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13BS012)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培朱涵赵科朱银萍赵玉更多>>
相关机构:石家庄学院天津大学吉林建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混凝土
  • 2篇阻尼
  • 2篇钢筋
  • 2篇钢筋混凝
  • 2篇钢筋混凝土
  • 2篇钢筋用量
  • 1篇底部剪力法
  • 1篇地震
  • 1篇地震作用
  • 1篇动三轴
  • 1篇动三轴试验
  • 1篇原状
  • 1篇支梁
  • 1篇三轴试验
  • 1篇水平地震
  • 1篇水平地震作用
  • 1篇损耗因子
  • 1篇配筋
  • 1篇配筋量
  • 1篇阻尼比

机构

  • 4篇石家庄学院
  • 3篇天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石家庄铁道大...
  • 1篇吉林建筑大学
  • 1篇天津城建大学
  • 1篇亚利桑那州立...
  • 1篇天津新金融投...

作者

  • 4篇张培
  • 3篇朱涵
  • 2篇赵科
  • 1篇刘春生
  • 1篇李自林
  • 1篇赵玉
  • 1篇朱银萍

传媒

  • 2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人民长江
  • 1篇混凝土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框架网格划分对钢筋用量的影响
2014年
针对如何节省钢材的问题,提出优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单位面积配筋量的方法.主要技术路线是探索板、梁尺寸及柱数目变化对构件内力分布和配筋量的影响.具体内容是将一个纵、横向长度给定的矩形建筑进行纵向长度均匀网格划分(每个网格线交点设有一根柱子),每种划分得到n个面积相同的网格.一般随着n的增大板配筋变小,梁与柱的配筋则增加,n将存在一个数值,使板、梁和柱的总体配筋量达到极值.模拟一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分别对板、梁、柱的配筋进行配筋公式推导,得到n与三个构件配筋体积V的函数关系,并进一步转换成单位面积配筋量m与n的关系.以n为优化变量,利用Matlab获得函数变化及最小值,最后通过具体案例进行了演示.
张培朱涵Apostolos Fafitis刘春生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网格划分承重构件配筋量
简支梁法测量混凝土阻尼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不同配合比及不同掺料的混凝土,通过自行研究的简支梁法测试装置对大尺寸混凝土材料试件进行了阻尼特性的研究。试验主要研究陶粒混凝土、橡胶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8个试件的共振幅值、混凝土应力应变等因素与混凝土试件损耗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激振幅值小于临界共振幅值时,试件阻尼损耗因子并不受共振的影响,并且混凝土应变在1.6×10-7~2.4×10^(-7)范围内时,阻尼损耗因子与应变和应变率无关。
张培朱涵朱银萍
关键词:简支梁混凝土阻尼损耗因子
重塑与原状风化土阻尼比试验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对一砂质泥岩风化土在300,400,500 k Pa及600 k Pa固结围压下,分别进行了原状土样与重塑土样的动三轴试验,得到了该砂质泥岩风化土的阻尼比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原状土与重塑土在各固结围压试验下,阻尼比随归一化剪应变γ取值的增大而增大,且在γ取值相同时,原状土阻尼比值大于相应重塑土;原状土与重塑土试样的λd~γ关系曲线均随固结围压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且降低幅度随着γ值的增大而减小,并在γ值接近于1时各关系曲线基本交叉重合;在同等试验条件下,通过经验公式与绘图两种方式求得的最大阻尼比值相差很小,但随着固结围压的增大,两种方式求得的最大阻尼比值相差变大。
赵玉李衍赫赵科张培
关键词:阻尼比动三轴试验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高度对钢筋用量的影响
2016年
为了在建筑抗震设计中节省钢筋用量,提出了一种优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单位面积配筋量的方法.该方法探索楼层数m变化对构件内力分布和配筋量的影响,将一个矩形规则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其在水平地震荷载影响下的构件内力,从而得到m与构件配筋体积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转化为m与单位面积配筋量之间的关系.以m为优化变量,利用Matlab进行快速计算,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演示.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得到m的最佳范围为6-11.
张培朱涵赵科李自林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水平地震作用底部剪力法钢筋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