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340104)
- 作品数:5 被引量:138H指数:5
- 相关作者:郭芳姜光辉袁道先裴建国梁彬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大学桂林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南方岩溶区地下河主要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9
- 2008年
- 对我国南方岩溶区典型地下河——官村地下河的降雨量、流量和钾、钠、钙、镁、氯、重碳酸根、硫酸根以及硝酸根离子的浓度进行了两年多的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河的水化学类型为Ca-HCO3型;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浓度在雨季大于旱季;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重碳酸根离子在雨季浓度降低;钾离子和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没有规律,这些离子浓度的变化受到稀释作用、淋滤作用或岩溶作用和人类活动的控制。与20世纪80年代的离子浓度相比,只有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浓度有明显的升高。地下河的水质虽然未超标,但探讨地下河主要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及原因对保护岩溶含水层是非常必要的。
- 郭芳姜光辉袁道先
- 关键词:岩溶含水层地下河离子浓度降雨
- 我国西南岩溶区表层岩溶带的水文动态分析被引量:26
- 2009年
- 以西南地区10个表层岩溶泉的长期观测和自动化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表层岩溶带的水文动态特点。表层岩溶泉的月径流量变化和连续的水位变化表明表层岩溶带具有水文动态不稳定的共性,不稳定性和表层岩溶带的功能和降水有关。根据表层岩溶带的形态和水文动态变化特点进行分类,认为以间互型碳酸盐岩为基础的溶丘洼地表层岩溶带和以连续型碳酸盐岩为基础的峰丛洼地表层岩溶带是西南岩溶区两种重要的表层岩溶带类型。溶丘洼地表层岩溶带相对于峰丛洼地表层岩溶带具有较连续的土壤盖层和较大的表层岩溶泉密度以及较稳定的水文动态变化。白云岩上发育的表层岩溶带水文动态比灰岩稳定,森林覆盖下的表层岩溶带的水文动态比灌木林稳定。表层岩溶带的水文动态受控于它的补给类型和径流特征。土壤层的厚度和植被类型会使表层岩溶带集中补给的比例发生变化,而岩性则通过影响表层岩溶带的空隙类型来控制径流特征。
- 姜光辉郭芳
- 关键词:水文观测表层岩溶泉
- 公元8世纪以来贵州荔波石笋高分辨率的气候变化记录被引量:16
- 2008年
- 通过中国贵州荔波龙泉洞L 1及L 2两根石笋19件ICPM S230T h测年和459件氧稳定同位素分析,L 1时限范围为918-1910aA.D.,L 2为724-1888aA.D.;稳定同位素样品的平均分辨率分别为6.6a和3.6a。两根石笋1δ8O记录取得了平行一致的结果,石笋记录可分为3个气候期,即:中世纪冷期(公元8世纪-995aA.D.),石笋1δ8O总的偏重,变化幅度较小,最轻为-8.84‰,最重为-6.72‰,平均值为-7.76‰;中世纪暖期(995-1340aA.D.),石笋记录为两峰夹一谷,200年级的一个半旋回,δ18O最轻为-9.47‰,最重为-6.58‰,平均值为-7.94‰;小冰期(1340-1880aA.D.),石笋记录为四谷三峰相间交替,即季风表现出由弱到强的200年级3个半旋回,1δ8O最轻为-9.50‰,最重为-6.07‰,平均值与中世纪暖期基本一致,为-7.92‰,但变化幅度要大一些,特别是弱季风期要偏重一些。L 1及L 2两石笋δ18O记录可以很好地和中国中东部物候记录对比。在总体变化格局上也可以和格陵兰冰芯记录进行对比。石笋记录也可以与宇宙核素产率及太阳耀斑记录进行对比,小冰期中石笋δ18O记录的4个低谷期(弱季风期),正好与宇宙核素产率及太阳耀斑曲线的低谷区相对应,并分别可以和太阳黑子1810年达尔顿极小值、1645-1715年蒙德极小值、1420-1530年的斯波瑞尔极小值、1280-1440年的沃尔夫极小值一一对应。太阳黑子的变化,直接改变地球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说明低纬度地区短尺度季风气候直接响应于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
- 覃嘉铭袁道先林玉石张会领张美良程海王华杨琰冉景丞
- 关键词:古气候记录
- 土地利用影响下的岩溶地下水水化学变化特征被引量:19
- 2007年
- 为了进一步探讨土地利用方式与地下水水质的关系,在湖南湘西峒河流域采集了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的131个样品,在室内进行简分析或全分析,并现场测量了水样的pH、温度和电导率。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污染来源将峒河流域的岩溶地下水划分为3种类型:第一类,不受耕地和居民点影响的岩溶地下水;第二类,受耕地但不受居民点影响的岩溶地下水;第三类,受居民点影响的岩溶地下水。将三类岩溶地下水中K+、N a+、C l-、SO42-和NO3-的浓度从大到小放在一个坐标系中比较,结果显示第三类岩溶地下水的5种离子浓度最大,第二类中等,第一类最低,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地下水水质影响明显。在空间分布上,岩溶地下水离子浓度具有东部和东南、西北较高的特点,表现为一些泉水遭到明显的污染,与这些地方土地利用类型以水田、旱地和农村居民点为主,即与农耕施肥和生活垃圾排放有关。虽然居民点或耕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目前还没有致使地下水水质超过饮用水标准,但是流域内的饮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 郭芳姜光辉夏青李科
- 关键词:土地利用岩溶地下水
- 西南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效应与潜力分析被引量:60
- 2006年
- 西南岩溶地区面积78万km2,地下水系统包括裸露岩溶水系统和覆盖-埋藏型岩溶水系统两大类。由于降水丰富、地下岩溶发育,西南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在43万km2调查区内,具有地下水天然资源量1762.82×108m3/a,岩溶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量615.70×108m3/a。近年来,通过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在地下河、表层岩溶水和蓄水构造岩溶水打井开采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效应。但由于西南地区岩溶水开发难度大,区域经济落后,西南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普遍较低,已开采量为98.32×108m3/a,仅占允许开采量的15.97%,剩余地下水潜力资源量517.38×108m3/a。
- 蒋忠诚夏日元时坚裴建国何师意梁彬
- 关键词:环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