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531)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王秀红吴金凤申建秀王秀红汪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主部署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碳排放
  • 3篇农业
  • 3篇种植业
  • 3篇可持续性
  • 2篇生态
  • 2篇碳吸收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农地
  • 2篇农地利用
  • 1篇东西部
  • 1篇畜牧
  • 1篇畜牧业
  • 1篇英文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退耕
  • 1篇食品
  • 1篇食品安全
  • 1篇蔬菜
  • 1篇蔬菜生产
  • 1篇蔬菜田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王秀红
  • 6篇吴金凤
  • 2篇申建秀
  • 1篇张镱锂
  • 1篇王秀红
  • 1篇汪然

传媒

  • 3篇资源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1995-2012年宁夏盐池县种植业碳足迹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细化中小尺度农业系统碳足迹的研究既可为当地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大尺度农业系统的碳足迹研究提供基本素材。本论文基于投入产出视角,以位于农牧交错带的宁夏盐池县为案例区,通过分析种植业碳排放源,细化碳吸收的各类作物,选定主要投入要素的碳排放系数和各种作物的碳吸收率,重点分析了1995-2012年研究区农作物的碳吸收对农业化学物质及能源投入碳排放的消纳情况。结果表明:盐池县种植业的碳平衡处于碳生态盈余状态,净碳汇稳步上升,年平均增长率达13.31%。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在1995-2000年、2000-2007年和2008-2012年3个时段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相应时段的变异系数和当地生态退耕政策的影响,将碳足迹变化分为3个时期,即不稳定期1995-2000年、较稳定期2000-2007年和稳定期2008-2012年。然而,上述碳生态盈余状态并不能掩饰农业化学物质和能源投入不断增加所带来的不可再生资源年损耗的增加和农业面源污染潜在风险的加剧。
吴金凤王秀红
关键词:碳足迹碳吸收种植业
生态退耕前后甘肃正宁县农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估被引量:1
2014年
科学评判生态退耕区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变化特征,对相关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甘肃正宁县为案例区,从土地投入水平合理度、土地产出效益、环境支持力、政策补贴4组准则出发,选取了影响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15个指标,构建了基于1995-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的测算体系,并通过相对接近度法(TOPSIS),来多层次衡量农业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时序变化特征。最后采用层次聚类法,基于全部指标对研究年份进行聚类,进而区分研究区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变化的时间节点。结果表明:①构建的土地投入水平合理度指数C(I)、土地产出效益指数C(O)、环境支持力指数C(E)和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C(T)时序曲线都表现出明显的波动上升的趋势,C(T)最大值为2002年的0.77,最小值为1995年的0.20;②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将正宁县退耕前后16年的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特点划分为:1995-2002年的波动调整阶段、2003-2007年的稳定增长阶段和2008-2010年的巩固预警阶段。
申建秀王秀红
关键词:TOPSIS法
不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下的碳排放对比分析——以盐池县和平度市为例被引量:18
2017年
本文以宁夏盐池县和山东平度市为例,采用文献综述法和系数法分别核算了东西部地区县域尺度上的农业碳排放,对比分析1995-2015年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不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下农业碳排放的差异和碳减排策略,以期为区域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盐池的农业碳排放量远小于平度,但相对于平度的农业碳排放及其强度的年均变化率呈低速降低的趋势,盐池的呈快速增加的趋势;(2)盐池的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畜牧业养殖;平度的主要来源包括农用化学物质投入间接碳排放和畜牧业养殖碳排放;(3)对比盐池和平度的农业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可知,盐池正处于农业经济增长的初期,需同时兼顾经济发展和农业碳减排的双重重任;而平度处于农业经济增长的后期,具备有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农业碳减排的条件。盐池应该努力发展"种(种植)养(养殖)加(加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以此来减少粪便直接排放对土壤、大气和水的污染以及无机化肥的施用产生的农业碳排放;而平度应大力推广使用低碳环保的农资产品,以此来减少农资本身和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
吴金凤吴金凤
关键词:碳排放种植业畜牧业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耕地和建设用地连通性变化——以山东省平度市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山东省平度市为案例区,分析研究区2005—2013年耕地和建设用地的连通性及其核心斑块格局变化的特征,为有效保护区域耕地,合理规划建设用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斑块的景观指数分析方法,构建了案例区耕地和建设用地整体连通性指数(IIC)、可能连通性指数(PC)及斑块重要值(dI),以反映区域内两种地类的连通性和各斑块重要性。[结果](1)与耕地相比较,平度市的建设用地分布格局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2)建设用地的连通性显著增加,相反耕地的连通性有所下降;(3)2013年平度市耕地核心斑块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9%,而建设用地的核心斑块面积仅占建设用地面积的79%。[结论]耕地核心斑块属于连通性好,利用效益较好的耕地分布区,其数量和质量均应得到有力保护。建设用地核心斑块具有连通性好,地理位置好的特点,应加强此类建设用地的无节制扩张控制和现有建设用地的合理规划利用,同时应不断控制建设用地的污染物排放,保持良好环境质量,避免污染附近耕地。
吴金凤王秀红汪然
关键词:耕地建设用地
农地利用碳强度及可持续性动态变化——以山东省平度市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以中国东部山东省平度市为案例区,通过识别重要的农地利用碳排放源和构建碳排放测算体系,包括农用化学物质投入间接碳排放、耗能碳排放、氮肥施用后导致的土壤直接N_2O释放、秸秆燃烧碳排放和牲畜养殖CH_4和N_2O排放,测算了1995—2013年农地利用的碳排放量;结合农产品产值分析了农地利用碳强度变化特征,结合农作物碳吸收分析了农地利用的碳可持续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得出:(1)1995—2013年平度年均碳排放量的次序是:农资投入22.50万t>牲畜养殖17.41万t>秸秆燃烧6.62万t,其中秸秆燃烧碳排放呈逐年增加态势,而农资投入和畜牧养殖均呈逐年减少趋势。(2)平度农地利用碳强度变化结果表明,农产品产值增加速度超过农地利用碳排放速度,单位产值碳排放已从1995年的1.24 t/元降至2013年的0.35 t/元。(3)碳可持续性指数变化特征表明,平度农地利用过程中碳吸收大于碳排放,且碳可持续性指数以年均7.12%速率增长,故平度农作物生产期的碳吸收能够完全消纳农地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碳排放。该研究不仅为中小尺度以及我国东部区域的农地利用碳排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而且有益于推进我国农业的碳减排,并为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LUCC、碳循环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提供基本素材。
吴金凤王秀红
关键词:农地利用碳排放碳吸收可持续性
中国蔬菜生产的农业物质投入及其潜在风险评价(英文)被引量:2
2016年
由于蔬菜需求量的增加,中国的蔬菜产量不断增加;然而蔬菜地的化学污染会威胁到中国的食品安全。基于蔬菜和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农业生产投入价格指数、单位面积的农业物质投入、蔬菜和粮食作物生产者价格指数和净利润等数据,本文计算分析了蔬菜地污染造成的中国潜在食品安全风险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对蔬菜饮食的公共需求的不断增加和蔬菜高的市场价格,蔬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显著增加;然而由于研究时段内蔬菜种植比例的增加,农业物质投入增加所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也在不断增加。通过控制蔬菜地污染,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得到较大改善。
王秀红
关键词:蔬菜田污染食品安全
青岛市种植业主要投入要素碳排放及其强度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种植业碳排放是总碳足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及碳排放强度已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急需探讨的科学问题。本研究通过追溯种植业碳排放的来源,选定主要投入要素的碳排放系数,核算青岛市1995—2012年种植业碳排放及其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1)1995—2012年种植业碳排放总体上是逐年减少的,整个研究阶段可分为2个时期:1995—2007年碳排放保持稳定时期,2008—2012年碳排放逐渐减少时期;(2)种植业主要投入要素碳排放均值所占比例显示,氮肥贡献率最大,达43.31%,而农膜1995—2012年增长率最大,达到85.51%,农膜的相对贡献率最大;(3)碳排放强度表明产值和产量的提高,可以通过农田投入要素的有效组合和高效利用得到,并不会引起碳排放的增加。
吴金凤王秀红
关键词:种植业碳排放
非洲大陆生态地理格局与土地利用生态风险问题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探讨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与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问题,开展非洲大陆生态地理格局与土地利用生态风险问题的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根据非洲大陆温度带、干燥度、地形、植被等格局分布数据,利用GIS技术对研究区进行了生态地理格局的划分,并利用景观指数模型分析了各生态地理区的基本特征,最后对非洲大陆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风险问题进行了宏观探讨。结果表明:(1)非洲大陆可划分为:西北山地区、北部荒漠区、中北过渡区、中部盆地区、东部裂谷高原区、南部高原区6个生态地理区,进一步可划分出32个亚区;(2)干旱化空间走向(干旱核心区)为北部荒漠区中部、东部裂谷高原区东部和南部高原区西南部;(3)在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增强的前提下,围绕中部盆地湿润地区的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发生沙漠化的风险极大,而地形起伏较大而且降水丰沛的地区发生土壤水蚀的风险极大。
王秀红申建秀张镱锂
关键词:生态风险农业可持续性
东西部县域农业化学物质投入产污强度对比分析──以山东平度市和宁夏盐池县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提出并应用耕地农业化学物质投入产污量的计算方法,以此完善耕地农业化学物质投入产污强度的表征方法,并应用此方法探讨东西部县域耕地农业化学物质投入产污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选取东部的山东省平度市,西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盐池县为案例区进行对比分析,揭示2000—2012年东西部2个案例区的耕地农业化学物质投入产污及其变化特征,以期为东西部农业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虽然耕地面积、农作物产量、化学物质投入量和单位耕地面积的产污量,平度的都远高于盐池的;然而,单位农作物产量的产污量却是盐池的大于平度的,且均随时间的变化而大幅度降低。因此,农作物产量的增加并不一定需要以农业面源污染的不断增加为代价,污染强度的降低可以直接依赖合理投入化肥、避免过多的使用农药、加大力度回收地膜,特别是不断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积极利用其他生产要素等得到。
吴金凤王秀红郭跃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