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1017)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3
- 相关作者:向鑫陈长安刘柯钊彭丽霞饶咏初更多>>
- 相关机构:表面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XRD研究Fe、C掺杂对He离子注入Al表面晶格畸变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用离子注入技术实现了Al表面Fe、C元素的掺杂,并用XRD研究Fe、C掺杂对He离子注入Al表面晶格畸变的影响。结果发现,预先掺杂的Fe、C在Al表面的晶格畸变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影响程度与掺杂剂量有关。随着预先掺杂Fe剂量的增大,Al表面晶格畸变量先减小后增加,表明小剂量的Fe掺杂有助于降低He离子注入引起的晶格畸变。C掺杂后能进一步降低预先掺杂Fe引起的晶格畸变,降低程度随C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可见,小剂量的Fe和高剂量的C共掺杂能有效降低He离子注入后Al表面的晶格畸变。
- 向鑫陈长安蒋春丽
- 关键词:ALXRD晶格畸变
- 铁掺杂对铝中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在铝中引入Fe、He两元素,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热氦脱附谱(THDS)研究Fe掺杂对铝中离子注入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的Fe在铝基体中主要以原子团簇形式存在。预先掺杂的Fe原子对He+注入铝的表面鼓泡和热脱附行为有重要影响。且影响程度与掺杂Fe的剂量有关:小剂量掺杂后,能有效抑制表面鼓泡现象,并使气体释放延迟;高剂量掺杂后,将加剧He+的注入损伤,出现剥落甚至重复剥落现象,同时使低温区域气体释放增强。原因是,小剂量Fe掺杂后,铝中形成了高He捕陷能力的第二相沉淀,抑制了氦泡的迁移和生长,从而影响了铝中的微观结构演化和气体释放特性;高剂量Fe掺杂后,又会使这种抑制作用减弱。
- 向鑫刘柯钊陈长安刘婷婷彭丽霞
- 关键词:铝铁掺杂
- 氦热脱附谱研究碳掺杂对铝中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在铝中引入C,He两元素,并采用氦热脱附谱(THDS)研究了C掺杂对铝中氦行为的影响。注He纯铝的THDS中存在四个氦释放区间,分别归于小间隙环的解离、位错环的合并、位错环的皱缩及氦泡向样品表面的迁移。C掺杂后,铝中形成了高热稳定性的HenVmCx型复合物,造成样品中气体释放延迟。然而,随着C掺杂剂量的增加,THDS谱发生显著改变,低温区出现明显的释放峰,且C掺杂量越高,低温区的释放峰个数越多。
- 向鑫陈长安刘柯钊彭丽霞饶咏初
- 关键词:铝碳掺杂
- 铝中氦原子行为的密度泛函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大量He原子存在时He在金属铝中不同位置的能量,并在理论上预测了铝中的氦原子行为.结果表明,铝晶胞内He原子择优占位区是空位,而在整个晶体范围,最有利于容纳He原子的区域是晶界,其次是空位和位错.在fcc-铝的两种间隙位中,He原子优先充填四面体间隙位.间隙He原子的迁移能很小,易于通过迁移在晶内聚集,或被空位、晶界、位错等缺陷束缚.
- 向鑫陈长安黄理刘柯钊
- 关键词:铝密度泛函理论
- 掺杂合金元素法抑制金属中氦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聚变堆结构材料极易因α粒子和中子辐照引入大量的He原子而脆化,降低核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必须提高材料的抗氦脆能力。添加合金元素法是一种有效抑制金属中氦脆的方法。然而,合金元素对金属中的氦脆抑制效果受到原子占位情况、原子尺寸大小、浓度、温度等因素影响。因此,掺杂合金元素时必须考虑合金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并辅以一定的热处理。回顾了掺杂合金元素法抑制金属中氦脆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影响合金元素在金属中氦行为角色的因素。
- 向鑫刘柯钊陈长安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氦注入铝的热解吸谱
- 2010年
- 用氦热解吸谱(THDS)研究了10keV,4.0×1017cm-2剂量He+辐照(200)择优取向Al的氦热解吸行为及其与升温速率的关系。结果显示,He解吸开始于270℃附近,THDS中无干扰峰存在。He解吸行为与升温速率密切相关,其解吸峰个数及峰位随升温速率的变化而改变,且不遵循通常的一级化学反应模型,而可能是多级或一级与多级化学反应的混合模型。
- 向鑫陈长安刘柯钊饶咏初彭丽霞
- 关键词:AL升温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