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111070200)

作品数:8 被引量:305H指数:8
相关作者:千怀遂赵峰焦士兴任玉玉刘清春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广州大学科学出版社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气候
  • 3篇冬小麦
  • 3篇气候变化
  • 3篇小麦
  • 3篇棉花
  • 2篇生育
  • 2篇生育期
  • 2篇气候适宜度
  • 1篇生长发育
  • 1篇适宜性
  • 1篇农作
  • 1篇农作物
  • 1篇气候适宜性
  • 1篇气候影响
  • 1篇气候影响评价
  • 1篇圈层
  • 1篇全球变暖
  • 1篇全球气候
  • 1篇全球气候变化
  • 1篇作物

机构

  • 6篇河南大学
  • 3篇广州大学
  • 2篇科学出版社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千怀遂
  • 4篇焦士兴
  • 4篇赵峰
  • 3篇任玉玉
  • 1篇刘青青
  • 1篇刘清春
  • 1篇刘清春

传媒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河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被引量:80
2005年
运用建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模型对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降水适宜度波动最强;温度适宜度与气候适宜度波动均较小,且20世纪80年代以来振幅明显变小。从变化倾向来看,温度、光照和气候适宜度分别以每10年0.003、0.005和0.006的速度升高,降水适宜度以每10年0.002的速率降低。
千怀遂焦士兴赵峰
关键词:冬小麦生育期
农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研究——以河南省冬小麦为例被引量:166
2003年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温度、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适宜度模型的建立是农作物气候适宜度评估的基础。该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结合河南省冬小麦生理生态特征建立了旬温度适宜度函数、旬光照适宜度函数和旬降水适宜度函数。考虑到不同生育期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影响强度的客观差异,运用相关系数法设定每个生育期内各旬的权重;运用因子分析法设计全生育期20个旬的权重。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光温水的共同影响,为反映其气候适宜性变化,必须模拟三因子的协同效应,因此该文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同期光温水的综合气候适宜度,对10个代表站点的气候适宜度计算结果与冬小麦气象产量的相关分析发现,两者间的相关性极为显著,说明用这种方法模拟作物气候适宜性变化是合理可行的。
赵峰千怀遂焦士兴
关键词:农作物气候适宜度冬小麦生育期
河南省棉花气候适宜度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70
2006年
结合前人的研究确立河南省棉花气候适宜度模型,对所选46个站点1961—2000年的适宜度进行计算,分析1961—2000年全省及各站点适宜度的变化趋势,表明1981—2000年适宜度变化趋势显著。对1981—2000年各站点适宜度的变化趋势根据变化的方向和强度进行分类,将河南省划分为适宜度强增长型、弱增长型、减弱型。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棉花气候适宜度总体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各地的变化趋势依据热量带和地形地貌的不同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结合各地1981—2000年的气候资料对各类型的气候适宜度变化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任玉玉千怀遂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适宜度棉花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研究进展和展望被引量:11
2005年
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核心计划 ,经过 15年的研究 ,国际地圈 -生物圈计划 (IGBP)已经进入了第 2研究阶段。文章综述了IGBP计划近 10年研究进展 ,主要有地球系统关键过程研究和跨计划的集成研究两方面。面对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在研究方向上IGBP将发生变动 ,包括实现更高层次上的集成研究 ,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相适应 ,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 ,全球问题与区域问题结合更加明确等 4方面。同时按照地球系统的结构 ,指出了对应地球系统各圈层及界面的相关计划研究的热点问题 ,并介绍了我国IGBP研究的主要成果与未来研究方向。
刘清春千怀遂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圈层
全球气候变化对作物气候适宜性的影响——以河南省冬小麦为例被引量:18
2004年
运用建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模型对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三因子(降水、温度和光照)及其组合的累积距平变化反映了不同生育时段气候因子对冬小麦生长的作用大小及其趋势变动。分析发现,受近年来全球变暖的影响,冬小麦拔节期温度与降水适宜度明显提高。
千怀遂焦士兴赵峰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冬小麦生长发育
全球变暖影响下农作物气候适宜性研究进展被引量:51
2004年
简介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气候适宜性影响的研究方法和基本观点 ,对动态模拟和控制试验所得结论给予评述 ,并针对目前气候影响评价与预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研究重点。
赵峰千怀遂
关键词:全球变暖气候影响评价
河南省棉花的温度适宜性及其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41
2004年
棉花是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变化很敏感。该文运用温度适宜度模型,选取河南省46县区,对该省棉花生产适宜性的生育期和时空差异进行计算、评价及预测。首先分析棉花各生育期温度适宜度,结果表明,播种期、吐絮期适宜度较低,受温度影响较大,具有较高的变率,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表现出较高的温度适宜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变率也较小;其次分析河南省各县区的平均温度适宜度,并据此将河南省分为高、中、低三大适宜度类型区;最后分析棉花各生育期温度适宜度的年际变化,发现未来各生育期中开花期无明显变动,其它生育期适宜度未来都有升高趋势,同时对河南省46县区的棉花温度适宜度变化趋势作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县区温度适宜度都有升高趋势,且存在地区差异,根据未来适宜度变化倾向的大小,将河南省划为强增长、次强增长、弱增长三大变动类型区。
刘清春千怀遂任玉玉焦士兴
关键词:气候变化棉花
河南省棉花气候适宜度分析被引量:29
2004年
依据前人已有的研究结果,首先研究了影响河南省棉花生产的关键气候因子,并分别构建了光照时数、温度、降水量及三因子综合影响的适宜度函数。其次利用Q型分层聚类法对所选站点1960—2000年40年平均总适宜度进行分析,最终将其分为三类。同时按各站点的类别和邻近程度进行地域上的合并,得到三大类,七个区。发现以豫东北平原和伊洛河流域气候适宜度最高。最后对各区光、温、水三因子的适宜度分别进行了分析。
任玉玉千怀遂刘青青
关键词:棉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