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7JA850003)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劼更多>>
-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集体意识与贵州都柳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服饰
- 2010年
- 服饰是一个特定群体的集体意识的物化表达方式。都柳江流域各民族传统服饰的制作与穿着,就是对他们所共同持有的集体意识的反复强调与强化的过程。在传统农业基础上组成的乡土社会的运转有赖于集体意识的强化,而对私人空间的重视只能是伴随着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而出现。同一群体的两性在服饰上所表现出的差异是该群体对两性角色定位的表达。集体意识与个人意识不是一种互相取代的关系。社会分工在给一个人自由发展空间的同时,又从相当隐蔽、深远的层面上把这个人给"组织化"了。
- 李劼
- 关键词:传统服饰社会角色
- 从“替罪羊”现象看社会紧张的缓释被引量:5
- 2009年
- 从社会控制的角度看,巫蛊是对社会紧张的一种缓释。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有蛊者成为消除社会紧张的"替罪羊"。有蛊者与无蛊者因处于同一文化背景下而成为隐秘的"合作者",维护的是所处社会的权力认知体系。有蛊者多半为女性这一事实,阐述的还不是男女两性角色模式,根本上是人们对女性与神灵间关系认知的表达。当然,这样的认知很容易被当权者——主要是男性所利用,而在演变方向上清晰地指向两性的社会差异。
- 李劼
- 关键词:替罪羊
- 劳动分工、社会分层与两性角色差异被引量:3
- 2008年
- 人类劳动分工的标准既有自然的也有社会的,二者又交织在一起。历史上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有着多样的劳动样态,但多数村寨只表现为一种简单随意的劳动分工,而不是制度化的分工。社会财富积累的低水平状态不能促成繁复的社会分层,故而社会不平等也有限,社会分层不明朗,劳动、劳动者的贵贱亦不明显。因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两性角色差异亦难以演变为普遍的社会事实。以王朝行政力量为后盾的男权观念在数百年间覆盖西南地区,两种认知摩荡的结果,就是近三四百年来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两性角色的现实状态,难以用"男尊女卑"一言蔽之。当地女性地位实际上处于一种结构性低层状态。
- 李劼
-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劳动分工社会分层结构性特征社会事实
- 西南少数民族两性角色差异的支点被引量:3
- 2010年
- 历史上不同地区人们对生育重要性的一致认识构成了两性社会差异的滥觞,生育逐渐由生理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历史上西南少数民族由于社会剩余财富的积累不高,社会公共物品短缺,社会内外分层均不明朗,在两性的生理差异向社会差异异化的过程中,社会尚未完全达到以刻板观念设计性别的程度。只要两性的生理差异还存在,女性在生育劳动上的主要负担不变,女性的职业发展前景就很难像男性一样宽广。
- 熊丽芬李劼
-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