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C06B02)

作品数:6 被引量:68H指数:5
相关作者:杨小林赵垦田马和平禄树晖罗健更多>>
相关机构:西藏农牧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植被
  • 2篇砂生槐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微生物
  • 1篇野生种子植物
  • 1篇造林
  • 1篇造林技术
  • 1篇造林技术措施
  • 1篇植被生态
  • 1篇植被数量
  • 1篇植被特征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区
  • 1篇植物区系
  • 1篇生态恢复
  • 1篇生态恢复过程
  • 1篇生态研究
  • 1篇土壤化
  • 1篇土壤化学

机构

  • 5篇西藏农牧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藏大学

作者

  • 5篇赵垦田
  • 5篇杨小林
  • 4篇马和平
  • 2篇禄树晖
  • 1篇张永青
  • 1篇宫照红
  • 1篇张昆林
  • 1篇罗建
  • 1篇罗健
  • 1篇韩艳英
  • 1篇叶彦辉
  • 1篇刘莉丽
  • 1篇张新军
  • 1篇汪书丽

传媒

  • 3篇林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西藏科技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藏川杨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拉萨半干旱河谷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藏川杨林地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含量的影响,为拉萨半干旱河谷科学造林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09在拉萨达孜县章多乡半干旱河谷造林地,选择覆石头、覆膜、覆秸秆、覆鸡蛋筐和使用保水剂措施下种植的藏川杨林地为研究对象,以未采用任何措施的造林地为对照,对不同造林措施下土壤的化学性质、微生物数量以及酶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不同造林措施下,林地不同土层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含量和酶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林地,其中增幅最高处理的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分别较对照增加24.4%,45.1%,226.3%和181.5%,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分别较对照增加34.4%,194%,1 655%和658.5%,但在不同土层中未表现出相似的规律;不同造林措施下,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林地,增幅最高处理土壤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79.8%,375.3%和111.5%,各处理土壤中的微生物均以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结论】采用不同的造林措施进行藏川杨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微生物数量增加及酶含量增强。主成分分析表明,在拉萨半干旱河谷采取覆鸡蛋筐和使用保水剂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优于其他措施。
叶彦辉韩艳英赵垦田张昆林刘莉丽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土壤化学性质
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植被生态主要干扰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植被生态的干扰主要指可能或者已经对植被群落的物种、结构、功能和过程产生影响并导致植被状况发生改变的作用或事件。干扰往往是通过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活动表现出来的,从理论分析,植被生态的干扰可区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综合分析认为,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植被生态干扰主要包括9方面因素:变暖、变迁,季节性的干旱、大风,霜冻,病虫、鼠害,人为无林地转化为有林地,外来物种的入侵,放牧和焦采,宗教和旅游活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预防自然干扰和合理支配人为干扰,是拉萨半干旱河谷植被恢复和重建的根本途径。
张永青杨小林赵垦田马和平禄树晖
关键词:植被
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的植被数量生态研究被引量:26
2010年
应用TWINSPAN和DCA多元分析方法,以调查样地中所有植物种的生态重要值为指标,对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植被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对样方和物种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样方调查基本包括了该研究区域内现有的植被类型,共获得35块样地。结果表明:1)在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垂直高度1350m的范围内,共划分成4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4个群系、16个群丛,研究区域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分明,过渡带狭窄;2)D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一致,各群落类型都有各自范围和分界线;3)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植被随海拔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分带,样地DCA第1排序轴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在环境的海拔梯度,DCA第2排序轴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处生境的水分状况,从下至上,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逐渐增加;4)DCA对角线上各群落的排列顺序综合反映了植被群落的环境异质性。
杨小林赵垦田马和平禄树晖罗健
关键词:植被TWINSPAN分类DCA排序
拉萨半干旱河谷砂生槐灌丛群落退化程度评价被引量:10
2012年
为探索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性植被—砂生槐灌丛的恢复重建和分类经营的方法和途径,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和AHP(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在相关指标调查的基础上,选择8个指标因子,建立退化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综合评定指数,评判拉萨半干旱河谷砂生槐群落灌丛退化程度。结果表明:1)砂生槐群落盖度<10%,退化指数为0.78,属于极度退化;群落盖度10%~30%,退化指数为0.61,属重度退化;群落盖度30%~60%,退化指数为0.49,属中度退化;盖度≥60%以上,指数为0.27,属轻度退化。2)在极度退化地段应采取植被重建,人工进行恢复;重度和中度退化的可采用人工促进和封育措施来控制干扰强度,改善干扰方式,促进自然恢复;对于轻度退化的可采用轮牧的方式进行适度的经营活动。
杨小林宫照红马和平
关键词:砂生槐
拉萨河流域的野生种子植物区系被引量:17
2012年
报道了我国西藏拉萨河流域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的统计分析结果。拉萨河流域内共发现有野生种子植物72科、285属、793种(含变种),分别占西藏野生种子植物的43.90%,24.89%,14.97%,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6种,被子植物69科、282属、787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56科、218属、642种,分别占本区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7.78%,76.49%,80.96%,最为丰富;其次是单子叶植物13科、64属、145种,分别占18.06%,22.46%,18.28%。拉萨河流域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具有4个显著特征:1)种类组成较为丰富,属内种系相对贫乏,种属比2.78,分化程度较弱,单种属和寡种属极为丰富。2)种子植物的区系成分复杂,划分为5个科分布区类型和3个科分布亚型;15个属分布区类型及10个属分布亚型,其中温带科18个,占总科数的56.25%,温带属194个,占总属数的82.20%,温带种705个,占总种数的90.38%,说明本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热带成分仅在科级分布型中表现出较大的比例,属、种级热带成分很少,表明本区系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与热带相联系的历史渊源。3)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特有性,没有中国特有科,中国特有分布属7个,中国特有分布种324个,证实本区系植物的年青性及其较强的演化、特化性质。4)拉萨河流域植物区系与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联系紧密,同时与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植物区系亦有深远的渊源。
罗建汪书丽赵垦田杨小林
关键词:拉萨河流域野生种子植物区系
拉萨半干旱河谷砂生槐灌丛生态恢复过程的群落特征与土壤微生物动态分析被引量:17
2013年
为揭示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性植被砂生槐灌丛生态恢复过程的特征动态,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将处于不同封育年限(3,6,9年及CK)的砂生槐植被作为植被恢复的典型群落,对其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种群生态位宽度及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采取封育措施后,外界干扰减少,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特征值,使生产力得到提升;2)砂生槐生态位宽度最大,是河谷地带群落中的建群种及优势种;藏沙蒿分布较为均匀,是一种泛化种;3)群落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封育时间呈正比,随着封育时间的延长而越发丰富,说明在砂生槐群落封育恢复过程中,土壤环境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赵垦田杨小林马和平张新军
关键词:砂生槐生态恢复植被特征土壤微生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