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663)

作品数:3 被引量:76H指数:3
相关作者:陈龙池王朋王彦梅夏志超孔垂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人工林
  • 2篇杉木
  • 2篇杉木人工林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微生物
  • 1篇有机碳
  • 1篇森林植被
  • 1篇杉木火力楠混...
  • 1篇生物量碳
  • 1篇生物群落
  • 1篇天然常绿阔叶...
  • 1篇天然次生林
  • 1篇土壤活性
  • 1篇土壤活性有机...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 1篇土壤酶活性
  • 1篇土壤微生物群...
  • 1篇土壤微生物生...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篇陈龙池
  • 2篇王朋
  • 2篇王彦梅
  • 1篇汪思龙
  • 1篇于立忠
  • 1篇孔垂华
  • 1篇夏志超
  • 1篇王莹

传媒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47
2012年
采用氯仿熏蒸法、稀释平板法和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fattyacid,PLFA)方法,分析了常绿阔叶林转变成杉木人工林后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转变为杉木人工林后,林地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降低.杉木人工林地总PLFAs、细菌PLFAs、真菌PLFAs比常绿阔叶林分别降低了49.4%、52.4%和46.6%,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PLFAs远低于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根际土壤中总PLFAs、细菌PLFAs、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PLFAs的含量也高于林地土壤,但真菌PLFAs和细菌PLFAs之比却低于林地土壤.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共解释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的78.2%.表明常绿阔叶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间存在差异.
夏志超孔垂华王朋陈龙池汪思龙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根际土磷脂脂肪酸土壤微生物群落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转化为人工林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通过对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30年生和45年生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及红松(Pinus koaiensis)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比较,分析森林类型转化对该地区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转化为红松人工林30 a后,土壤表层有机碳、热水浸提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降低(p<0.05),45年生人工林土壤表层有机碳质量分数逐渐恢复,且水溶性有机碳显著升高(p<0.05);天然次生林转化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30 a后,土壤表层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显著降低(p<0.05),45年生人工林土壤表层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逐渐恢复,但土壤热水浸提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熵与30年生林分相比显著降低(p<0.05)。经相关分析,土壤热水浸提有机碳与土壤N质量分数,土壤微生物熵与土壤碳氮比间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N质量分数下降是该地区天然次生林转化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后土壤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彦梅王朋于立忠
关键词:次生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红松人工林长白落叶松人工林
湖南会同地区森林植被转变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3
2010年
研究了湖南省会同县森林植被从地带性植被天然常绿阔叶林到杉木人工林再到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转变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杉木纯林和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显著低于常绿阔叶林,分别仅为常绿阔叶林的76.8%和71.5%;与天然阔叶林相比,杉木人工林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降低了35.8%、22.1%和45.1%,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高了40.0%;相反,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比杉木纯林分别增加了20.3%、12.6%和67.8%,而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则降低了41.0%;表明森林植被转变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同的树种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差异较大。
王莹王彦梅陈龙池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天然常绿阔叶林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土壤酶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