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8285)
-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敏陈滢汤伟张燚辜清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成都工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畜禽养殖废水沼液生物脱氮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畜禽养殖废水中的抗生素会影响生物脱氮过程,加剧水体富营养化。采用SBR法处理模拟畜禽废水厌氧消化液探究金霉素、碱度和温度对生物脱氮的限速步骤硝化过程的影响。6个相同的SBR反应器分别在25,30℃、不同金霉素浓度和碱度条件下运行166个周期。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碱度下,金霉素质量浓度依次为0,5,20 mg/L时,随着金霉素浓度升高,氨氧化率降低,亚硝态氮积累率升高。不同温度和金霉素浓度下,氨氧化率随碱度的减少(ALK/N分别为9.28、7.14、4.76、3.57、2.38、0)而降低;而亚硝态氮积累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由此可见,金霉素对AOB和NOB均有抑制作用,致使氨氧化率降低;其中,金霉素对NOB的抑制作用大于AOB,造成亚硝态氮累积。金霉素和温度的共同作用可致使亚硝态氮积累率增加。
- 李敏陈滢刘敏刘彦菲
- 关键词:金霉素
- 两相厌氧+好氧工艺处理糖蜜废水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采用两相厌氧+好氧工艺处理高浓度糖蜜废水,废水先进入自制的内循环厌氧产氢反应器,然后进入IC反应器产甲烷,最终进入生物膜反应器。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7 800±100)mg/L,当产氢相有机负荷为90kg/(m^3·d),产甲烷相有机负荷为7.9kg/(m^3·d)和生物膜反应器的有机负荷为0.39kg/(m^3·d)时,整个工艺出水COD最低达到81.41mg/L,达到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此时,产氢相产氢量和产甲烷量分别为20L/d和3L/d;产甲烷相产甲烷量为69.3L/d;系统总产热量高达99kJ/L。高通量测定结果表明,产氢相以Clostridium sp.和Ethanoligenens sp.为主;产甲烷相以Clostridium sp.和Methanobacterium sp.为主。两相厌氧+好氧工艺处理高浓度糖蜜废水不仅可使出水COD低于100mg/L,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还能产生很高的热量,同时实现废水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 黄佳蕾陈滢刘敏赵倩魏亮
- 关键词:糖蜜废水产氢菌产甲烷菌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产氢颗粒污泥中聚-β-羟基丁酸酯的含量被引量:1
- 2014年
- 产氢颗粒污泥中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紫外检测主要包括两步:污泥的预处理和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样品经次氯酸钠法处理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加入5mL硫酸,水浴加热10min,在波长235nm处测量吸光度。残留的三氯甲烷蒸发60 min可除尽。PHB的质量浓度在4.0mg·L-1以内与其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023mg·L-1。方法用于产氢颗粒污泥的分析,加标回收率在90.5%~108%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2%。
- 汤伟刘敏张燚陈滢莫娟
-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
- 酸化冲击对低pH厌氧发酵系统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为了研究酸化冲击对厌氧发酵有机废水能源回收系统的影响,利用自制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anaerobic internal circulation reactor,AICR),以模拟糖蜜废水为底物,逐步提高进水容积负荷以模拟高容积负荷下出现的酸化冲击。研究了反应器酸化前后运行参数,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检测了酸化后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酸化会导致颗粒污泥解体,产气速率和COD去除率下降,产甲烷活性严重抑制,同时发酵类型也发生转变。反应器酸化以后,发酵类型从丁酸型发酵类型转变为混合酸发酵类型,在进水负荷不变的情况下,总产气速率下降约50%,从2 100 mmol·(L·d)^(-1)下降至1 056 mmol·(L·d)^(-1)。酸化后的系统中,非产氢发酵细菌为优势细菌(54.7%),而产氢细菌所占比例较少(37.3%),未检测到产甲烷细菌。
- 张松刘敏陈滢
- 关键词:酸化低PH厌氧发酵颗粒污泥
- 种泥热预处理对培养产氢颗粒污泥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采用自制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研究种泥热预处理对培养产氢颗粒污泥的影响。2组反应器分别以原始污泥和经热预处理污泥作为种泥,在进水COD浓度为4000mg/L,温度为37℃,出水pH为4.6~5.0的条件下,逐渐将HRT由24h降低到7h,2组反应器都在HRT为8~7h时成功培养出成熟的颗粒污泥。此时,有机负荷为45kg(COD)/(m3·d),接种原始污泥组产气量为41L/d,氢气含量为52%,COD去除率为23%,总挥发酸为1380mg/L;而接种经热预处理污泥组的有机负荷为57kg(COD)/(m3·d),产气量为44.5L/d,氢气含量为47.5%,COD去除率为12%,总挥发酸为1086mg/L。研究结果表明,种泥热预处理对产氢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虽然在形成颗粒污泥的过程中反应器稳定性较差,污泥易上浮,但颗粒形成后运行稳定,能适应更短的HRT,同时氢气产量也更高。
- 刘敏周湘杰周筝陈滢陈琛何秋阳
- 关键词: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 外循环对IC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为改善已形成颗粒污泥的IC反应器运行性能,增设外循环装置,并在回流比分别为0、1.0、2.0、3.0、4.0的情况下,进行了系统运行稳定性研究。与无外循环的情况相比,在设定的回流比范围内,附加外循环不会破坏反应器内部厌氧条件,反应器运行稳定;在进水COD为6000 mg·L-1左右,系统HRT约为10 h,容积负荷为14 kg·m-3·d-1的情况下,系统污泥MLSS有所增加,COD去除率随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加,最高可达97.3%,出水COD低至160 mg·L-1;随回流比的增大,产气总量逐渐增加且最终可达171.2 L·d-1,甲烷产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在回流比为2.0时可达到91.7 L·d-1;增加外循环运行一段时间后,厌氧颗粒污泥生物相更为丰富,产甲烷优势菌由甲烷杆菌转变为甲烷八叠球菌。结合能耗和去除效率等考虑,回流比为2.0时最佳。
- 张燚刘敏陈滢辜清汤伟
- 关键词:外循环颗粒污泥回流比甲烷运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