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66001)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4
相关作者:黎广钊周浩郎梁文王欣谭趣孜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珊瑚礁
  • 3篇生态
  • 3篇生态区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珊瑚
  • 1篇生物结构
  • 1篇生物群落
  • 1篇群落
  • 1篇磷含量
  • 1篇健康
  • 1篇海洋化学
  • 1篇浮游
  • 1篇P

机构

  • 3篇广西科学院

作者

  • 3篇黎广钊
  • 2篇周浩郎
  • 2篇梁文
  • 1篇王欣
  • 1篇农华琼
  • 1篇谭趣孜

传媒

  • 2篇广西科学院学...
  • 1篇广西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种适合珊瑚礁生态区用海项目的礁系生物群落调查方法被引量:4
2012年
对国内常用的3种珊瑚礁生态系生物群落调查方法:Reef Check、截线样条法、HY/T 082-2005珊瑚礁生态监测技术规程方法的生物指标、主要调查内容、工作效率、适用范围等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一种适合珊瑚礁生态区用海项目的珊瑚礁生物群落的调查方法。
梁文黎广钊谭趣孜农华琼
关键词:珊瑚礁生物群落
涠洲岛珊瑚礁海域氮磷比值季节变化与浮游生物结构的关系被引量:9
2013年
海水中的营养元素如氮、磷等的含量对当地的浮游动、植物结构(总种数、丰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和多样性阀值)影响巨大。为了了解涠洲岛珊瑚礁生态区氮磷营养盐含量变化对生物生态的影响,文章根据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对涠洲岛珊瑚礁生态区4个季节水环境参数与生物生态调查的数据资料,重点分析不同形态的海水氮磷比值(N∶P)的分布及其与浮游动、植物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涠洲岛珊瑚礁生态区N∶P较高,年平均值为38.08±14.7,属P限制较明显的海区。在N∶P季节变化上,总体上受风生流影响较大的冬夏季明显高于春秋季;在N∶P空间变化上,由于一些特征影响因素,出现了局部的特点,例如,在珊瑚礁覆盖度和基础生物量较高的东北和西北部海域,溶解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溶解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比值、溶解态氮(dissolved nitrogen,DN)∶溶解态磷(dissolved phosphorus,DP)比值和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比值多出现高值,风生流影响较大的北部和西南部海域,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溶解无机磷(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比值和颗粒态氮(particulate nitrogen,PN)∶颗粒态磷(particulate phosphorus,PP)比值多出现明显低值,受生活和养殖排污影响较大的南部海域,PN∶PP比值最高。生态系统内部生态过程的释放补充、风生流的携带补充和岛区的综合补充影响均得到了重要体现。相关分析显示,不同形态N∶P比值之间的相关性以西南季风影响的春夏季最为显著,东北季风影响较大的冬季次之,秋季并不明显。不同形态N∶P比值在东北季风影响较大的秋冬季和受冷水团影响较大的春季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其对浮游动、植物结构的影响比环境因子显著得多;在浮游动、植物繁盛的秋季,集中体现了DON∶DOP、DN∶DP与浮游动物总
何本茂黎广钊韦蔓新谭趣孜
涠洲岛珊瑚礁健康评估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科学地判断涠洲岛珊瑚礁的现状,并找出造成目前现状的主要原因,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维持涠洲岛珊瑚礁的健康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根据历年来有关涠洲岛珊瑚礁生长、演变、环境变化与社会发展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调查研究资料,采用HRHPI的指标体系法,从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压力及社会经济等几个特征属性对珊瑚礁健康进行评估。【结果】涠洲岛的自然环境仍适合石珊瑚的生存,石珊瑚的种类丰度仍正常;珊瑚礁的覆盖率降低、分布范围缩小、生物多样性下降,尤其在浅海和局部人为影响大的区域,珊瑚死亡率大于补充率。【结论】涠洲岛的珊瑚礁处于衰退中的亚健康状态。过度捕捞、污染、物理损伤(踩踏、抛锚、水下工程等)和大尺度环境变化(如气候异常)等是造成涠洲岛珊瑚礁衰退的主要原因。
周浩郎黎广钊
涠洲岛珊瑚礁生态区各种形态磷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3年
根据2007年12月、2008年3、6和10月对涠洲岛珊瑚礁生态区进行4个季度的调查资料,首次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各种形态P的含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涠洲岛珊瑚礁生态区P的含量不高,作为主要环境评价因子的CDIP均在一类海水范围内;在所有形态P中,只有CTP和CDP具有春季>秋季>夏季>冬季的变化规律,其余形态P却各具特色;但4个季节P的存在形态均是以DP为主,占TP含量的74.65%~88.96%;各种形态P含量的平面分布受风生流的影响极为明显,而且突出体现在CTP和CPP的含量分布上.相关分析表明,各种形态P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其中CDP与CDOP在4个季节均以显著(p<0.05)以上的正相关出现,但只有春夏季成为CTP的主导控制因子.涠洲岛珊瑚礁生态区各种形态P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主要突出体现在受风生流影响较大的CPP相关水平上.但各种形态P与浮游生物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却与浮游生物的兴衰有关,在浮游生物量较低的春季,各种形态P含量只对浮游植物丰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和多样性阀值产生显著的正、负相关影响,而在浮游动、植物和初级生产力显著增加的秋季,所有形态P含量与浮游动、植物和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却主要集中体现在CPP和CDOP对浮游植物数量变化以及对浮游动物的总种数、丰度、多样性指数和多样性阀值的正、负相关影响上,与珊瑚礁生态系的元素循环和能量传递速率加快,P获得快速再生并对浮游动、植物和初级生产力起明显促进作用有关.
韦蔓新黎广钊何本茂李智谭趣孜王欣
关键词:海洋化学影响因素
涠洲岛珊瑚健康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根据2007年秋至2008年春间,涠洲岛6条主剖面15条断面的珊瑚和底质覆盖率、珊瑚补充量、死亡指数的一次两阶段的调查数据和同期4个季度月的水环境调查数据,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初步分析了涠洲岛珊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调查断面珊瑚死亡指数平均为40.90%,珊瑚死亡发生于本次调查的两年前;珊瑚有恢复的迹象,但珊瑚补充量小,珊瑚补充量与活珊瑚+死珊瑚覆盖率显著相关(r=0.520,P<0.05);除汞、铅、锌和油类外,涠洲岛珊瑚礁海区水体的理化、生物因子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大体上呈微营养水平,春季的水体营养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涠洲岛珊瑚死亡率高和恢复慢,表明珊瑚处于退化中的亚健康状态。
周浩郎黎广钊梁文王欣
关键词:珊瑚健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