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2006NZ0001-2)
- 作品数:10 被引量:71H指数:5
- 相关作者:陈顺立杜瑞卿吴晖黄金水汤陈生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南阳师范学院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福建省林业厅种苗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短枝木麻黄群体的遗传分化和遗传结构被引量:8
- 2007年
- 利用RAPD技术对4个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种群的遗传分化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短枝木麻黄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大小不一,由大到小依次为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太平洋群岛的原生种群(YSAP)>引种于亚洲的次生种群(CSAS)>引种于非洲的次生种群(CSAF)>天然分布于东南亚的原生种群(YSAS)。遗传变异分析表明,短枝木麻黄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种群间遗传多样性比例(Hsp-Hpop)/Hsp=0.246,遗传分化系数GST=0.263,种群间变异比率φST=0.278 9,即群体内变异占了72.11%,群体间变异占27.89%。UPGMA聚类分析将4个短枝木麻黄种群归为2类,YSAS与CSAS的亲缘关系较密切,而YSAP与CSAF有着更亲密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次生种群的主要引种来源。
- 罗美娟叶功富卢昌义
- 关键词:短枝木麻黄遗传分化RAPD
- 受害马尾松针叶营养及次生物质含量与思茅松毛虫种群参数的相关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为了揭示受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叶主要化学物质变化对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种群变动的影响,本研究以受思茅松毛虫危害程度不同(轻度、中度和重度)的马尾松针叶喂养思茅松毛虫幼虫,测定思茅松毛虫饲养种群的特征参数和不同受害程度马尾松针叶营养物质与次生物质含量,用综合相关系数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随植株受害程度加重,针叶黄酮含量增加,可溶性糖、蛋白质、多糖含量减少,各龄幼虫平均历期延长、死亡率升高。单宁和总酚含量的变化与各龄幼虫平均历期、死亡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2)除6龄幼虫外,其他各龄幼虫的平均历期、死亡率均与松针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有直接的和综合的相关性;(3)随受害程度加重,7龄幼虫体重、幼虫平均取食量、蛹重、化蛹率、雌性比、每雌生殖力减小。单宁、总酚含量的变化对7龄幼虫体重、幼虫平均取食量、蛹重、幼虫平均死亡率、化蛹率、雌性比、每雌生殖力都没有显著影响。总体上,松针营养和次生物质含量对思茅松毛虫种群参数有重要影响,其重要性依次为可溶性糖>蛋白质>多糖>黄酮,单宁和总酚的作用相对较小。
- 周索陈顺立陈德兰吴晖张飞萍张潮巨杜瑞卿
- 关键词:思茅松毛虫马尾松次生物质种群参数
- 不同健康类型马尾松林分松墨天牛种群动态
- 2016年
- 在福建武夷山采用林间调查和诱捕松墨天牛成虫的方法,研究不同健康类型马尾松林分松墨天牛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健康林分(A)、亚健康林分(B)、不健康林分Ⅰ(C)和不健康林分Ⅱ(D)4个监测点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数量分别为73、108、136、162头;危害程度分别为:轻度危害、中度危害、中偏重度危害、重度危害。松墨天牛在武夷山市1 a发生1代,不同健康类型马尾松林分中松墨天牛成虫均于5月上旬始见,但其终见期不同,不健康林分Ⅰ和健康林分中松墨天牛成虫终见于9月中旬,而其他类型林分终见期在9月下旬;亚健康林分、不健康林分Ⅰ中松墨天牛活动高峰期完全一样,但不同于健康林分、不健康林分Ⅱ。
- 欧文胜柯玉琼陈德兰陈顺立
- 关键词:松墨天牛马尾松种群动态
- 武夷山景区松墨天牛种群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坐标变换对应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为了探明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种群密度指标与环境因子的对应关系,在福建武夷山风景区设立了10块马尾松林监测标准地,通过对松墨天牛的6个数量指标和7个环境因子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坐标变换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海拔(Y1)对松墨天牛的6个指标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郁闭度(Y6)和地被物覆盖率(Y7)对6个指标都有负向的抑制作用;林龄(Y2)、树高(Y3)、坡向(Y4),也都是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也较小;坡位(Y5)关系最不密切,影响程度也较小;最为敏感的指标是幼虫平均虫口密度(X1)、雌成虫虫口密度(X2)、下层虫口密度(X5);其次为雄成虫虫口密度(X3)、冠层虫口密度(X4);最不敏感的是诱捕器成虫捕获量。这些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对松墨天牛数量变化有重要影响,但不同因子影响程度不同,不同的松墨天牛数量指标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 杜瑞卿陈顺立余培旺范正章
- 关键词:松墨天牛马尾松种群密度环境因子
- 应用管氏肿腿蜂林间防治松墨天牛被引量:32
- 2008年
- 管氏肿腿蜂是有效防治松墨天牛幼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根据前人经验,本试验于2004-2007年在福建厦门进行林间放蜂防治和示范推广试验.结果表明:林间放蜂方法以每株放蜂法和隔株放蜂法为优,校正寄生率分别达31.27%和30.99%,明显高于中心放蜂法的11.36%;最佳放蜂时间为6-7月份,此时林间温度为27℃左右,适于管氏肿腿蜂活动,也是天牛幼龄期,易于被寄生;放蜂密度以蜂虫比为3∶1为宜.林间示范推广试验效果表明,应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幼虫切实可行,寄生效果均稳定在20%以上.
- 康文通汤陈生梁农陈水沯黄金水陈清良陈金渭何学友杨希
- 关键词:管氏肿腿蜂放蜂技术松墨天牛寄生率
- 不同抗性马尾松针叶中营养物质含量与对松突圆蚧抗性关系的判别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为了探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叶营养物质含量与其对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抗性的关系,选择了不同抗性的10个马尾松家系,分别测定未受松突圆蚧危害植株与受害植株针叶中可溶性糖、总糖、可溶性蛋白、全N、游离氨基酸、粗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和总糖/全N等7个指标,并采用判别分析法分析这7个指标与马尾松家系对松突圆蚧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家系不论是否受松突圆蚧的危害,能明显区别抗性组别的指标都是可溶性蛋白(X3)、全N(X4)和游离氨基酸总量(X7),随抗性的降低,它们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受害植株中上述3个指标的含量低于未受害植株;受害后,各指标变化量中能明显区别抗性组别的是全N(X4),随着植株抗性的降低,针叶中的可溶性蛋白(X3)、全N(X4)和游离氨基酸总量(X7)的含量变化量减小。据此得出:(1)可溶性蛋白(X3)、全N(X4)和游离氨基酸总量(X7)是与抗性关系最密切的指标,含量与抗性呈负相关关系,变化量与抗性呈正相关关系;(2)受到危害后,无论含量或变化量,7个指标都发生了重要变化,都表现出与抗性的相关性,构成了有效判别函数的组成变量;(3)因判别分析方法可以分析各指标的综合作用,应用该方法分析各营养成分与马尾松对松突圆蚧抗性的关系,比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更有优越性。上述研究结果为抗松突圆蚧马尾松家系的选育及其抗性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价值。
- 陈顺立杜瑞卿吴晖张华峰
- 关键词:马尾松松突圆蚧抗虫性
- 不同健康类型的马尾松林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
- 2014年
- 通过对不同健康类型的马尾松林分中节肢动物种类的调查,采集到816号标本,分属于2纲、13目、63科。各林分中采集到的标本在目、科、个体数量上均不相同,不同健康林分之间节肢动物类群的相似系数大小不一。不同健康类型马尾松林分节肢动物群落在稳定性上的大小顺序为健康林分>亚健康林分>不健康林分。不同健康类型马尾松林分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S、物种数量N、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的大小顺序均为健康林分>亚健康林分>不健康林分;优势集中性指数(C)的情况与之正好相反。
- 林中平
- 关键词:马尾松林分类型节肢动物
- 福建三明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时间格局被引量:1
- 2015年
- 时间格局分析表明:1993—2007年间,三明市主要森林有害生物种类呈逐年增多趋势,发生严重的有22种虫害(螨害)和11种病害,多数为害毛竹、杉木和马尾松等主要树种,其中有6种属危险性有害生物,分别为松针褐斑病、松材线虫病、板栗疫病、桉树焦枯病、毛竹枯梢病和萧氏松茎象。从发生面积看,1993—2003年间呈波动式缓慢上升,2004—2007年间突然跃升,呈现持续大面积发生的格局,这与主要历史性有害生物如马尾松毛虫、松针褐斑病等持续发生,而竹蝗和竹毒蛾的发生面积显著回升,其它一些次要害虫如毛竹螨类、竹舟蛾等上升为主要害虫等密切相关。
- 黄文玲
-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
- 受松突圆蚧不同程度危害后马尾松家系次生物质含量变化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对受松突圆蚧不同程度危害的马尾松家系主要次生物质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高抗马尾松家系(330、386、318、465)针叶的黄酮、单宁及总酚含量显著高于高感的马尾松家系(439、469、458),不同抗性马尾松家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还表明,不同抗性的马尾松家系,其受害后,针叶中主要次生物质黄酮、单宁及总酚含量与未受害相比,均呈增加的趋势,但增加的幅度差异较大;高抗马尾松家系(330、386、318、465)主要次生物质含量增加幅度达100%以上,极显著高于高感马尾松家系。说明针叶中主要次生物质含量高低与马尾松家系的抗虫性有一定关系。
- 洪贞
- 关键词:松突圆蚧抗性次生物质
- 松树营养物质及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与思茅松毛虫危害关系的判别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为了掌握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Matsumura)]的发生危害及其与寄主植物松树之间的关系,了解松树受害后应激反应的变化过程,探讨其与抗性有关的营养指标以及次生代谢物质的关系,以期提出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在福建光泽华桥林场和南平市茂地乡两地分别设置4块样地,轻、中、重度受害及未受害各1块,在2008年4月中旬和8月中旬,采集思茅松毛虫幼虫不同危害程度的松针,测定松针营养物质及次生物质含量,进行判别分析。结果分析表明,松树在思茅松毛虫危害胁迫下,随着受害程度的加重松针内黄酮、单宁、总酚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多糖、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依据有关指标进行判别分析,能够准确地对松树被害程度进行分级。由此得出结论:松树营养物质以及次生代谢物质与松树危害程度有密切相关,能够反映其变化指标的重要性依次是:总酚、多糖、单宁、黄酮、蛋白质、可溶性糖。判别分析对于多指标、多对象、多组别的分析,较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综合性强,能体现多指标的共同作用。
- 郑宏
- 关键词:思茅松毛虫松树营养物质次生代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