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BE011202)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朱礼华赵志勇李建民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人口
  • 1篇人口负债
  • 1篇人口红利
  • 1篇人口转变
  • 1篇退休
  • 1篇退休年龄
  • 1篇可持续发展
  • 1篇老龄化
  • 1篇化解
  • 1篇计划生育
  • 1篇国民储蓄
  • 1篇国民储蓄率
  • 1篇红利
  • 1篇抚养比
  • 1篇储蓄
  • 1篇储蓄率
  • 1篇储蓄效应

机构

  • 2篇南开大学

作者

  • 2篇朱礼华
  • 1篇李建民
  • 1篇赵志勇

传媒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西北人口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国人口红利发展模式的代价与化解被引量:5
2012年
人口红利发展模式的动因内在于"人口机会窗口"。依赖于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人口红利才能得以变现。中国借助于人口红利发展模式,实现了数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正在向人口负债时代快速转换,产生大量劳动力闲置、收入差距拉大、产业结构升级举步维艰、以人口红利为支撑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潜力不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维定式与路径依赖等隐患。这一系列问题,必须通过促进有效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适时调整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统筹把握好下一阶段的城市化进程、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利用、适时调整退休年龄等政策举措予以积极化解。
朱礼华李建民
关键词:人口负债计划生育退休年龄可持续发展
当前中国老龄化的储蓄效应及其未来影响——基于日本的经验借鉴被引量:7
2013年
本文运用中国1990—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和日本1955—2009年的年度相关数据,针对老龄化的储蓄效应进行了研究。经典的生命周期储蓄理论对动态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并不能提供很好的解释,老龄化的储蓄效应具有阶段性特征。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是该时期中国老年人口比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阶段性地提高了人们的储蓄动机和国民储蓄率。借鉴日本的经验,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人口、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均衡发展,中国未来的老龄化进程将会显著降低国民储蓄率。
朱礼华赵志勇
关键词:老龄化国民储蓄率抚养比人口转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