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200057)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曹支敏胡景江王俊明周自云张高伟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太原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淀粉酶
  • 2篇菌丝
  • 2篇菌丝体
  • 2篇还原糖
  • 2篇胞外酶
  • 1篇杨树
  • 1篇杨树腐烂病
  • 1篇蔗糖
  • 1篇蔗糖酶
  • 1篇深层发酵
  • 1篇生防放线菌
  • 1篇生物量
  • 1篇子实
  • 1篇子实体
  • 1篇微量元素
  • 1篇微量元素测定
  • 1篇微量元素含量
  • 1篇物量
  • 1篇理化性
  • 1篇理化性质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太原市园林科...

作者

  • 4篇胡景江
  • 4篇曹支敏
  • 3篇王俊明
  • 2篇周自云
  • 1篇原犇犇
  • 1篇武杭菊
  • 1篇张高伟
  • 1篇王培军

传媒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年份

  • 3篇2007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杨树腐烂病生防放线菌筛选及其活性产物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通过培养基平板对峙培养,从292株放线菌中筛选出了8株对杨树腐烂病病原菌(Valsa sordida)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再结合发酵液的生长抑制率测定,筛选出了1株抑菌效果最好的菌株,对其发酵液的萃取液进行了薄层层析分析,初步确定抑菌活性是由一种极性较弱的物质引起的,并对该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活性物质无挥发性,对酸、温度和紫外线都较稳定。
原犇犇曹支敏
关键词:放线菌杨树腐烂病薄层层析理化性质
假大白菇子实体与菌丝体的氨基酸分析及微量元素测定被引量:4
2005年
对假大白菇子实体与菌丝体的氨基酸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假大白菇氨基酸含量较高16.9298%和17.9432%,但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35.9272%和34.8271%;深层发酵菌丝体的氨基酸含量高于子实体中的含量。在矿质元素方面,假大白菇中钾、钙、铁的含量相对较高。
周自云王俊明胡景江曹支敏
关键词:氨基酸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测定子实体氨基酸分析必需氨基酸含量菌丝体微量元素含量
假大白菇深层发酵过程中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首次对假大白菇深层发酵过程中的5项生理指标与6种胞外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物量在第10 d达到最大值;pH值先降后升;胞外还原糖与蛋白质浓度分别于第5 d、第6 d达到峰值;胞外多糖含量在第6 d出现峰值;淀粉酶、CMC酶、纤维素脱脂棉酶与滤纸酶的酶活变化趋势相近;愈创木酚氧化酶与邻苯二酚氧化酶的酶活性很小。
王培军涂作菊周自云胡景江
关键词:深层发酵淀粉酶
皱柄白马鞍菌液体摇瓶培养条件优化被引量:1
2007年
通过摇瓶液体培养试验,对皱柄白马鞍菌液体深层培养中培养基成分、pH值、装液量及摇床转速、培养时间等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含小麦粉20 g/L、硫酸氨2g/L、MgSO40.5 g/L、KH2PO40.46 g/L、K2HPO41 g/L,最适pH 5.5-6.5,装液量300-400 mL/L,接种量5 mL培养菌液,温度26-28℃;摇床转速100 r/min,培养时间7 d。适宜条件下最大菌丝生物量可达5.867 g/L。
王俊明胡景江武杭菊曹支敏
关键词:菌丝体生物量
皱马鞍菌液体培养过程中胞外酶及还原糖的动态变化被引量:5
2005年
对皱马鞍菌(Helvella crispa)液体培养过程中不同胞外酶活性和还原糖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 究。结果表明,在28 ℃、110 r,/min恒温振荡培养条件下,皱马鞍菌菌丝体生物量在第13天达峰值(9.40 g/L);发酵 液pH值逐渐上升,从第9天(8.24)后基本保持平稳;胞外蛋白含量于第6天达峰值(8.30 mg/mL);胞外还原糖 含量急剧上升,至第3天达峰值(20.43 mg/mL),之后迅速下降,到第8天降为1.38 mg/mL,此后一直维持在1 mg/mL水平。皱马鞍菌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顺序为淀粉、纤维素、木质素。淀粉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在第3天,并一 直保持在较高水平;CMC酶6 d后急剧分泌,第7天达峰值,之后又急速下降;愈创木酚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 高峰出现最晚,均在第14天。酸性蔗糖转化酶活性在培养期间始终很低,而中性蔗糖转化酶活性呈阶梯上升趋势。
胡景江王俊明张高伟曹支敏
关键词:还原糖蔗糖酶淀粉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