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CIA060078)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王阳王希艳王路昊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历史演进
  • 2篇论美
  • 2篇科学不端行为
  • 2篇不端行为
  • 1篇教育
  • 1篇教育政策
  • 1篇科研诚信
  • 1篇保密
  • 1篇诚信

机构

  • 4篇南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4篇王阳
  • 2篇王希艳
  • 1篇王路昊

传媒

  • 3篇科学学研究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美国科学不端行为调查程序的历史演进——以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为中心被引量:13
2010年
1983年美国公共卫生局颁布了首部应对科学不端行为政策,然而这部政策中缺乏科学不端行为调查程序的内容。1986年,美国公共卫生局出台了这部政策的指导意见,添加了保护揭发者、保密、专家调查等不端行为调查程序的基本原则。1989年,美国公共卫生局下属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创立美国科学诚信办公室,建立了独特"科学对话模式"——保护原告的无抗辩模式、保护被告的无听证会模式和保护科学自主性的科学家主导模式。1992年,重组后的新机构——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增加了全面调查阶段的听证会程序,强化了调查的司法性。至此,经历了近十年发展历程后,科学对话模式至今保持着相对稳定。
王阳程晖
关键词:保密
论美国科学不端行为定义演变的几个趋向被引量:8
2008年
从1989年美国公共卫生局发布第一个正式"科学不端行为"定义,到2000年美国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的"研究不端行为"定义实现了定义的统一,美国科学不端行为的定义经历了十多年的争论,内涵发生了四个大的变化,一是取消模糊语言"其他行为";二是加强对术语"捏造、篡改和剽窃"的解释;三是建立不端行为调查结论的判断依据;四是从"科学不端行为"转变为"研究不端行为"。
王阳王希艳
略论美国科研诚信教育政策内在机制被引量:13
2010年
较成熟的美国科研诚信教育政策形成了三方面的内在发展机制:第一,调查报告引导政策,这些专题性调研能够有效评估现有科研诚信教育状况,进而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推动政策;第二,机构的培训经费、甚至研究经费的申请与强制性教育挂钩,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化和规范化;第三,科学共同体自治与政府管制构成了极强的张力,贯穿于政策的演进。借鉴美国经验,中国科研诚信教育政策应当充分重视研究报告的价值,因地制宜地实施培训研究经费与教育结合的模式,重视科学共同体和政府双方力量,共同建构中国科研诚信教育。
王阳王路昊
关键词:历史演进科学不端行为
论美国“科学不端行为”定义的历史演进被引量:10
2009年
美国是全球范围内较早和较为系统开展科学不端行为定义研究的国家。1989年美国公共卫生局颁布了第一个正式科学不端行为定义,引发了贯穿整个90年代的持续争论。199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在批评上述定义基础上提出了"三种行为框架"的定义建议,1993年美国研究诚信委员会针对1989年的定义转而提出"主要原则加例子"的定义建议。直到1999年美国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颁布基于1989年定义基础上改进的"研究不端行为"定义,才结束了持续争论。纵观这场争论,科学界认识到不端行为的危害性和定义的重要性,政府机构的积极推动,构成了美国定义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王阳王希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