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202604)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曾湘波彭文博刘石勇张长沙石明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电池
  • 3篇太阳能电池
  • 3篇非晶硅
  • 2篇带隙
  • 2篇微结构
  • 2篇光电
  • 2篇硅太阳能电池
  • 2篇非晶硅太阳能
  • 2篇非晶硅太阳能...
  • 1篇电导
  • 1篇电特性
  • 1篇电压
  • 1篇电压特性
  • 1篇叠层
  • 1篇叠层太阳能电...
  • 1篇输运
  • 1篇输运特性
  • 1篇隧道结
  • 1篇透射
  • 1篇透射谱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曾湘波
  • 4篇刘石勇
  • 4篇彭文博
  • 3篇石明吉
  • 3篇孔光临
  • 3篇张长沙
  • 2篇肖海波
  • 2篇郝会颖
  • 2篇廖显伯
  • 1篇俞育德
  • 1篇姚文杰
  • 1篇王占国
  • 1篇谢小兵
  • 1篇徐艳月
  • 1篇王超
  • 1篇杨萍
  • 1篇李伟民

传媒

  • 1篇太阳能
  • 1篇物理学报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工程
  • 1篇Chines...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The p recombination layer in tunnel junctions for micromorph tandem solar cells被引量:2
2011年
A new tunnel recombination junction is fabricated for n–i–p type micromorph tandem solar cells. We insert a thin heavily doped hydrogenated amorphous silicon (a-Si:H) p + recombination layer between the n a-Si:H and the p hydrogenated nanocrystalline silicon (nc-Si:H) layer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i–p tandem solar cells. The effects of the boron doping gas ratio and the deposition time of the p-a-Si:H recombination layer on the tunnel recombination junctio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voltag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unnel recombination junction shows a nearly ohmic characteristic, and the resistance of the tunnel recombination junction can be as low as 1.5 ·cm 2 by using the optimized p-a-Si:H recombination layer. We obtain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open circuit voltage V oc = 1.4 V, which is nearly the sum of the V oc s of the two corresponding single cells, indicating no V oc losses at the tunnel recombination junction.
姚文杰曾湘波彭文博刘石勇谢小兵王超廖显伯
关键词:叠层太阳能电池隧道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氢化非晶硅电压特性
微晶硅薄膜带隙态及微结构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研究了氢化微晶硅薄膜费米能级以上的带隙态密度分布与薄膜微结构关系.采用拉曼谱和红外谱表征不同H稀释比制备的微晶硅薄膜的微结构.薄膜带隙态密度分布由调制光电流的相移分析技术测得.采用三相模型(非晶相、晶相和界面相)分析了薄膜带隙态密度与薄膜微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材料的带隙态密度随着界面相的增加而增加,当界面体积分数达到最大时,薄膜的带隙态密度也最大,即材料的带隙态密度与界面体积分数正相关.
彭文博刘石勇肖海波张长沙石明吉曾湘波徐艳月孔光临俞育德
关键词:界面相微晶硅
双纳米硅p层优化非晶硅太阳能电池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技术在高功率密度、高反应气压和低衬底温度下制备出不同氢稀释比RH的硅薄膜。高分辨透射电镜(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Microscopy,HRTEM)图像与拉曼谱显示在较高氢稀释比条件下生长的薄膜为纳米硅(nanocrystalline silicon,nc-Si)薄膜,纳米硅颗粒尺寸约为3~5nm。对不同氢稀释比下纳米硅薄膜光学带隙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氢稀释比的增加,纳米硅薄膜的光学带隙逐渐增加。提出采用双纳米硅p层结构改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发现双纳米硅p层电池效率比单纳米硅p层的电池效率提高了17%。
刘石勇曾湘波彭文博姚文杰谢小兵杨萍王超王占国
关键词:纳米硅光学带隙
硅基薄膜光电性能测试技术——电导温度曲线和光电导衰退的测试被引量:2
2008年
介绍了硅基薄膜电导温度曲线和光电导衰退测试设备和方法,包括测试设备、采集数据的方法及测试的操作规程等。
孔光临郝会颖彭文博刘石勇张长沙石明吉曾湘波廖显伯
关键词:硅基薄膜电导透射谱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背反ZnO:Al薄膜制备被引量:4
2010年
以ZnO:Al(2%Al2O3,质量分数)为靶材,用射频磁控溅射在玻璃衬底上制备ZnO:Al薄膜,分析了各沉积参数对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溅射功率对ZnO:Al的透过率影响最大,其次是反应腔室压力,而衬底温度对透过率几乎没有影响。ZnO:Al的电阻率主要取决于衬底温度和溅射功率。综合考虑透过率和电阻率,确定了背反ZnO:Al的最佳沉积参数(衬底温度为200℃,溅射功率为200W,反应腔室压力为0.6Pa),得到了透过率大于85%,电阻率最小为7.6×10-4Ωcm的ZnO:Al薄膜。制备了ZnO:Al/Ag/ss(stainless steel)背反电极,并将其用于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与无背反的不锈钢衬底上的电池相比,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短路电流密度增加了16%。
肖海波曾湘波刘石勇彭文博石明吉张长沙
关键词: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磁控溅射
沉积气压对相变域硅薄膜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VHF-PECVD)法,成功制备出一系列从非晶到微晶过渡区域的硅薄膜。研究了气体压强对样品的微结构、光电特性、输运性质以及沉积速率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增大沉积气压可以提高材料的光敏性及沉积速率,但材料的结构有序度以及输运特性变差。
郝会颖李伟民曾湘波孔光临廖显伯
关键词:微结构光电特性输运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