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613)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2
相关作者:莫照兰王波李杰茅云翔杨佳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爱德华氏菌
  • 4篇迟缓爱德华氏...
  • 2篇EDWARD...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分泌
  • 1篇毒力
  • 1篇致病菌株
  • 1篇鲻鱼
  • 1篇菌株
  • 1篇寡肽
  • 1篇分泌
  • 1篇分泌系统
  • 1篇爱德华氏菌病
  • 1篇鞭毛
  • 1篇鞭毛蛋白
  • 1篇FOSMID...
  • 1篇病菌
  • 1篇病原
  • 1篇病原菌
  • 1篇出血病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莫照兰
  • 3篇茅云翔
  • 3篇王波
  • 3篇李杰
  • 2篇杨佳银
  • 1篇肖鹏
  • 1篇邵林
  • 1篇叶旭红

传媒

  • 2篇海洋科学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海洋科学集刊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从迟缓爱德华氏菌fosmid文库克隆编码寡肽透过酶的opp基因簇被引量:1
2008年
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clsiellatarda)LSE40 fosmid文库克隆到编码寡肽透过酶的opp基因簇。该基因簇全长6741bp,含有5个ORF,依次编码OppA—B-C-D-F5个蛋白;位于oppA翻译起始住点上游385bp处有一个推测的转录起始位点,在该转录起点的-35和-10区分别有TAGACA和TATATT两个特征性启动子序列;位于oppA和oppB的间隔区和oppF之后的非编码区各有一个茎环结构,推测分别为oppA和opp基因簇的转录终止子。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簇编码的各个蛋白与同属细菌鲶鱼爱德华氏菌(E.ictaluri)对应的各个蛋白高度相似,相似性在96%~98%;与其他革兰氏阴性菌相似性在56%~89%;与革兰氏阳性菌的相似性在27%~53%。以细菌OppA的保守结构域SBP_bac_5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E.tardaLSE40与同属细菌E.ictaluri的亲缘关系最近,与肠杆菌科细菌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革兰氏阳性细菌的亲缘关系较远,表明oppA的SBP_bac_5结构域可作为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opp基因簇的获取为深入了解E.tarda适应环境和宿主的生存机制奠定了基础。
杨佳银莫照兰茅云翔李杰叶旭红王波
关键词:FOSMID文库
两株养殖大菱鲆体表出血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被引量:3
2008年
从秦皇岛和胶南患出血病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肾脏中分别分离得到优势菌株MHK。和JN,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这两株菌对大菱鲆有较强的致病性,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6.30×10^3cfu/尾和2.51×10^4cfu/尾。对病原菌16SrDNA序列对比分析及进化树分析表明,MHK2和JN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高度一致。API ID32E快速鉴定结果表明,MHK2和JN生理生化特征与非致病性迟缓爱德华氏菌标准菌株LSE6一致,属于迟缓爱德华氏菌。经APIZYM酶活检测,MHK2和JN的碱性磷酸盐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LSE6这两项酶活特征有望作为区别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迟缓爱德华氏菌的一个标准。
李杰莫照兰茅云翔肖鹏
关键词:出血病
esaC基因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毒力及T3SS蛋白分泌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为了确定编码迟缓爱德华氏菌(E.tarda)Ⅲ型分泌系统(T3SS)装置蛋白的esaC基因的功能,采用基因敲除的方法构建了E.tarda野生型致病菌株LSFAO的esaC基因无极性缺失突变株LSE40ΔesaC,该突变株缺失了esaC的46-1452bp。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由于esaC的缺失,E.tarda T3SS的输送器蛋白(EseB,EseC,EseD)不能分泌到细胞外,同时细菌的自凝聚现象消失;毒力检测发现,突变株LSE40ΔesaC对蓝曼龙鱼的半数致死量比野生型菌株提高了11.5倍。结果表明,esaC基因影响T3SS输送器蛋白的分泌和E.tarda的毒力。此研究确定了esaC基因作为E.tarda T3SS装置蛋白的功能,加深了对E.tarda致病机理的了解。
李杰莫照兰茅云翔王波杨佳银邵林
关键词:迟缓爱德华氏菌毒力
迟缓爱德华氏菌及其致病机理被引量:22
2007年
Edwardsiella tarda is a gram-negative pathogen with a wide host range, which can infect many kinds of fish and lead to extensive losses in aquaculture. The pathogenesis of E. tarda is not clearly understood. So far as we know its virulence factors include hemolysins, chondroitinases, dermatonecrotic exotoxic substances, catalases, etc. The latest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type three secretion system (TTSS) of E.tarda is tightly associated with bacterial pathogenesis. The gene structure of the TTSS has been elucidated and relational research is on the way.
王波莫照兰
关键词:爱德华氏菌致病菌株鞭毛蛋白鲻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