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60420)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王代友曹阳陈超梅沈洁林丹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涎腺
  • 3篇照射
  • 3篇腮腺
  • 3篇射线
  • 3篇射线照射
  • 3篇双链
  • 3篇双链断裂
  • 3篇唾液
  • 3篇唾液腺
  • 3篇细胞
  • 3篇Γ射线
  • 3篇Γ射线照射
  • 3篇CO
  • 3篇DNA双链断...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表达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颌下
  • 2篇颌下腺

机构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王代友
  • 6篇陈超梅
  • 6篇曹阳
  • 5篇杨亦萍
  • 5篇林丹
  • 5篇沈洁
  • 5篇卿海云
  • 3篇麦华明
  • 2篇欧剑波
  • 2篇欧健波
  • 2篇尹恒山
  • 2篇谢诚
  • 1篇陆新萍
  • 1篇韦毅

传媒

  • 3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NBS1在大鼠唾液腺放射损伤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大鼠γ射线照射后唾液腺组织NBS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其在唾液腺上皮细胞放射性损伤修复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将8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健康对照组和照射组,各40只。照射组大鼠以 ^60Coγ 射线分次照射,每次3Gy,隔天1次,共5次,累积剂量为3、6、9、12和15Gy。应用电镜观察唾液腺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和反转录聚合酶链技术(RT-PCR)分别检测照射后2-4h的腮腺、颌下腺NBS1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照射组腮腺组织萎缩和损伤程度重于颌下腺。腮腺组织吸收剂量为9.12和15Gy时、颌下腺组织吸收剂量为9和12Gy时,NBS1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7.10、17.93、20.86,P〈0.05;t=3.13和7.53,P〈0.05)。照射组腮腺浆液细胞吸收剂量为9.12和15Gy时、导管上皮细胞剂量为12和15Gy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17.91、91.29,P〈0.05;t=3.09和5.62,P〈0.05)。颌下腺浆液细胞在12Gy时,NBS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t=4.61和11.84,P〈0.05)。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及黏液细胞其NBS1蛋白表达在整个照射过程中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γ射线照射后大鼠唾液腺组织NBS1mRNA和蛋白水平均出现下降,推测NBS1可能参与唾液腺放射损伤和修复的过程。
林丹王代友杨亦萍卿海云曹阳陈超梅沈洁欧健波
关键词:唾液腺上皮细胞
NBS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检测口腔鳞癌组织(OSCC)中NBS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OSCC病理分化级别的相关性以及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①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BS1蛋白在30例口腔鳞癌组织、9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②应用RT-PCR技术检测组织中NBS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OSCC与癌旁正常组织中,NBS1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显著,在口腔癌组织中均表达较高,并随着病理级别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NBS1在不同病理分化程度OSCC中表达水平的差别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与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其表达水平可成为判断口腔鳞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欧剑波王代友麦华明曹阳杨亦萍卿海云谢诚
关键词:口腔鳞癌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唾液腺细胞体外原代培养的一种新方法
2014年
目的:建立大鼠唾液腺上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模型,为体外研究唾液腺疾病提供种子细胞。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取出生1~2 d的Wistar大鼠腮腺组织,手术显微镜下去除腺体包膜,以无血清培养基(kerotinocyte-SFM)为培养液,并添加表皮生长因子(rat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 EGF)、牛垂体提取物(bovine pituitary extract,BPE)、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HC)、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胰岛素(insulin,INS)等因子,应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体外生长的形态特征。用H-E染色及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检查和鉴定。结果:培养的腮腺上皮细胞为三角形、多边形、圆形、短梭形,细胞单层生长,连接疏松。H-E染色可见细胞多为圆形,核蓝染,细胞有突起、细胞间桥。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证实所培养细胞为上皮来源;Vimentin、actin和calponin染色细胞大部分呈阳性,进一步确定细胞主要为肌上皮细胞。原代细胞在3~5 d内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并存活1周左右。结论:组织块培养法可以简捷、快速地获得大鼠腮腺上皮细胞,成功建立Wistar大鼠腮腺上皮细胞的体外模型。
韦毅王代友成梦苏曰松
关键词:唾液腺原代培养组织块培养法
^(60)Coγ射线照射大鼠涎腺组织后Mrell蛋白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检测Mre11基因及其蛋白在放疗后的大鼠腮腺和颌下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近交系雄性Wistar大鼠60只,按单次照射0 Gy,3 Gy、6 Gy、9 Gy、12 Gy、15 Gy剂量分成6组,用60Coγ射线照射大鼠头颈部,2h后收集大鼠两侧腮腺和颌下腺组织。用透射电镜观察涎腺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用RT-PCR检测Mre11的基因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检测Mre1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透射电镜显示:放射后大鼠腮腺腺泡细胞胞质和胞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随着剂量的增加,这种损坏逐渐加剧,未见到再生、恢复的变化。颌下腺和导管变化不明显。RT-PCR检测Mre11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免疫组化检测Mre11蛋白表达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治疗剂量的60Coγ照射对正常涎腺组织呈不可逆的损伤,损伤的程度具有剂量依赖性;大鼠涎腺细胞Mre11mRNA的表达无剂量依赖性;大鼠涎腺细胞Mre11蛋白的表达与辐射剂量以及组织类型有关,随剂量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
沈洁王代友曹阳林丹陈超梅
关键词:DNA双链断裂
大鼠涎腺放射损伤模型的建立及NBS1的表达变化
2011年
目的:研究大鼠涎腺放射损伤模型中NBS1基因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放射性涎腺上皮细胞损伤修复中的调控作用。方法:放射组40只大鼠以60Coγ射线分次照射,每次3GY,隔天1次,共5次,累积剂量分别为3、6、9、12、15 GY,对照组40只大鼠同期进行麻醉。照射后2~4 h,收集大鼠腮腺,颌下腺。应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和透射电镜观察涎腺组织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RT-PCR)检测腮腺、颌下腺NBS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腮腺较颌下腺组织损伤严重;放射组和正常组比较,腮腺放射剂量9 GY组起,颌下腺于12 GY组起,NBS1mRNA表达水平减少(P<0.05)。结论:大鼠涎腺放射损伤模型建立成功,NBS1可能参与涎腺放射损伤修复。
林丹王代友杨亦萍卿海云曹阳陈超梅沈洁欧健波
Rad50在放射后大鼠涎腺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检测Rad50在放射后大鼠涎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选用60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为对照组(未照射)、3 Gy组、6 Gy组、9 Gy组、12 Gy组、15 Gy组。放射组大白鼠用60Co一次性照射后2 h内处死,立即取出其腮腺、下颌下腺组织备用。用电镜观察放射后各组涎腺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Rad50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各放射组涎腺组织中Rad50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不同放射剂量的各放射组之间Rad50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大鼠腮腺、下颌下腺细胞超微结构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发生较明显改变。结论:放射可引起涎腺组织Rad50表达水平增高,但其表达水平并未随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增高,提示Rad50在涎腺放射损伤修复中的表达水平有限,这可能是涎腺放射敏感性机制之一。
陈超梅王代友林丹沈洁陆新萍
关键词:腮腺下颌下腺
不同剂量放射线对大鼠涎腺Rad 50表达的影响
2012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放射线对大鼠涎腺Rad 5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为对照组(未放射),实验组为3 Gy组、6 Gy组、9 Gy组、12 Gy组、15 Gy组。实验组用Co60一次性放射后,2 h内处死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法了解Rad 50在大鼠腮腺、颌下腺表达水平和定位。结果:Rad 50在大鼠腮腺中主要表达于导管系统和浆液性腺泡,在颌下腺浆液性腺泡中也有表达,在导管和黏液性腺泡中弱表达。大鼠浆液性腺泡中15 Gy组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放射组与对照组涎腺组织中的Rad 5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d 50表达水平和定位在大鼠腮腺和颌下腺中有些差异,可能参与了涎腺放射敏感性的机制。
陈超梅王代友杨亦萍卿海云曹阳林丹沈洁尹恒山
关键词:RAD腮腺颌下腺
^(60)COγ射线照射大鼠涎腺组织后对Rad50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初步研究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大鼠涎腺组织后Rad50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选取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可分为对照组(0Gy组),3、6、9、12、15Gy组,每组10只。用60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大鼠的头颈部后,2h内处死大鼠,并收集大鼠腮腺及颌下腺组织。使用免疫印迹法检测Rad50蛋白在大鼠腮腺、颌下腺的表达情况。结果:放射后大鼠的腮腺及颌下腺组织中的Rad50蛋白的表达量随着放射剂量的不同而变化,并且分别在9Gy及12Gy时达到最高。结论:Rad50蛋白的表达量受放射剂量和组织类型的影响,可能参与了涎腺放射损伤修复的机制。
尹恒山王代友陈超梅麦华明
关键词:免疫印迹涎腺组织
^(60)Coγ射线照射后大鼠涎腺中Mre11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60Coγ射线照射对大鼠腮腺和下颌下腺Mre11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近交系Wistar成年大鼠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及放射组(50只),放射组用60Coγ射线照射大鼠头颈部,总吸收剂量为15 Gy,每次照射3Gy,1次/d。照射3、6、9、12、15 Gy后2 h分别随机处死10只大鼠,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re11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照射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照射后唾液腺组织中Mre11蛋白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均随放射剂量的增大而增高,Mre1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腮腺照射9 Gy后和下颌下腺照射6 Gy后到达最大值,细胞凋亡率在腮腺照射9 Gy后和下颌下腺照射12Gy后到达最大值,之后开始逐渐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量60Coγ射线照射后大鼠唾液腺组织中Mre11蛋白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与放射剂量及唾液腺类型有关。
谢诚王代友麦华明曹阳杨亦萍卿海云欧剑波
关键词:DNA双链断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