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673)

作品数:16 被引量:200H指数:9
相关作者:赵忠王迪海袁志发李剑胡小宁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黄土高原
  • 10篇刺槐
  • 7篇水分
  • 7篇细根
  • 6篇土壤
  • 5篇土壤水
  • 5篇土壤水分
  • 3篇细根生长
  • 3篇苗木
  • 3篇可溶性蛋白
  • 3篇干旱
  • 3篇刺槐林
  • 2篇蛋白
  • 2篇造林
  • 2篇生态
  • 2篇树种
  • 2篇土壤含水量
  • 2篇林地
  • 2篇苗木根系
  • 2篇含水量

机构

  • 15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杨凌职业技术...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5篇赵忠
  • 8篇王迪海
  • 7篇李剑
  • 7篇袁志发
  • 6篇胡小宁
  • 4篇郭满才
  • 4篇陈明涛
  • 2篇权金娥
  • 1篇徐彩霞
  • 1篇成向荣
  • 1篇闫韩生
  • 1篇曹扬
  • 1篇薛文鹏
  • 1篇刘昭军
  • 1篇张博勇
  • 1篇张胜
  • 1篇宗建伟

传媒

  • 5篇林业科学
  • 4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刺槐林细根生长与土壤水分的耦合关系被引量:10
2010年
2007-06—2008-04,采用土钻法在黄土高原地区安塞县和泾川县刺槐人工林调查刺槐细根和土壤水分,发现刺槐细根表面积密度和土壤水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有相似的趋势,建立细根表面积密度和土壤水含量随土层深度和时间(月份)变化的耦合模型S=pesin(π/6 t-m).W a e-bh。经验证,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黄土高原地区刺槐细根生长与土壤水分之间的耦合关系,可反映细根生长和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周期性变化;模型参数a的值介于0和1之间,表明刺槐根系生长仅利用了一部分土壤水分,不会造成研究区域刺槐林地土壤的干化。
胡小宁赵忠袁志发王迪海郭满才李剑
关键词:黄土高原刺槐细根生长土壤水
土壤水分对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细根表面积季节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4
2010年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安塞县,于2007年生长季内,采用根钻法对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地的细根和土壤水分进行了动态调查。结果表明:生长季内,刺槐、侧柏、油松林地0-2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动较大,此土层是树木细根表面积的主要分布层,分别有82.4%(侧柏)、86.5%(刺槐)和87.5%(油松)的细根表面积分布。侧柏、刺槐、油松细根表面积垂直分布与剖面土壤水分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模型S=AhB(C+Dh+Eh2+Fh3)可以较好地拟合不同树种细根表面积的垂直分布,拟合决定系数R2均在0.85以上。刺槐、侧柏、油松林地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均表现为10月>4月>6月>8月。刺槐、油松细根表面积在6月出现1个高峰,侧柏在6月和10月各出现1个高峰。树木细根表面积动态与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动态不完全一致。侧柏、刺槐、油松生长所需的水分约87%来自降水的补给。但是,总体上侧柏、刺槐、油松细根表面积与林地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全面了解树木细根季节动态的机理,还需对水分、温度、养分和树种本身遗传特性等影响因子进行综合研究。
王迪海赵忠李剑
关键词:造林树种细根黄土高原土壤含水量
黄土高原刺槐细根生长的波动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更好地研究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根系的分布特征,完善细根生长模型。应用傅里叶级数拟合法研究了细根生长的波动性,修正细根垂直生长模型,建立了含波动项的细根生长模型。根据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细根的调查数据,结果表明:含波动项的细根生长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精度达到0.9585,提高了垂直生长模型的精度,能够更好地反映细根随土层深度垂直变化的生长状况,对研究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根系的生长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胡小宁郭满才赵忠袁志发
关键词:刺槐细根波动性傅里叶级数
文冠果枝条韧皮部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被引量:4
2012年
以文冠果当年生硬枝韧皮部为材料,通过TCA/丙酮法提取总蛋白,研究了不同的蛋白质裂解液组成对双向电泳的影响,并在胶条选择、蛋白质上样量和等电聚焦时间等方面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TCA/丙酮提取法适用于提取文冠果韧皮部组织总蛋白,得到的图谱背景低,蛋白质点清晰;样品溶解于含有尿素和硫脲的蛋白质裂解液Ⅱ中,可显著地提高蛋白质的溶解性,获得的总蛋白溶液浓度远大于裂解液Ⅰ提取的总蛋白溶液浓度。在适宜的时间范围用超声波破碎仪处理蛋白质粉溶液有助于大幅度提高裂解液中蛋白质的浓度。等电聚焦条件宜根据样品特性选择,80 000Vh能够使得文冠果韧皮部蛋白质双向凝胶碱性端的横条纹大大减少。
刘昭军张胜赵忠张博勇宗建伟
关键词:韧皮部双向电泳技术
黄土高原不同水分生态区刺槐细根垂直分布的差异被引量:53
2006年
以生长在陕西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区安塞县和半湿润气候区长武县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获取根样,研究不同气候区刺槐细根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两地刺槐细根分布差异较大,安塞县刺槐细根平均分布深度为250cm,长武为200cm;安塞阴、阳坡立地上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分别是长武的5.06和8.29倍。无论是在阴坡还是阳坡立地上,安塞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均在土壤表层0~20cm处达到最大值,且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长武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峰值出现在较深的土层,阴、阳坡均在60cm左右。安塞刺槐细根约80%分布于0~150cm土层中,长武集中在0~100cm土层。此外,两地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阴坡大于阳坡。水分条件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模型S=AhB(C+Dh+Eh2+Fh3)可以较好地拟合两地刺槐细根的垂直分布特征,安塞县不同立地的拟合决定系数R2均在0.94以上,长武县在0.80以上。
赵忠成向荣薛文鹏王迪海袁志发
关键词:黄土高原刺槐
干旱对4种苗木根系特征及各部分物质分配的影响被引量:31
2011年
为了系统研究干旱对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根系特征及各部分物质分配的影响,通过人为控制土壤水分,按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0%、50%、35%设干旱处理水平(各水平均设7、14和21d),观测2年生油松、刺槐、侧柏、沙棘苗木根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细根(直径<2mm)指标(表面积、根长、根尖数)。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油松根生物量和细根指标值显著增加;刺槐根生物量总体上有增加,细根指标值保持稳定;侧柏根系生物量在中度干旱时增加,重度干旱时减少,两水平处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有减少的趋势,细根指标值仅在重度干旱(21d)明显减少;沙棘根生物量、细根指标值在中度干旱条件下明显增加,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增加量逐渐减少,在重度干旱条件下不能存活。2)干旱条件下,根、茎、叶的物质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树种之间差异很大。
陈明涛赵忠
关键词:干旱根系
黄土高原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动态模型的建立被引量:9
2014年
以位于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安塞县和半湿润残塬沟壑区的甘肃省泾川县为代表,研究了不同水分生态区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特征;并在原有林地土壤水分入渗平衡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林地土壤水分随时间、土壤深度变化的动态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水分生态区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具有明显区别,泾川的土壤含水量峰值出现在20-40cm土层深处,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在200cm土层深度土壤含水量趋于稳定(11%左右);安塞的土壤含水量峰值出现在约60cm左右的土层,并在220cm深度土壤含水量趋于稳定(5.5%左右);说明泾川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安塞,安塞的降雨和林木根系耗水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和深度均大于泾川,且两地深层土壤水分含量不受降水和林木根系耗水等的影响。(2)利用降水在土壤中的入渗平衡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黄土高原两地(泾川、安塞)刺槐林地的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并通过引入参数t(月份)建立了林地土壤水分随时间和土壤深度变化的动态模型,经验证该模型能够准确地刻画黄土高原不同水分生态区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
李剑赵忠袁志发王迪海胡小宁
关键词:黄土高原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动态模型
黄土高原不同气候区刺槐细根表面积的差异被引量:13
2010年
以生长在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区陕西省安塞县和半湿润气候区甘肃省泾川县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获取根样和土样,研究不同气候区刺槐细根表面积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及其与林地土壤水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安塞和泾川刺槐细根垂直分布深度、细根表面积数量和季节动态均有一定的差异。0~200cm和0~150cm土层分别为安塞和泾川刺槐细根表面积的主要分布层,分别有86.5%和87.6%的细根表面积分布。2007年生长季内,泾川和安塞刺槐细根表面积的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6月,但6月份安塞与泾川刺槐的累积细根表面积差异不显著。与泾川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相比,安塞刺槐细根表面积表现为,减小单位土体内细根表面积数量,增大细根垂直分布深度,以维持树木生长所需要的细根表面积总量。
王迪海赵忠李剑
关键词:刺槐细根干旱气候黄土高原土壤含水量
干旱对4种苗木根尖可溶性蛋白组分和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3
2010年
以2年生刺槐、油松、侧柏、沙棘苗木为材料,设置包括适宜水分、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分别为田间土壤持水量的70%、50%、35%)3个水分程度和短期(7 d)、中期(14 d)、长期(21 d)3个时间的人为控水胁迫实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4种苗木根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槐根尖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短期中度干旱和长期重度干旱下显著减少,而在中长期中度干旱和短期重度干旱下显著增加;侧柏根尖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短期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下显著增加,长期中度干旱和中长期重度干旱下减少;随着胁迫程度加重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油松根尖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增加,而沙棘则减少。4种苗木根尖可溶性蛋白组分在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和时间下均无明显变化,各分子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大多数与总蛋白含量变化趋于一致。可见,4种苗木根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在干旱胁迫程度、胁迫时间以及树种之间差异较大,其对干旱的响应是通过大部分蛋白组分较一致地变化来实现的。
陈明涛赵忠权金娥
关键词:干旱根尖可溶性蛋白含量蛋白组分
黄土高原刺槐细根生长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0年
林木根系垂直分布研究对于揭示根系生长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学模型描述根系的分布特征是研究根系在土壤中分布格局的有效方式。国内外虽然在这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结果,但大部分都是指数函数、幂函数、
胡小宁赵忠袁志发李剑郭满才王迪海
关键词:刺槐黄土高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