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672)

作品数:15 被引量:130H指数:9
相关作者:李登武李景侠刘江华褚胜利王冬梅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南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土壤
  • 4篇群落
  • 4篇黄土丘陵
  • 3篇丘陵
  • 3篇丘陵沟壑区
  • 3篇林地
  • 3篇黄土丘陵沟壑...
  • 3篇沟壑
  • 3篇刺槐
  • 2篇地上部
  • 2篇地上部生物量
  • 2篇植物
  • 2篇生物量
  • 2篇水分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土壤种子库
  • 2篇区系
  • 2篇种子库
  • 2篇物量

机构

  • 12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南林学院

作者

  • 12篇李登武
  • 4篇李景侠
  • 4篇刘江华
  • 3篇刘国彬
  • 3篇王冬梅
  • 3篇褚胜利
  • 2篇薛玲
  • 2篇张文辉
  • 2篇秦廷松
  • 2篇侯禧禄
  • 1篇刘雨
  • 1篇吕振江
  • 1篇徐学选
  • 1篇苟小东
  • 1篇朱玮
  • 1篇任争争
  • 1篇李娟丽
  • 1篇李小利
  • 1篇袁宝妮
  • 1篇张万红

传媒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林业科学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陕西林业科技
  • 1篇草地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4篇2011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刺槐林下植被的水分生态型和生活型谱特征被引量:19
2008年
为探讨刺槐生长对当地地带性植被生长的影响,2006年8—9月对位于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不同林龄的刺槐林下植被进行群落调查,分析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水分生态型和生活型谱特征。刺槐林下植被的演替具有与撂荒地自然演替类似的进程,与撂荒演替不同的是,阳生性的白羊草在刺槐林下始终未形成优势种群。尽管刺槐生长过度消耗土壤水分,土壤旱化趋势明显,植被却由旱生型向中生型转变,从物种组成的角度看并没有明显的旱生倾向。随着刺槐林龄的增加,林下植被逐渐形成2个明显的层片,即以多年生半灌木蒿类为主的地上芽植物层片和以多年生丛生性禾草为主的地面芽植物层片。结果表明,刺槐的生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林下植被的自然演替进程,选择刺槐作为本区域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是可行的。
刘江华李登武刘国彬李小利侯禧禄
关键词:刺槐群落结构水分生态类型生活型
陕西府谷杜松自然保护区杜松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在陕西府谷地区通过样方法对杜松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松群落植物种类丰富,科属组成简单,区系成分较复杂。从属的地理成分来看,温带分布的属明显多于热带分布的属。群落的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矮高位芽植物次之;该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叶、单叶、草质和非全缘为主,群落结构较简单,地上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少量的层间植物。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杜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属衰退型。
褚胜利李登武李景侠
关键词:群落特征区系成分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09年
研究黄土丘陵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对评价本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探求恢复生态系统环境功能的途径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通过对康家圪崂沟小流域17个典型样地物种多样性的测定,得出如下结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在小流域空间的分布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不同坡向的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更明显,Simpson指数阳坡>半阳坡>阴坡,Shannon-Wiener指数和Pilow均匀度指数与Simpson指数相反;多样性指数在坡度上的差异很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黄土丘陵区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与受人为干扰程度密切相关。加强该地区的环境保护,减少人为干扰,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刘江华徐学选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陕西府谷自然保护区杜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被引量:14
2007年
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和5个聚集度指标研究了陕西府谷自然保护区杜松(Juniperus rigida Sieb.etZucc.)种群15个样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杜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其v/m值、负二项参数、聚块性指数、丛生指数、平均拥挤度和Morisita指数分别为1.98、1.84、1.54、0.98、2.79和1.54。随着径级的增大,聚块性指数逐渐减小,种群的聚集程度也减小,Ⅶ级大树呈随机分布,该种群表现出明显的扩散趋势。调查发现,人为干扰对杜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较大影响。
褚胜利李登武李景侠
陕西府谷杜松自然保护区杜松种群结构与生命表分析被引量:18
2008年
为了阐明杜松(Juniperus rigida)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合理保护现有资源,编制了该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和死亡率曲线,以及4种生存函数曲线.结果表明:杜松种群数量少,幼苗更新不良,属于衰退型种群.杜松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左偏正态型,该种群的死亡率与消失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龄级Ⅰ与Ⅱ的值为负,在Ⅵ龄级达到最大.导致种群衰退的原因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困难和比较严重的人为干扰.应当提高种子的萌发率,人工培育幼苗,形成不同龄级的种群更新体系,减少人为干扰,以达到保护杜松的目的.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杜松种群具有前期增长,中期减少,后期衰退的特点.
褚胜利李登武李景侠
关键词: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存函数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种子库特征被引量:13
2009年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物种多样性以及相似性特征。结果表明:阴、阳坡10个样地中,共萌发了55种2203株幼苗,隶属于23科48属;总密度达到5505±625.537粒/m2,且0-5 cm土层远远大于5-10 cm土层的土壤种子库密度,约是其4.6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均未与恢复年限达到显著相关水平,但生态优势度随恢复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阳坡上升的趋势比阴坡明显;组成成分相似性系数变化范围为0.0952-0.7143,恢复年限相距越大,其相似性越小,说明植被恢复演替的过程也是土壤种子库空间异质性加大的过程。
袁宝妮李登武李景侠王冬梅薛玲刘杰
关键词:土壤种子库植被恢复黄土丘陵沟壑区
刺槐林地土壤水分与林下植物生物量的关系被引量:12
2009年
对比研究了安塞县不同林龄刺槐林地及撂荒地土壤水分年际变化特征及样地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含量及储水量随林龄增长降低,过熟林的剖面含水率接近凋萎湿度;0-140 cm土层生长季土壤水分变异系数遵循过熟林>成熟林>幼龄林>撂荒地的规律,而140-500 cm土层则基本与上述规律相反。成过熟刺槐林下植被地上部生物量略高于同期撂荒地,土壤水分与地上部生物量仅存在微弱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刺槐生长虽然消耗了大量土壤储水,并未降低林地生产力。将刺槐作为先锋树种用于研究区的植被恢复有助于迅速形成植被覆盖,林下植被的健康发育足以保证刺槐衰退后的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地发挥其生态功能。
刘江华刘国彬陈淑芸
关键词:刺槐土壤水分地上部生物量
黄土丘陵沟壑区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分布被引量:3
2011年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由撂荒到灌丛的植被恢复过程中,研究阴、阳坡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代表植物的AM真菌侵染状况、根际土壤中AM真菌孢子的密度以及AM真菌多样性及分布。结果表明:从不同恢复阶段植被中,共分离到18种AM真菌,隶属于巨囊霉属、盾巨囊霉属和球囊霉属,其中,缩球囊霉和地球囊霉2种为不同恢复阶段中的共有种,即为本区的优势种,其余的16种在各恢复阶段中的分布有所差异。在阳坡半阳坡的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中,各宿主植物的平均侵染率,仅第1,2阶段差异显著,根际土壤的孢子密度在各阶段差异不显著;而阴坡半阴坡的AM真菌的侵染率则差异不显著,根际的孢子密度,以第4,5阶段的孢子密度显著高于第1,2阶段。对于AM真菌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在阴、阳坡则呈现相似的规律,即第4,5阶段较高,第1,2和第3阶段则相对较低。对AM真菌物种均匀度而言,阳坡半阳坡的第5阶段与第2,3,4阶段的差异显著,阴坡半阴坡上则差异不显著。
李登武薛玲张万红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密度侵染率黄土丘陵沟壑区
宁夏贺兰山杜松天然群体的表型多样性被引量:11
2011年
为了研究杜松Juniperus rigida天然群体在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的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共调查了6个杜松天然群体,对针叶、球果、种子、树高、胸径和树干通直度等20个表型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杜松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群体间共有11个性状指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群体内共有7个性状指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型分化系数即群体间变异为66.63%,大于群体内的变异(33.37%),群体间变异是杜松表型变异的主要部分。20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关。杜松表型性状与生态因子相关分析表明,其表型变异呈梯度规律性,随着海拔的升高,针叶宽逐渐增大;随着郁闭度的增加,针叶长和一级侧枝总数都逐渐增大;枝下高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通过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将杜松6个群体划分为4类。
刘雨李登武秦廷松刘伟
关键词:林木育种学表型多样性
黄土丘陵沟壑区沙棘人工林不同恢复阶段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沙棘人工林不同恢复阶段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沙棘人工林恢复的初、中期阶段,α-多样性指数和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和氮含量)的增加正相关较明显,在恢复的中期β-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强烈,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大,表现出在沙棘人工林恢复的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也会有所增加,二者基本上是同步的。对土壤肥力与沙棘人工林植物组成性状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土壤全氮与木本植物种数、植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等因素有关;全磷与物种多样性等因素有关;土壤全钾和pH值的变化比较复杂,与植物组成性状的关系不明显。
李登武张文辉任争争王敏茹
关键词:沙棘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土壤肥力黄土丘陵沟壑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