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288)

作品数:10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冯百岁王丹丹赵美华马娜周川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大学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炎症
  • 5篇炎症性
  • 5篇炎症性肠病
  • 5篇细胞
  • 5篇肠病
  • 4篇结肠
  • 3篇受体
  • 3篇结肠炎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溃疡
  • 2篇溃疡性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坏死
  • 2篇白细胞介素
  • 1篇大细胞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新生儿
  • 1篇信号

机构

  • 8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9篇冯百岁
  • 3篇王丹丹
  • 3篇赵美华
  • 2篇马娜
  • 1篇冯晓霞
  • 1篇宋红
  • 1篇郝卉杰
  • 1篇薛福敏
  • 1篇周川
  • 1篇李晶晶
  • 1篇李林静
  • 1篇周川
  • 1篇贺欣
  • 1篇路瑶
  • 1篇张建立

传媒

  • 3篇中华炎性肠病...
  • 2篇胃肠病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细胞介素22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8年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多种病因引起、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复发性炎症,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白细胞介素22(IL-22)是一种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细胞因子。在肠道中IL-22具有通过激活STAT3通路来促进黏膜屏障完整性的抗菌肽和黏蛋白表达的能力,并可促进肠上皮细胞再生和增强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IL-22在IBD患者肠道黏膜中表达水平明显增强,IL-22可促进肠道炎症损伤的修复,但是随着细胞因子等环境变化,如IL-23、T-bet、IL-22结合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IL-22表现出了其特征性的双面性,一方面可以促进炎症损伤的修复,另一方面会加重炎症损伤反应。文中阐述IL-22的起源、作用方式以及在临床治疗领域应用的前景。
高闯杜晓博王丹丹冯百岁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芳香烃受体
肥大细胞在细菌鞭毛蛋白引起的肠T84细胞单层损伤中的作用
2018年
目的 探讨细菌鞭毛蛋A对肠黏膜屏障影响及肥大细胞在肠黏膜屏障损伤中作用.方法 在Transwell小室内共同培养T84细胞单层和肥大细胞(HMC-1),模拟肠黏膜屏障,并向培养系统中加入细菌鞭毛蛋白.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T84细胞单层的跨上皮电阻(TER)值和辣根过氧化酶(HRP)通过率,分析肠黏膜屏障完整性;使用免疫细胞化学实验检测T84细胞对细菌鞭毛蛋白的摄取;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基底层培养基中经T84细胞转运的细菌鞭毛蛋白含量,以及HMC-1细胞分泌的组胺和类胰蛋白酶β2(MCT)的水平.结果 较低浓度(≤8mg/L)的细菌鞭毛蛋白对T84细胞单层的相对TER值以及HRP通过率无显著影响;当细菌鞭毛蛋白浓度>8mg/L,随着细菌鞭毛蛋白浓度的增加T84细胞单层的相对TER值逐渐下降,HRP通过率逐渐增加.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和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菌鞭毛蛋白组T84细胞的胞质被染成棕褐色.ELISA结果提示细菌鞭毛蛋白组基底侧细菌鞭毛蛋白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各组组胺浓度和MCT水平与各组细菌鞭毛蛋白HRP通过率的结果保持一致.结论 细菌鞭毛蛋白可直接破坏T84细胞单层或经T84细胞摄取并转运到达基底侧,激活HMC-1细胞,使其释放组胺及类胰蛋白酶β2,增强T84细胞单层肠黏膜屏障的损伤.
贺欣杨万荷路瑶张目涵马娜赵美华冯百岁
关键词:肠黏膜屏障
IL-33/ST2信号通路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被引量:3
2019年
白细胞介素-33(IL-33)是新发现的IL-1超家族细胞因子,通过其受体ST2介导的通路参与多种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炎症性肠病(IBD),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显示IL-33在肠黏膜中可能发挥促炎和保护的双重作用。本文就IL-33/ST2信号通路与IBD的关系作一综述。
董月美张方赵美华马娜冯百岁
关键词:ST2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患者循环LncRNA-MEG3的表达水平及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克罗恩病(CD)患者循环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母系表达基因3(MEG3)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就诊的CD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CD活动指数(CDAI)分为缓解组(缓解期,CDAI<150分)40例和活动组(活动期,CDAI≥150分)3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法分析CD患者血清LncRNA-MEG3表达水平与CDAI、CD简化内镜评分(SES-CD)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LncRNA-MEG3水平对CD及CD疾病活动性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LncRNA-MEG3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活动组血清LncRNA-MEG3表达水平较缓解组显著降低(P<0.05)。CD患者血清LncRNA-MEG3表达水平与CDAI、SES-CD均呈显著负相关(r=-0.514、-0.476,P均<0.05)。血清LncRNA-MEG3表达水平诊断C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95%CI:0.7980.918),截断值为1.657,敏感度为84.6%,特异性为80.0%,约登指数为0.646;血清LncRNA-MEG3表达水平诊断CD疾病活动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95%CI:0.7630.937),截断值为1.400,敏感度为75.0%,特异性为84.2%,约登指数为0.592。结论CD患者血清LncRNA-MEG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对CD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能是区分CD患者活动性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张庆王大伟刘畅王宝玉常东歌
关键词:克罗恩病长链非编码RNA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20年
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SF)成员可直接破坏肠道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共刺激淋巴细胞,从而促进炎症发生发展。肿瘤坏死因子(TNF)可作为IBD治疗的靶标。本文对TNF和其他TNFSF成员,特别是FasL、TRAIL、RANKL、TWEAK、LIGHT和TL1A在IBD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杨贝贝王丹丹耿丽王许平杜晓博高闯冯百岁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炎症因子
NEC新生儿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清I-FABP、CRP、IL-8水平变化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的危险因素,并观察患儿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87例NEC新生儿(观察组)和120例患有黄疸的非NEC新生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新生儿NEC发病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检测两组新生儿血清I-FABP、CRP及IL-8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各指标在NEC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两组新生儿产时窒息、母乳喂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肠道畸形及服用微生物制剂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血清I-FABP、CRP及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中随着病变分期的增加,患儿血清I-FABP、CRP及IL-8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FABP、CRP、IL-8诊断NEC的最佳临界值为I-FABP>1.27μg/L、CRP>9.23 mg/L、IL-8>16.84 ng/L,三者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5.90%、86.20%、65.50%,特异度分别为90.00%、65.00%、70.00%。结论产时窒息及合并症是NEC发病的危险因素;血清I-FABP、CRP及IL-8水平检测对NEC的诊断和病变分期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周川宋红李晶晶冯晓霞冯百岁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白细胞介素8
细菌鞭毛蛋白及CD98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初探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细菌鞭毛蛋白及CD98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作用。方法纳入60例初发型活动性UC患者,其中轻度和中重度UC各30例,另取健康志愿者血清30份和15例结肠癌患者行外科手术距肿瘤组织≥5cm的正常结肠断端组织作为对照。分别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中细菌鞭毛蛋白抗体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CD98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肠黏膜细菌鞭毛蛋白和肠上皮细胞基底膜中CD98的表达。计量资料两组均数比较采用SNK—q法,计数资料采用R×C表X2检验,等级资料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轻度UC组、中重度UC组外周血细菌鞭毛蛋白抗体的浓度呈上升趋势,分别为(7.603±2.118)pg/ml、(13.702±3.131)pg/ml和(20.813±3.004)p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70,P〈0.01);3组肠黏膜细菌鞭毛蛋白的表达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3/15、56.67%和7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53,P=0.003)。对照组、轻度UC组、中重度UC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98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28.42±4.31)%、(32.45±6.71)%和(43.40±5.0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10,P=0.007);3组肠上皮细胞CD98表达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15、36.67%和6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00,P〈0.05)。外周血清细菌鞭毛蛋白抗体浓度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98的表达呈正相关(r=O.548,P〈0.05)。结论细菌鞭毛蛋白和CD98可能是导致UC炎性反应活动的重要因素。
郝卉杰薛福敏张建立周川李林静冯百岁
关键词:鞭毛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不明且反复发作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既往已有的证据表明宿主不恰当的免疫反应与IBD的发生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髓样细胞触发受体(TREM)-1可以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参与IBD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TREM-1在IBD中的研究进展,进一步阐明IBD的发生机制。
耿丽张目涵王许平王丹丹杨贝贝高闯杜晓博冯百岁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TOLL样受体
核受体家族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5
2019年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主要累及结直肠的慢性特发性疾病,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涉及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上皮细胞破坏、异常黏膜免疫反应和基因易感性等多种因素。核受体在消化系统稳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参与胆汁酸肠-肝循环过程、吸收或分泌溶质和水分以及营养物质运输等过程,部分核受体成员还参与调控肠道免疫反应、维持肠道上皮细胞及黏膜屏障完整性,并与IBD的病理生理过程关系密切。
董月美张方赵美华张目涵冯百岁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孕烷X受体法尼醇X受体维生素D受体
NLR、MLR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9年
背景:外周血白细胞或白细胞分类作为临床检查的常规项目,被认为是炎症性疾病的简捷生物学标志物,中性粒细胞和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多种疾病的活动度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7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UC患者,以4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MLR,并分析其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Mayo评分、UCEI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UC的效能。结果:UC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NLR以及ML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轻度患者相比,中重度UC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NLR以及MLR显著升高(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NLR以及MLR与CRP、ESR、Mayo评分、UCEIS评分均存在正相关性,淋巴细胞计数与上述指标呈负相关性(P<0.05)。Cut-off值为0.470时,NLR诊断UC的敏感性为0.613,特异性为0.857,AUC为0.731(95%CI:0.636~0.827);cut-off值为0.439时,MLR诊断UC的敏感性为0.629,特异性为0.810,AUC为0.726(95%CI:0.630~0.822)。结论:NLR和MLR在UC患者中升高,且可反映疾病活动状况,有望成为诊断和评估UC的血清学标志物。
董月美张目涵张方王斌斌冯百岁
关键词:ROC曲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