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3016)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林阳杜海燕郑英明杨克旭刘文芳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物
  • 1篇丹参
  • 1篇丹参素
  • 1篇丹参素钠
  • 1篇丹酚酸
  • 1篇丹酚酸A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新药
  • 1篇心脑
  • 1篇心脑血管
  • 1篇心脑血管疾病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浆浓度
  • 1篇药浓度
  • 1篇药物不良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林阳
  • 4篇杜海燕
  • 2篇郑英明
  • 2篇仇琪
  • 2篇刘文芳
  • 2篇杨克旭
  • 1篇魏永祥
  • 1篇所伟
  • 1篇倪健
  • 1篇吴伟
  • 1篇韩丹
  • 1篇储文功
  • 1篇曹飒丽
  • 1篇付京
  • 1篇周子杰
  • 1篇李静
  • 1篇尹兴斌
  • 1篇卢洪洲
  • 1篇赵桂平
  • 1篇潘建玲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上海市872例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总结上海市艾滋病患者接受国家免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纳入免费ART项目的872例艾滋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定期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临床和实验室评估。结果:在治疗过程中82.80%的患者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常见的短期药物不良反应有消化系统症状、皮疹、骨髓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中长期药物不良反应有肝毒性、外周神经炎、脂肪重新分布等。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与消化系统症状、贫血,司他夫定(stavudine,D4T)与脂肪重新分布,依非韦仑(efavirenz,EFV)和奈韦拉平(nevirapine,NVP)与皮疹、肝毒性间有一定的特异关联性。结论:临床医生应针对患者特征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应熟悉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处理。
韩丹潘建玲储文功卢洪洲
关键词: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肾毒性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肾脏是药物毒性作用的重要靶器官,约20%的肾毒性由药物引起。临床上,早期肾损伤难于发现,采用传统肾功能检测方法发现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时,细胞损伤已超过70%~80%[1],肾脏往往已发生严重损害,甚至功能衰竭。近年来,屡有上市新药因毒性问题被撤市或限制使用。因此,尽可能早地发现药物的肾毒性,不仅能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保障,还能大大降低药物开发风险。但是,目前对药物肾毒性尤其是慢性毒性的预测严重不足,药物肾毒性经常被漏估或低估,
杜海燕戴路谢海琴林阳
关键词:肾毒性生物标志物上市新药肾脏结构临床用药安全慢性毒性
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丹参素钠与原儿茶醛和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含量的液质联用方法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建立HPLC-MS/MS法测定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在大鼠血浆中浓度的方法。方法用乙腈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样本,色谱柱为Synergi Hydro-RP 80 A(150 mm×2 mm,4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2 min,10%-60%乙腈;2-3 min,60%-95%乙腈;3-6.5 min,95%乙腈;6.5-7 min,95%-10%乙腈;7-12 min,10%乙腈,流速为0.4 m L·min-1;电喷雾电离(ESI)离子源离子化,采用多重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负离子检测。结果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00,5-500,2-200,5-500,10-1000ng·m L-1;定量下限分别为10,5,2,5,10 ng·m L-1。日内精密度(RSD)均小于8.31%,日间RSD均小于12.73%,提取回收率均大于50%。结论本检测方法专属性高,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可以同时准确地检测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的血药浓度。
郑英明仇琪曹飒丽付京尹兴斌刘文芳杨克旭曹景琳倪健林阳
关键词: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A液质联用法
阿司匹林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被引量:4
2015年
阿司匹林是循证医学证据最丰富的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抗血小板药物。有关阿司匹林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获益和出血风险一直存在争论。目前的依据主要来自9项国际多中心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其相关的Meta分析。近年来各国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指南均倾向于不再强调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我国2013年发布的《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建议,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选择中高危患者给予阿司匹林。
杜海燕林阳
关键词:阿司匹林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代谢标志物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5年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病理基础[1]。近年来,已有多种影像技术用于As斑块检测,也有多种生物标志物从不同的角度As斑块的病理变化。每年全世界仍有大约有20 000 000人死于急性心血管事件,而且大部分人没有前驱症状,现有的诊断手段难以在心血管事件前发现受害者[2]。临床亟需能够早期、无创、简便及准确检测As斑块的标志物。
杜海燕郑英明林阳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和尿液中吡西卡尼的浓度
2013年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和尿液中吡西卡尼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方法以液液萃取法进行样品处理,以乙腈-乙酸铵(0.1‰甲酸).水为流动相(血药浓度测定:25:37.5:37.5;尿液中药物浓度测定:35:6:59),等度洗脱,经WelchMaterialUltimateAQ—C18(2.1mm×100mm,3.5¨m)色谱柱分离,流速0.35mL·min-1、柱温25℃、进样量5灿。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扫描(MR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273.4—110.2(吡西卡尼)和m/z287.4—110.2(内标,甲基吡西卡尼)。结果本法测定吡西卡尼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200μg·L“(血浆),1~150mg·L-1(尿液),最低定量限分别为1μg·L-1(血浆),1mg·L-1(尿液),相关系数r值在0.9962~0.9991之间,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批内、批间精密度均满足药物浓度测定要求。临床药动学研究中,应用此法测定了人血浆和尿液吡西卡尼的浓度。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以满足药动学研究中药物浓度测定的要求。
所伟李静刘文芳林阳魏永祥杨克旭仇琪吴伟赵桂平杜海燕周子杰张颖超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血浆浓度尿药浓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