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07B013)
-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魏先文郑和根郭翠莲李一志卓馨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宿州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镍(Ⅱ)的两种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被引量:1
- 2007年
- 分别用水热法和溶液法合成了镍的两种配位聚合物[2{Ni(HO-BDC)(bpe)H2O}]n·n(py)·nH2O(1)(HO-H2BDC=5-羟基-1,3-苯二甲酸,bpe=1,2-二(4-吡啶)乙烷,py=吡啶)和[Ni(HO-BDC)(bipy)]n·nH2O(2)(bipy=2,2’-联吡啶),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配位聚合物1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体学数据为:a=1.0192(2)nm,b=1.1455(3)nm,c=1.2460(3)nm,α=68.377(5)°,β=67.275(12)°,γ=71.821(7)°,V=1.2227(5)nm3,Z=1,Mr=979.26,Dc=1.330g·cm-3,F(000)=508,μ=0.835,R1=0.0494,wR2=0.1121;配位聚合物2晶体属单斜晶系,P2/c空间群,晶体学数据为:a=0.8611(2)nm,b=1.1068(3)nm,c=1.8394(4)nm,β=104.267(9),V=1.6990(7)nm3,Z=4,Mr=413.00,Dc=1.615g·cm-3,F(000)=848,μ=1.182,R1=0.0635,wR2=0.1969。配合物1中形成了具有纳米孔的2D结构,而配合物2则是一个1D链状结构,它们分别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效应形成3D结构。
- 卓馨魏先文郭翠莲李一志郑和根
- 关键词:镍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