除半衰期(t1/2β)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36.336h和431.981h.μg/ml;口服给药时,达氟沙星的血药经时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达方程式为C口服=6.796e-0.05t+3.135e-0.005t-9.931e-0.11t,12h时血药浓度达到最大值(Cmax)5.312μg/ml,消除半衰期、药时曲线下面积和表观分布容积(Vd)分别为129.228h、284.915 h.μg/ml和2.986 L/kg;口服达氟沙星的生物利用度(F)为65.96%,肝脏和肾脏内的药物浓度较高,与血药浓度相似,而肌肉内较低。根据达氟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其对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参数指标,提出了口服给药方案:按12.17mg/kg体重/次,1日1次。
梁俊平李健常志强韩现芹赵法箴
关键词:达氟沙星大菱鲆药代动力学
噁喹酸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24.5±0.2)℃水温条件下单次静注和口服给药后噁喹酸在健康大菱鲆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规律。结果显示,大菱鲆单次口服噁喹酸(20mg/kg)后,药物在血浆中经时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达方程为C口服=2.059e-0.062t+0.645e-0.023t-2.704e-0.202t,单次静注噁喹酸(10mg/kg)后,药物在血浆经时过程符合无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达方程为C静注=12.284e-0.144t+0.284e-0.027t。血浆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静注的t1/2α(4.813h)、t1/2β(25.441h)、tmax(0.083h)均小于口服给药(11.26、30.212、6h)。结果表明,静注噁喹酸在大菱鲆体内的吸收、消除速度,达峰时间均快于口服给药。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噁喹酸的合理给药方案为:建议口服给药按鱼体重21.41mg/kg,每日1次给药,连用5~7d。
孙爱荣李健常志强梁俊平
关键词:大菱鲆药代动力学给药方案
圆斑星鲽染色体与多种显带的形态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体内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法制备圆斑星鲽染色体,研究其染色体C-带、Ag-NORs带及G-带的显带特征。结果发现,圆斑星鲽具有46条染色体,核型为2n=46t,染色体臂数为NF=46,所检个体全部为二倍体,未发现存在异型性染色体和随体染色体的现象。带型研究表明,C-带特征为46条染色体均有大小不一的C-带,其中第22对染色体整体呈阳性深染,第19对染色体具有端部C-带,其余均为着丝粒C-带;计算其异染色质含量为30%;Ag-NORs带型特征为具有1对Ag-NORs,位于2号染色体的长臂末端,为端部Ag-NORs;G-带特征为具有38条深染带,21条浅染带。研究结果为圆斑星鲽染色体组学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王妍妍柳学周刘新富徐永江孙中之兰功刚
关键词:圆斑星鲽染色体C-带AG-NORS带G-带
大菱鲆幼鱼的摄食节律及适宜投喂时间被引量:14
2010年
研究探讨了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幼鱼的昼夜摄食节律以及不同投喂时间对大菱鲆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水温为(14±0.2)℃,饲喂鲆鲽类商品饲料。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试验:Ⅰ.分段式投喂方法将一昼夜分为8个时段,每天每个试验缸连续投喂8次,大菱鲆幼鱼表现为18 h出现一次摄食高峰;Ⅱ.一次饱食投喂法将一昼夜分为8个时段,每个时段作为1个处理,每天每个试验缸投喂1次,大菱鲆幼鱼摄食高峰出现在15:00、21:00、0:00和3:00,投喂时间显著影响了大菱鲆幼鱼的日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15:00、18:00和3:00投喂的大菱鲆幼鱼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6:00、9:00、12:00、21:00和0:00投喂的各组试验鱼(P<0.05)。结合生产实际,每天15:00—18:00时间段投喂大菱鲆幼鱼可显著提高其生长和饲料效率。
郑珂珂方伟孔凡华常青梁萌青
关键词:大菱鲆摄食节律投喂时间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
温度、盐度对条斑星鲽胚胎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就温度、盐度对条斑星鲽胚胎发育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实验表明,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为6~12℃,最适水温为8~10℃,在适温范围内胚胎孵化速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N=65.925T-0.9672)。盐度低于27,受精卵下沉,27~30之间悬浮于水体中,盐度高于35,受精卵浮于水面。胚胎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最适盐度范围分别为25~40和28~36;盐度低于25或高于40,孵化率都降低。研究表明,条斑星鲽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阈温度)为-0.1℃,有效积温值为1726.48℃.h。另外,根据其Q10值推算的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与实验结果相似。
王妍妍柳学周刘新富陈超徐永江翟介明
关键词:条斑星鲽胚胎发育温度盐度
环丙沙星和磺胺二甲嘧啶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23.1±0.8)℃水温条件下,对环丙沙星和磺胺二甲嘧啶两种抗菌药物在健康大菱鲆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单次口服环丙沙星和磺胺二甲嘧啶后,药物在血浆中的经时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达方程分别为CCIP=14.811e-0.337t+4.028e-0.063t-18.839e-0.616t、CSM2=64.981e-0.141t+4.59e-0.004t-69.571e-0.19t;静脉注射这两种药物后,药物在血浆中经时过程均符合无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达方程分别为CCIP=21.784e-1.098t+1.514e-0.043t、CSM2=33.028e-5.687t+8.674e-0.013t。口服相同剂量(20 mg/kg)药物后,对血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环丙沙星的Tmax(6 h)、Cmax(5.385μg/mL)、t1/2Ka(1.125h)、t1/2α(2.057 h)和t1/2β(11.028 h)均小于磺胺二甲嘧啶给药(8 h、13.990μg/mL、3.647 h、4.923 h和173.407 h),且F(60.57%)大于磺胺二甲嘧啶给药F(47.13%)。证实环丙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速度,达峰时间均快于磺胺二甲嘧啶给药,且比磺胺二甲嘧啶给药吸收完全。根据本实验的结果,环丙沙星和磺胺二甲嘧啶的合理给药方案分别为28.01 mg/kg和18.32 mg/kg,均为每日1次给药,连用3~5 d。
孙爱荣李健常志强刘德月
关键词:大菱鲆环丙沙星磺胺二甲嘧啶药代动力学给药方案
肌注和口服恩诺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被引量:32
2010年
在水温(16±0.6)℃条件下,以20 mg/kg剂量给健康大菱鲆静注、肌注和口服恩诺沙星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采用DAS2.0药动学软件对血药浓度进行分析,比较了肌注和口服两种给药方式下恩诺沙星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结果显示,肌注和口服恩诺沙星后,在大菱鲆体内的代谢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达方程为C肌注=10.237e-0.702t+6.151e-0.01t-16.388e-25.796t和C口服=3.701e-0.072t+3.534e-0.007t-7.235e-0.364t。与口服给药后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肌注给药后的t1/2Ka(0.027h)、tmax(0.5h)、t1/2α(0.987h)和t1/2β(68.003h)均小于口服给药(1.904h、4h、9.621h和99.137h),且Cmax(21.7172μg/mL)和F(88.57%)均大于口服给药(5.3594μg/mL、66.42%)。结果表明,肌注恩诺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吸收、消除均快于口服给药,且比口服给药吸收完全。在试验条件下,最佳给药方案为:肌注给药,按鱼体重每次给药19.05 mg/kg,2天一次,建议连续给药2—3次;口服给药,按鱼体重每次给药13.92mg/kg,1天一次,建议连续给药3—5次,建议休药期分别不低于30d和45d。
梁俊平李健张喆王群刘德月王吉桥
关键词:大菱鲆恩诺沙星药代动力学给药方案休药期
褐牙鲆亲鱼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维生素A、C、E含量的比较被引量:6
2010年
为探讨养殖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亲鱼后代较野生亲鱼后代质量下降这一问题,本实验分析了野生与人工养殖(包括营养强化处理)褐牙鲆亲鱼肌肉、肝脏及卵中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含量的差异,并进行了养殖褐牙鲆维生素营养强化的探索实验。结果显示,野生与养殖亲鱼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无显著差异,野生亲鱼卵中维生素A含量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野生亲鱼肝脏和卵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肌肉中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维生素E含量在野生和养殖亲鱼各组织内均有显著差异(P<0.05),仅肝脏中养殖亲鱼显著低于野生亲鱼(P<0.05),其余组织均为养殖亲鱼较高。在本实验中,营养强化显著增加了养殖亲鱼肌肉和肝脏维生素A、维生素C及卵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含量,但对卵中维生素A和C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肌肉中维生素E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养殖与野生褐牙鲆亲鱼卵中维生素A、C、E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养殖褐牙鲆亲鱼后代质量下降有关,本实验所采用的营养强化方法仅增加了养殖亲鱼卵中维生素E的含量,而对卵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含量无显著影响,更为有效的强化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际英李宝山马晶晶柳旭东宋志东苗淑彦李培玉王世信黄炳山张利民
关键词:褐牙鲆野生群体人工养殖营养强化维生素A维生素E
饲料蛋白水平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9
2010年
以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不同蛋白质水平(34.85%,40.48%,46.54%,51.54%,56.69%)的等能饲料。以初始体质量为(54.52±0.23)g的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为实验对象,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54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饲料蛋白水平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上升,51.54%和56.69%饲料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51.54%饲料组的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1.54%饲料组的蛋白质沉积率(PRE)也显著高于34.85%、46.54%和56.69%组(P<0.05),但与40.48%饲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以增重率为参考指标,折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星斑川鲽幼鱼获得最佳增重时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要量为53.56%。(2)饲料不同蛋白水平对星斑川鲽幼鱼鱼体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了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和水分的含量(P<0.05)。51.54%饲料组鱼体粗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34.85%组(P<0.05),而与40.48%、46.54%和56.69%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鱼体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下降,水分含量表现出与粗脂肪含量相反的趋势。(3)饲料蛋白含量对星斑川鲽幼鱼部分血浆生化指标也产生了显著性的影响。血浆总蛋白(TP)以51.54%组最高,与56.69%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34.85%、40.48%和46.54%组(P<0.05);40.48%、51.54%和56.69%组间血浆尿素氮(BUN)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34.85%和46.54%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星斑川鲽饲料中蛋白质适宜添加量为51.54%~53.56%。
丁立云张利民王际英孙丽慧帅继祥崔立娇孙永智
关键词:星斑川鲽增重率体组成血浆生化指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