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GJ028)

作品数:19 被引量:58H指数:5
相关作者:郭渊王静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天文地球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政治法律
  • 7篇历史地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军事

主题

  • 6篇冷战
  • 6篇南海政策
  • 3篇冷战初期
  • 3篇南沙群岛
  • 3篇南中国海政策
  • 2篇石油
  • 2篇石油开采
  • 2篇权益
  • 2篇主权
  • 2篇冷战时期
  • 1篇战后
  • 1篇石油资源
  • 1篇势力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台
  • 1篇侵占
  • 1篇中越关系
  • 1篇主权维护
  • 1篇西沙海战
  • 1篇冷战后

机构

  • 16篇黑龙江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4篇郭渊
  • 4篇王静

传媒

  • 3篇当代中国史研...
  • 3篇俄罗斯学刊
  • 2篇新东方
  • 2篇中国边疆史地...
  • 2篇太平洋学报
  • 2篇近现代国际关...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日本问题研究
  • 1篇亚非纵横
  • 1篇中国浦东干部...

年份

  • 2篇2014
  • 1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美关系缓和下的美国南中国海政策被引量:2
2011年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逐渐形成了对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的立场、政策的起点和基础,这与其东南亚战略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美国这一立场仅仅是策略反应,并不意味着它愿意看到南海诸岛主权真正属于中国,它并没有完全放弃对中国的遏制和防范政策。因此,美国是影响南中国海争端最大的外部因素。
郭渊
冷战时期菲律宾南海政策的演变及解析
2013年
冷战时期,菲律宾逐渐确立了'进攻性'的南海政策,挑战中国南海主权,并分阶段形成了多方位的利益诉求组合,追求南海利益最大化。它还企图以美菲军事互助条约为依托,借助美国力量来增强对中国的牵制并提升自身在南海问题上的发言权,故不断利用外交、军事和法律等手段扩大自身在南海地区的利益存在。菲律宾屡次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发生争执,南海问题逐渐成为国际上的焦点,这对中菲关系的发展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
王静
关键词:南海政策
遏制战略与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基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太平洋战略被引量:4
2012年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争夺地缘利益,对环南中国海战略形势进行再认知,中国在美太平洋战略中的重要性逐渐上升,美国在南中国海地区完成了由以遏制苏联为主,向以遏制中国为主的战略转变。在此背景下,美国挑起"北部湾事件",扩大在南中国海军事行动,侵扰中国南海疆域,掠夺东南亚各国资源。这不仅影响到美国自身的消长,而且也给东南亚和南海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带来消极影响。
郭渊
关键词:遏制战略
20世纪70年代越南南海政策与南海局势的恶化被引量:2
2013年
中越两国对于南沙、西沙群岛的归属本来并不存在争议。但是,越南在抗美战争结束前后,领土扩张野心急剧膨胀,继承南越衣钵,对西沙、南沙群岛提出领土要求,并采取各种手段对我海疆国土进行侵蚀。中国为争取中越南海争端好转,积极与越南协调,但是越南变本加厉侵夺南沙岛礁,恶化南海局势,致使中越边界谈判中断。越南的举措深刻地影响着中越关系,以及东南亚、南海地区形势的稳定。
郭渊
关键词:南沙群岛中越关系
域外大国介入南海目的、方式及影响探析被引量:2
2013年
近年来,域外大国在遏制中国、谋求实利的战略驱动下,不断加大介入南海的深度和广度,使南海问题呈现复杂化、国际化趋势,中国与域外大国直接对抗风险加大,南海问题解决难度进一步增加。中国需立足长远,综合施策,最大限度维护南海权益。
蒋国学黄抚才
关键词:南海问题
冷战时期菲律宾南海石油开采及行为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20世纪60年代末,南海海域被发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这激起了南海周边国家侵占南海岛礁、勘探海域的贪欲。菲律宾因技术力量薄弱,就吸引国际石油资本合作勘探南海石油资源,并不断加强所占南沙岛礁的军事力量",保护"其石油钻探活动,其举动激化了南海矛盾。为求得南海局势的平稳发展,解决南海争端最现实的办法还是我国政府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郭渊
关键词:石油开采
20世纪90年代南海地缘形势与中国对南海权益的维护被引量:6
2013年
[摘要]20世纪90年代,美国和日本开始更加积极地介入南海争端,南海地区再次凸显“边缘地带”特性。在此背景下,东南亚某些国家不断在南海岛礁制造事端,进行主权造势,对中国南海主权进行严重挑衅。为维护南海权益,中国除了继续对南海宣示主权外,同过去相比,更侧重于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尤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国家间的协商、谈判以解决南海争端。同时,适应国际形势和南海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对南海政策做出了适时调整,即制定并完善国内法,正式确立“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加强了海疆国防的建设。
郭渊
冷战初期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及其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冷战初期,尽管美苏两大阵营主要角逐的地区在中东与东欧一带,但美国从来没有把虎视的目光从南中国海移开,早已纳入其海权影响的范畴。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就不可避免地要与南海问题联系在一起,这是其形成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的立场、政策的起点和基础。美国对南中国海战略地位的认知,侵扰中国南海疆域的行为,以及对南海诸岛归属问题的"模糊"立场,不能不对南海局势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郭渊
20世纪70年代台湾当局对西沙、南沙群岛主权维护的应对被引量:2
2014年
20世纪70年代,菲律宾和越南等国为利益驱使,企图抢占瓜分中国西沙、南沙群岛岛礁,造成南海局势混乱。台湾当局不仅严正指出西沙、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而且尤为重要的是,台湾学者还对南海的历史与法律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事实证明中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有着确凿的历史和法律依据。然而,受冷战格局的影响,台湾当局在南海地区并没有充分展开行动,限制了捍卫南海权益的力度。
王静
关键词:南沙群岛
国际海洋法会议与中国对海洋权益的维护被引量:3
2012年
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随即加入了联合国海底委员会,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起草和审议工作。中国政府关于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的观点和主张,既是对国际海洋法发展趋势的把握和推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中国海洋法实践的总结说明。中国政府的举措代表着发展中国家扩大海洋权益的诉求,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最终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
郭渊
关键词:海洋权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