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5-001-05)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3
相关作者:孙建国韩复兴王坤孙章庆刘明忱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国土资源部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会议论文
  • 6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震
  • 5篇地震波
  • 5篇震波
  • 3篇地震波数值模...
  • 3篇波前构建
  • 3篇波数
  • 2篇地表
  • 2篇陡坡
  • 2篇声波
  • 2篇声波方程
  • 2篇数值模拟
  • 2篇起伏地
  • 2篇起伏地表
  • 2篇海底
  • 2篇海面
  • 2篇波场
  • 2篇波场分析
  • 2篇波方程
  • 2篇成像
  • 2篇成像研究

机构

  • 18篇吉林大学
  • 5篇吉林交通职业...
  • 4篇国土资源部

作者

  • 18篇孙建国
  • 4篇韩复兴
  • 4篇齐鹏
  • 3篇孙辉
  • 2篇王坤
  • 1篇高成
  • 1篇孙章庆
  • 1篇刘明忱
  • 1篇刘志强

传媒

  • 2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石油物探

年份

  • 1篇2016
  • 8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子波的波束偏移
<正>基于子波的波束偏移方法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Frank Rieber所做的工作。这种方法同高斯波束偏移方法有很多相似点,高斯波束偏移方法目前已经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偏移成像技术,并正致力于真振幅成像和深度域成像的...
孙辉孙建国
文献传递
基于模型的2.5维几何扩散补偿研究
<正>随着地球物理科学的不断发展,对地面观测数据进行高质量处理提高信噪比,从而更高质量成像的需求不断增加。几何发散的概念在Kline and Kay(1965)书中介绍的较为详细,在地震中,被称为几何扩
刘明忱孙建国
文献传递
起伏海面地震波数值模拟及其波场分析
<正>在常规的海洋数据处理及地震成像中,海面通常近似为水平。而在实际的海洋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海面通常是起伏不平的,这样来自反射界面的初次反射波在遇到起伏海面后,再次反射,引起振幅和相位的扰动,并且产生伴随着主反射的尾波...
齐鹏孙建国
时间域高斯波束叠前偏移
<正>高斯波束的方法起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早由前苏联的数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提出,并由捷克地球物理学家Cerveny改进和发展。1990年Hill提出了叠后高斯束偏移,并于2001年提出了共偏移距的高斯波束叠前偏移方...
高成孙建国
文献传递
针对海底大陡坡的偏移成像研究
<正>大量实际资料表明在深水勘探区域,当海底大陡坡存在时,由于地层起伏较大,或者存在复杂地质构造时,造成入射波路径和反射波路径超不对称问题,致使反射地震资料中深层能量明显变弱,在二维地震资料上主要表现凹陷结构不清、基底面...
韩复兴孙建国王坤孙章庆
一种用于波前构建的新型插射线方法
<正>波前构建法射线追踪是一种计算地震波走时、射线路径、以及射线振幅的快速算法,首先由Vinje[1]等人于1993年提出。该方法在地震层析成像、偏移成像、反偏移、和地震波场数值模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在波前构建法的...
孙辉孙建国
文献传递
针对复杂地形的三种地震波走时算法及对比被引量:19
2012年
复杂地形条件下地震波走时算法对于研究复杂地形地区的成像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得到精度高且适应于复杂地形的走时算法,首先提出阶梯网格迎风差分法.然后将该方法与不等距网格有限差分法和混合网格线性插值法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混合网格线性插值法的计算精度最高,但其计算效率最低;阶梯网格迎风差分法的计算精度最低,但其计算效率最高;不等距网格有限差分法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均居中;而究竟选取哪种算法作为给定复杂地形模型的地震波走时算法,应该综合考虑地形的特点、所研究问题对计算精度及计算效率的要求等因素.最后通过一个计算实例验证了三种算法在面对复杂地形、近地表及地下复杂介质等复杂地质条件时均有很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孙章庆孙建国韩复兴
关键词:复杂地形走时计算
应用波前构建法实现零炮检距等时线的构建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针对基尔霍夫偏移及反偏移成像过程中所需的等时线构建问题,从波前构建的角度着手,分析了波前构建法在实现零炮检距等时线构建过程当中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方案,并针对均匀介质模型,应用波前构建的思想构建不同时间步长上所对应的等时线,同均匀介质模型理论计算的等时线进行误差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通过应用波前构建的思想实现梯度介质、渐变介质、层状介质以及Marmousi模型不同时间步长上等时线和射线路径的构建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韩复兴孙建国王坤
关键词:波前构建等时线零炮检距射线
一种用于波前构建的新型插射线方法
<正>波前构建法射线追踪是一种计算地震波走时、射线路径、以及射线振幅的快速算法,首先由Vinje[1]等人于1993年提出。该方法在地震层析成像、偏移成像、反偏移、和地震波场数值模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在波前构建法的...
孙辉孙建国
Kirchhoff型偏移理论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展望——与光学绕射理论的类比、若干新结果、新认识以及若干有待于解决的问题被引量:7
2012年
对Kirchhoff型偏移理论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以及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评述,并对加权函数、偏移孔径、子波拉伸、振幅畸变、垂向与横向分辨率等问题进行了相对详尽的讨论。还对若干有待于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笔者在近几年内所取得的一些与Kirchhoff型偏移理论有关的新认识和新结果进行了介绍。为了充分地顾及反射地震成像和光学成像之间的渊源关系,采用了一种新的讨论方式,即首先对Kirchhoff绕射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概略的回顾,然后再通过类比的方式引入Kirchhoff型偏移成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Kirchhoff型偏移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已经形成。尽管如此,仍有一些遗留的或新出现的理论问题有待于解决,例如加权等时面分布叠加偏移的输出场分析和模型空间中的最优偏移孔径等等。由于Kirchhoff型偏移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加权绕射叠加而不是加权等时面分布,也由于GPU/CPU协同计算技术的出现已经使得加权绕射叠加的计算量问题不再形成瓶颈,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Kirchhoff型偏移在理论和实践上将达到统一,即将在实现上从加权等时面分布回归到加权绕射叠加。与此同时,在今后一个时期内的研究重点将会与Green函数的数学表述、局部相关反射信号(locally coherent events)的表示和处理、广义加权绕射叠加以及在模型空间中定义的最优偏移孔径等问题有关。
孙建国
关键词:地震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