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60123)

作品数:12 被引量:51H指数:5
相关作者:谢琳游志鹏李丰樊维吴秀秀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视网膜
  • 9篇网膜
  • 7篇病变
  • 6篇视网膜病
  • 6篇视网膜病变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5篇糖尿病视网膜
  • 5篇糖尿病视网膜...
  • 5篇糖尿病视网膜...
  • 3篇血管
  • 3篇脉络膜
  • 2篇蛋白
  • 2篇视网膜脱离
  • 2篇微血管
  • 2篇线粒体
  • 2篇线粒体DNA
  • 2篇基因
  • 2篇玻璃体
  • 1篇代谢

机构

  • 11篇南昌大学第二...
  • 6篇南昌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1篇谢琳
  • 5篇游志鹏
  • 2篇李丰
  • 2篇樊维
  • 1篇史煜
  • 1篇石珂
  • 1篇唐仕波
  • 1篇朱晓波
  • 1篇汪昌运
  • 1篇周悦
  • 1篇吴秀秀

传媒

  • 8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以及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视力不可逆性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DR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发病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一直以来,糖尿病病程被认为是DR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在临床上,糖尿病病程长未发DR者以及糖尿病病程短而DR进展迅速者并不少见。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提示基因对糖尿病发病机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几个与DR发病有关的重要的易感基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樊维谢琳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易感基因
8-OHdG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氧的代谢对于维持有氧生命至关重要,氧化损伤是过量的活性氧产物和抗氧化系统受到抑制或损伤导致的病理结果,该病理变化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其中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机制中,氧化损伤扮演了重要角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在DR发病过程中,线粒体DNA受到的氧化损伤是关键的病理过程,研究中以8-羟基脱氧鸟苷含量来反映DNA氧化损伤水平,它早已是公认的体内氧化损伤标志物。本文就线粒体DNA氧化损伤以及8-羟基脱氧鸟苷在DR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樊维谢琳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OHDG线粒体DNA
眼底病的性别差异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眼底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视网膜、脉络膜、玻璃体及视神经的病变。近年来,性别医学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在眼科领域中,性别差异在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中研究的较多。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一些眼底病的发病机制有一些新的研究进展和认识,性别差异在眼底病中的影响不断被发现。本文就各种眼底病的性别差异研究作一综述。
余梦佳谢琳
关键词:眼底病性别差异性激素
飞蚊症病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4年
飞蚊症是眼科的常见病,患者常因眼前出现点状、片状、条索状漂浮物就诊。飞蚊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飞蚊症病因包括玻璃体动脉残留、玻璃体年龄性改变等;病理性飞蚊症的病因则包括眼内炎、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变性、葡萄膜炎、视网膜静脉阻塞以及全身疾病导致的眼部病变等。本文就各种可导致飞蚊症的病因及治疗作一综述。
李丰游志鹏谢琳
关键词:飞蚊症玻璃体病因分析
线粒体DNA氧化损伤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细胞线粒体DNA(mtDNA)损伤及黏附分子表达、细胞凋亡情况。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10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依照病程分为DR1、DR2、DR3月组,正常对照组分为NR1、NR2、NR3月组。提取各组大鼠视网膜血管DNA,联合Fpg酶切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未损伤mtDNA含量;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mtDNA编码基因环氧酶1(COX-1)及转录因子A(mtTFA)mRNA的表达;消化铺片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免疫荧光、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细胞凋亡及黏附分子的表达。结果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未损伤mtDNA含量与不同鼠龄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大鼠未损伤mtDNA含量明显减少,且随着病程延长减少更明显;COX-1及mtTFAmRNA表达相应降低;糖尿病大鼠随病程延长,TUNEL、ICAM-1阳性细胞数增多。结论糖尿病大鼠随着病程延长,视网膜血管细胞mtDNA损伤加重,其编码基因及转录调控基因mRNA的表达均相应下降,黏附分子表达上调,细胞凋亡增加。
谢琳唐仕波史煜朱晓波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生理学线粒体病理生理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及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5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的一个严重并发症,现已成为全球主要致盲原因之一。DR是一种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复杂疾病。现今研究发现,年龄与病程、高血压、血糖控制水平、基因的多态性等和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中就DR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基因的多态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李丰游志鹏谢琳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基因多态性
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继老年性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之后的第4大非手术治疗的视网膜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具有自限性,但该病有复发倾向,病程长或多次复发可导致永久性视力障碍。故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CSC研究的热点。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治疗CSC较新的方法,本文就光动力疗法治疗CSC的应用发展、治疗机制、治疗方法及参数、临床疗效、并发症、禁忌证等作一综述。
吴秀秀谢琳游志鹏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动力疗法
人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21年
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associated with choroidal detachment,RRDCD)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的一种特殊类型。本病起病急,发展迅速,预后较差。目前对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论。近来研究发现,人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 protein 4,RBP4)是一种新型的脂肪细胞因子,可参与RRDCD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就RBP4与RRDCD相关关系作一综述。
杨金波谢琳
关键词:脂肪细胞因子
兔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微血管的形态学观察
2012年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微血管的形态学变化,以探讨RD后视功能损伤机制。方法 36只青紫兰灰兔左眼经玻璃体内注入透明质酸酶(10U·mL-1)液化玻璃体,抽吸液化玻璃体并以此液流冲击视网膜造成RD模型,右眼作为对照组。根据RD后不同时间分组,分别为RD后6h组、1d组、3d组、7d组、14d组、28d组,每组6只兔,每组均于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视网膜情况。结果光镜下观察,与对照组相比,RD后6h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略肿胀,胞浆着色浅,胞浆中部的Nissl小体消失,仅在细胞周边部有少量残余;1d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肿胀,神经纤维水肿加重;3d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胞周空隙增大,胞体缩小,胞核偏位;7d组大部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萎缩、死亡,细胞核固缩;14d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明显减少;28d组仅有极少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在,神经纤维层明显变薄萎缩。电镜下观察,与对照组相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线粒体RD后6h组即出现肿胀,嵴变短;14d组肿胀线粒体破裂,数量减少;28d组细胞固缩,难以找到线粒体;RD后视网膜微血管光镜下未见明显改变,但电镜下显示损伤明显。主要表现在基底膜逐渐肿胀、增厚,形态不规则;另外,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内出现空泡,线粒体肿胀、嵴变短甚至空泡样变。结论随着RD时间的延长,视网膜微血管基底膜逐渐增厚、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缺氧性损伤逐渐加重,可能是RD后视功能损伤机制之一。
谢琳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神经节细胞微血管视功能损伤
基于中央凹下脉络膜厚度预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解剖学预后
2023年
目的 探讨中央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是否可以作为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解剖学预后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经EDI-SD-OCT确诊并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伴人工晶状体植入+玻璃体切割+ILM剥除及硅油填充术的IMH患者63例66眼纳入研究,术后随访3~6个月,根据末次随访时患眼裂孔愈合情况分为闭合组和非闭合组。利用频域OCT深度增强成像(EDI-SD-OCT)测量所有患眼的SFCT,记录患眼术前黄斑裂孔最小孔径、基底径,同时记录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SFCT与术前临床资料的相关关系,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与术后裂孔闭合相关的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3~6个月,闭合组56眼,非闭合组10眼,裂孔闭合率为84.8%。闭合组和非闭合组患眼的术前SFCT分别为(195.77±55.53)μm和(139.35±26.0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P=0.00)。闭合组患眼症状持续时间<6个月者所占比例较非闭合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H患眼术前SFCT与年龄、性别、眼别、眼轴长度、黄斑裂孔最小孔径、黄斑裂孔基底径、症状持续时间、术前BCVA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MH术后裂孔闭合与术前SFCT呈显著相关(OR=0.34,P=0.01),与症状持续时间无相关性(OR=0.21,P=0.21)。结论 SFCT是IMH术后裂孔闭合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预测IMH术后解剖学预后的指标。
熊晓忆游志鹏谢平李灵健谢琳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