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0731021)
- 作品数:6 被引量:70H指数:3
- 相关作者:郝再彬李洋张达宋福平蒋泽军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 高产抗生素Zwittermicin A苏云金芽孢杆菌A164发酵条件的优化被引量:4
- 2012年
- 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出高产抗生素(Zwittermicin A)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A164,对此菌种的发酵条件进行了探讨。以A164合成高含量抗生素为目标对发酵培养的碳源、氮源、时间等条件进行了单因素优化;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确定发酵条件的重要影响因子,根据爬坡路径法,确定了各个因子的最适范围,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因子再次进行优化,得到了最佳发酵条件。最佳发酵条件为:蛋白胨含量17.56g.L-1,葡萄糖20.0g.L-1,MgSO40.18g.L-1,CaCl20.08g.L-1,ZnSO40.20g.L-1,K2HPO41.3g.L-1,培养温度28.31℃,发酵时间36h。
- 李洋蒋泽军刘红艳李子院郝再彬宋福平张杰
- 关键词:发酵条件优化
- 硫酸铈铵-亚硫酸钠体系荧光光度法测定甜叶菊糖苷含量
- 2013年
- 甜叶菊,又名“甜菊”、“甜草”,原产巴拉圭,属菊属菊科草本植物。其叶内含有甜叶菊糖苷,是一种天然甜味剂,成为继蔗糖、甜菜糖之后的第三种天然糖源,具有高甜度、低热量、无毒无副作用等特点。甜叶菊的主要成分为甜菊苷(St),约占60%~70%(质量分数,下同),甜度为蔗糖的300倍,其次是菜鲍迪苷A(RA),约占15%~20%.甜度为蔗糖的450倍,而目.甜味最接近蔗糖.其他组分含量都较少。
- 蒋泽军龙施华李洋郝再彬杨正坤
- 关键词:甜叶菊糖苷光度法测定天然甜味剂荧光高甜度
- 光照对芦丁稳定性及抑菌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1年
-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羟基结构易被氧化,为了解其羟基被氧化后,是否还具有抑菌、抗癌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对芦丁光照处理前后的含量、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和还原能力)、分子结构以及抑菌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芦丁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呈下降趋势,降解反应属于一级反应,半衰期为187.3 d.结构鉴定表明,光照处理芦丁母核结构没有降解,只是A环5、7-OH和B环3′、4′-OH氢解离,芦丁在溶液中以负离子或自由基形式存在.芦丁氧化前后的浓度与抑菌效果均成良好的量效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3 2和0.933 0.但氧化芦丁的EC50值(15.58 g/L)与对照(6.34 g/L)相比差异显著(P<0.01).可见,氧化芦丁的抑菌活性明显降低.这进一步表明,芦丁分子结构的细微改变与体外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三者之间的构效关系基本一致.
- 杨丹郝再彬胡淑田张永军宋福平
- 关键词:芦丁黄酮类化合物光照稳定性抑菌活性
- 水稻无侧根突变体RM109子粒及幼苗生物学特性
- 2013年
- 以水稻无侧根突变体RM109为材料,对其无侧根特性的其它伴随性状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遗传突变引起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突变体的子粒宽、厚、百粒重、百粒谷物量均小于野生型,子粒和发芽第5天的百粒淀粉含量分别是野生型的135%和157%,萌发第4天的幼苗根系琥珀酸脱氢酶(SDH)比活性是野生型的8%;突变体经1μmol·L-1的AgNO3处理后对ACC、H2O2、2,4-D及TIBA都表现出耐性,但对照组突变体(无Ag+处理)对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和H2O2的耐性低于野生型、对2,4-二氯苯氧乙酸(2,4-D)及三碘苯甲酸(TIBA)的耐性高于野生型。
- 张达王云秋郝再彬
- 关键词:水稻生物学特性
- 水稻无侧根突变体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对水稻无侧根突变体RM109,原品种大力及杂交后代F1三者的部分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包括抗氧化酶(SOD、POD、CAT)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及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Pro)等的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的电泳分析。结果表明:RM10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大力的50%,F1为大力的72%;RM109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比大力高125%,F1的比大力低3%;RM109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为大力的56%,F1为大力的11%;RM109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为大力的60%,差异都极显著。揭示了基因突变后引发的生理生化的变化,从中探讨突变机理。
- 张霞黄斌李洋郝再彬
- 关键词:水稻酶活性蛋白质电泳
- 叶绿素提取与检测及生物学功效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2
- 2009年
- 根据国内外研究报道,文章对叶绿素的结构、性质、提取分离、测定、生物合成、降解机理以及生理生化功能等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为叶绿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锦毅郝再彬张达王秀丽
- 关键词:叶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